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12 13:14:20| 人氣1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聽見摩拉維亞情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載2001年12月號 新觀念雜誌

昨天我種了一朵紫羅蘭

昨天 我遇見了我的愛
我種下一朵紫羅蘭
我的小紫羅蘭還來不及長大
我們的真愛已去

當我遇見我的愛
我種了一株甜紫蘇
我的甜紫蘇還未長大
我們的真愛卻已去

時序是秋天,在捷克東境摩拉維亞土地上,新酒已入窖,在空氣中釀出一股幸福的味道,綠葉轉成鮮黃,被風刮飛,趁隙在空中彼此交談,滔 滔的絮語聲,彷若幾個禮拜前豐收歡慶的舞蹈歌聲還在繼續。在摩拉維亞鄉村地區,人們貼近土地生活,播種、收割、歡慶… 跟著四季的變化與自然一同呼吸,同時,也跟著紫蘿蘭與甜紫蘇一起栽種愛情…。

摩拉維亞,位於捷克的西境,在人們稱之為東歐的區塊上,但如果你打開歐洲地圖,並用手指指出歐洲大陸的中心位置,偏差不大的話,我想那就是摩拉維亞了。摩拉維亞東邊與斯洛伐克為鄰,南邊是奧地利,西邊則是同屬捷克的波西米亞地區。在歷史上,有許多與東方民族接觸的記錄,從蒙古人、韃靼人、到後來的土耳其人,都曾來到摩拉維亞這塊土地上,其中土耳其人西進的底線,就在摩拉維亞與波西米亞的交界上,這歷史的脈絡不單是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同時也進入人們的歌聲中,摩拉維亞與波西米亞雖同屬一個國家、說著相同語言,但在音樂文化上卻大不相同,摩拉維亞的民歌傳統靠近於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及其他東歐國家,波西米亞卻較靠近於德國的歌謠傳統,若依照人類誌學者的說法,摩拉維亞與波西米亞的交界,正是傳統西歐民歌體系與東歐的分界點。而在捷克,如果你愛民謠,人們總會這麼告訴你:「越往東行,音樂就越有趣!」

對於摩拉維亞民歌的有趣,我想一百年前,就有人知道得很清楚了!那人便是浪漫樂派作曲家雅納切克(Leos Janacek,1854-1928)。來自摩拉維亞最大城市布諾(Brno) 的雅納切克被喻為捷克三大音家之一,以充滿民族風味的作品聞名於世,而這當然與他對摩拉維亞民謠的喜愛與熱衷有著很大的關係。自小便修習德奧古典音樂的他,自覺受限的同時,在民謠中發現了新的熱情與動 力,行動之餘亦將其觀察所得實際地融入其創作之中,最有趣的一個例子就是他堅持音樂節奏應該配合語言的句讀,這種想法在當時十分前衛,不過後來很多作曲家都遵照這個方法來進行創作,而這個方法的靈感,其實來自摩拉維亞與斯洛伐克邊境地區的方言歌謠。這樣有趣的歌謠樣貌,一直到留聲機發明後,才有可能以非口傳的有聲的方式留存。時間是1892年,在留聲機發明的15年後,雅納切克開始以留聲機為鄉間歌者錄音,留下了珍貴的音樂史料,而這珍貴的音樂史料在經歷漫長的時間時間洗鍊後仍鮮活,並在百 年後再度開啟了捷克樂人的靈感。

舞台上,曼陀林音符跳躍成串,小提琴、黑管哼唱摩拉維亞情歌的優美旋律,吉他、貝斯譜寫出聽覺深度,來訪的女主唱嗓音清亮,與茶草樂團(Teagrass)一起譜出輕快有勁的草根藍調風格。這不是美國南方的鄉村音樂節,而是在捷克與斯洛伐克人們生活裡真實存在的音樂風景。摩拉維亞民歌加上草根藍調,這樣的組合要從茶草樂團的靈魂人物波洛塞克(Jiri Plocek)說起。波洛塞克原是生化學家,就是得在實驗室裡埋頭工作的人,卻以彈奏曼陀林為樂趣,而這樂趣後來也使他成為一個優秀的樂人。在一次機緣裡,他認識了民族音樂學者聶洽斯 (Jaromir Necas) ,在聶洽斯的協助下,他開始投入民歌的採集與整理工作,雅納切克的一部份錄音文獻,便由波洛塞克重新整理出版 。近年來積極地投入民歌的整理工作,也開啟了他創作音樂的靈感,摩拉維亞情歌專輯中的歌曲,就是由文獻中遍尋而來,加上樂團自成一格的草根藍調風味,顯見摩拉維亞民歌不只開啟了雅納切克的創作靈感,即便在今日,依然以不同的音樂形式鮮活存在。

或許你會好奇,源於美國阿帕拉契山區的草根藍調怎麼會在捷克風行?其實早在20年代,經由美國黑白西部電影的推波助瀾,西部鄉村音樂就已經進入捷克人們的生活中,在週末,人們打扮成電影中人物的模樣,拎著樂器在野地裡紮營過夜(在捷克人們稱此為Tramp camp),彈唱電影中的流行曲調(稱之為 Tramp song),這活動在當時非常興盛,視為流行時尚亦不為過,但其實也代表著一種對布爾喬亞階級生活的反叛態度。直至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佔領了捷克,在這段佔領其間,音樂流行風潮不再,Tramp camp 轉為年輕人祕密集會、反抗極權的一種聚會形態,而歌謠依然是凝聚向心力的一種方式。到了六零年代,戰爭已遠,電影再度風行,其中一部捷克土產的喜劇西部電影紅遍了半邊天,西部鄉村音樂又再度大行其道,而草根藍調樂團也在此時如雨後春筍般林立,這一次,樂人們不再單純模仿,開始尋找音樂的新鮮樂趣,在以草根藍調為音樂主軸的風格中,我們聽得見波西米亞、摩拉維亞歌謠,聽得見愛爾蘭、蘇格蘭曲調…音樂有機而大量的生長,讓草根藍調與捷克音樂史更加緊密相連。直到現在,草根藍調在捷克仍然活絡,唱片行貨架上必不缺 少,甚至在美國南方的鄉村音樂節上,你都可以輕易發現捷克與斯洛伐克樂人的身影,而他們屢屢創下的佳績,也成為鄉村音樂史上鮮明的印記。

在摩拉維亞的高地與低地,景觀變異,人們生活也不同。低地的人們種植葡萄,在收穫的季節釀成美酒;在高地,葡萄難以生長,得種植強韌耐寒的棗樹才行,而由棗子釀成的酒,人們稱之為slivowitz,它醞釀著摩拉維亞高地的味道,凜烈的溫暖,幫助人們支撐過嚴寒的冬季。關於喝酒,朋友說:「到低地喝葡萄酒,你大概喝不到好的,因為那裡的人們總是將最好的酒留給自己,要喝就要到高地去,因為那裡的人們一定會將最好的slivowitz 給你。」在轉驛的旅途上,我也提了一瓶slivowitz ,原本想像在台灣溼冷的冬天裡聽歌喝酒取暖,卻還是送給了旅途上朋友。這幾天好冷,聽著高地的摩拉維亞曲調,腦袋反覆想者也許我該留著那酒,也或者,我該再唱他一首歌…。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