日劇《螺鈿迷宮》改編自海堂尊同名小說,講的是關於臨終治療與安樂死的話題。故事發生在一間名叫碧翠院的醫院,院長巖雄與妻子和兩個女兒都是醫生。碧翠院暗地裡為身患絕症的病人提供安樂死的服務,只有次女被蒙在鼓裡。新來乍到的心理醫生田口,與來調查碧翠院的白鳥,陷入了既想要阻止巖雄提早了結病人生命,卻又對這些病人寧可走得有尊嚴,而不願苟延殘喘的意願深感同情的僵局。
作家海堂尊本職醫生,他寫的醫學小說在日本很受歡迎。我想,以他在職業生涯裡所經歷和感受到的種種,寫成的小說應當會把病者與醫生描寫得絲絲入扣。可惜沒看過小說,但劇集的情節,讓我看完後沉思良久。
其中一個突破一般醫護理念的構想,是碧翠院讓一些末期癌症患者幫忙做工,負責醫院病人的飲食,又教他們做螺鈿工藝賣錢,以這些工作抵銷醫藥費。對於末期病人來說,生命在一天天消逝,最終只會走到完全不能自理,甚至只能靠醫療機器生存,痛不欲生卻無力反對維持其生命的那天。然而,在這個等死的階段,他們可以有選擇麼?可以在最後的日子像普通人一樣過活嗎?
對無藥可救的病人來說,可以像個正常人的生活,是奢侈的願望。每天除了接受明知無效的治療折磨,就只等強裝笑容的親友來慰問,如果可以在醫院做幫工的話會欣然贊同吧。我相信很多絕症病人,只是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才留在醫院的。讓病人工作這個概念,不知現實中有沒有醫院會這樣安排。如果有,應該是很好的心靈治療。要不是親身經歷,沒有人可以想像到一天二十四小時無助地在病榻中等待死亡,對一個人的精神可以造成多大的創傷。
不接受治療,與用藥加速死亡,是殊途同歸的抉擇。目前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是善終服務。即只會減輕病人的痛楚而不採取施救的做法。至於安樂死,由於可能會被利用為殺人手段,許多人反對。劇中有一位女兒痛恨母親當年同意了父親不欲施救的意願,她說:即使父親昏迷了,甚至成了植物人,只要我還能感覺到他的體溫也是一種安慰。
可是,這又何苦呢!
(原載澳門日報) 2014.8.9 水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