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13 17:02:23| 人氣7| 回應0

蕭 邦 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810 年生於波蘭華沙近郊小鎮澤拉左瓦‧沃拉村,
父親是法國人,從事教師工作,母親是波蘭沒落貴族後裔。
因此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蕭邦是波蘭人,
但是從身世看來,蕭邦其實具有法國血統,
而且蕭邦一生前二十年是在波蘭度過,後二十年則生活在法國,
波蘭和法國兩個國家對於蕭邦的性格以及作品風格都具有相當程度影響。
蕭邦父母一共生了四個孩子,蕭邦行二。
雖然家境並不富有,但是父母總是想辦法給孩子們舒適的生活,
因此蕭邦的童年非常愉快。蕭邦在三、四歲時即經常自行玩弄家裡的鋼琴,
父母見他對音樂如此有興趣,開始教他一些基本音樂知識。

原本居住在洛林的一座從父輩繼承下來的葡萄園,
1787年移居波蘭並加入波蘭籍,
參加過1792年的俄波戰爭和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義
(科希丘什科,Kościuszko,1746年—1817年,波蘭人民英雄),
第二次瓜分波蘭後在貴族家庭當法語家庭教師,
認識了一個雇主的親戚也就是後來蕭邦的母親Justyna Krzyżanowska,
他們在1806年結婚,蕭邦的父親也得到了一份在中學教授法語的工作。
蕭邦一家在1810年搬到了華沙。


蕭邦六歲時隨鋼琴師齊尼夫學琴,
7歲時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調和g小調波蘭舞曲創作於1817年,
體現出蕭邦不同尋常的即興創作能力,他在華沙被譽為「第二個莫扎特」。


第二年也就是1818年,8歲的蕭邦在一次慈善音樂會上演奏了奧地利作曲家阿德爾伯特·基洛維茨(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這是蕭邦的第一次登臺演奏,從此躋身進入了波蘭貴族的沙龍。


十二歲時蕭邦拜華沙音樂院院長艾爾斯納為師,
原本想學作曲,但艾爾斯納卻看出蕭邦具有獨特天份,
因此並未用傳統刻板的作曲法限制他的思維,
沒多久艾爾斯納便停止對蕭邦傳授,
蕭邦以後也就沒再正式向其他老師學習過,
一切都是靠自己摸索。蕭邦日後被樂評家批評在管弦樂寫作上有缺失,
其實也正反映出他作曲技法訓練不足。不過若從另一角度來看,
蕭邦能夠跳出傳統作曲法則的束縛,
依著自己的天賦創造出與眾不同的鋼琴音樂,
卻也不能不歸功於艾爾斯納的慧眼。


十五歲時蕭邦首次出版作品,並積極從事演奏活動。
十七歲時以一首採自莫札特歌劇 " 唐 . 喬凡尼 " 的變奏曲,
贏得舒曼傳頌至今的樂評:
「紳士們,請脫帽……一位天才,……我在蕭邦偉大的天分、
高尚的目標和他的大師級作品前俯首」。
十八歲前往柏林舉行了幾場演奏會,
也彈奏一些自己的作品,獲得相當好評。
十九歲時首度前往嚮往已久的維也納,
維也納音樂界對他頗表歡迎,使他對未來充滿希望。



1822年起蕭邦師從約瑟夫·艾爾斯內(Józef Elsner,1769年—1854年)
學習音樂理論和作曲,
一年後公開演奏了德國作曲家費迪南德·裡斯
(Ferdinand Ries,1784年—1838年)的作品。
1826年從中學畢業後,
蕭邦在音樂學院繼續跟隨約瑟夫·艾爾斯內學習鋼琴演奏和作曲。
蕭邦作曲相當勤奮,
他發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調鋼琴和管弦樂變奏曲
(Là ci darem la mano,op.2,1827年),
來自莫扎特的歌劇「Don Giovanni」,
幾年後在德國引起了轟動,
1831年羅伯特·舒曼作為音樂評論家在萊比錫的一份19世紀最重要的音樂報紙中,以《作品二號》為題(德語:Ein Werk II.)
寫道:「先生們,向天才脫帽致敬吧」[1],對蕭邦的作品給予極高的評價。
他十九歲時已經創作了兩首鋼琴協奏曲。
1829年至1831年間,蕭邦在華沙、維也納和巴黎各地舉行了多場音樂會,
他的演出受到了專業報刊的高度評價,
「柔和的演奏,難以形容的流暢,能夠喚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繹。」
[2],他是「音樂地平線上最閃亮流星中的一顆」[3]。
1829年蕭邦愛上了音樂學院的女同學Konstanze Gladkowska,
但是這段秘密的愛情無疾而終。
因為1830年波蘭爆發了反對外國勢力瓜分波蘭的起義,
蕭邦無法回國,而蕭邦的父親也建議蕭邦暫時先留在國外,
1831年蕭邦最終忍痛離開故鄉波蘭移居到了法國巴黎,
開始以演奏、教學和作曲為生。


在他返回波蘭途中,又遊歷了布拉格、德勒斯登等地,
增廣不少見聞。二十歲時蕭邦再度拜訪維也納,
當抵達維也納沒多久便爆發波蘭抗俄戰爭,
和他一同到維也納的朋友都相繼回國參戰,
蕭邦希望隨友人一起回國為祖國效力,
但父母認為他體格太弱恐怕無法適應軍旅生活,要他繼續留在維也納。

 

由於奧國支持俄國,維也納人民多半不敢再和波蘭人接近,
蕭邦因此失去舉辦演奏會的機會,也喪失了經濟來源。
蕭邦在維也納面臨生活困境,親友也都因身陷戰爭無法提供救濟,
所以生活相當拮倨。1831 年 7 月蕭邦決定離開維也納,
當行經斯圖卡特時聽到波蘭革命失敗、華沙淪陷的消息,
在悲痛下創作出 " 革命練習曲 "。









台長:
人氣(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