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2-03 20:14:35| 人氣4,77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看墨爾本唐人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下午收到去年底邀稿而我也於一月中準時交出稿件的「新天地 NEW LAND」華人雜誌。他們將我所寫好的文稿放進第57期,也是今年 (2012) 二月份的專題報導「唐人街平靜的光榮」系列文之一。

為了尊重這本雜誌,一月中寫好交稿後我一直不敢先行在新聞台上貼文,靜靜等待雜誌的到來。如今看到自己的文字出現在本地華人雜誌上,有種輕飄飄的感覺呢!

以下與大家分享全文 (雜誌為篇幅求精簡,文字有小小的刪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沒來澳留學前,總以為Chinatown (中國城) 是個充滿華人的小城鎮。

  1995年首次在語文班同學帶領下走入墨爾本 “Chinatown” 裡的一家水餃店用餐,當時讓我對這一字完全改觀的,就是墨爾本Chinatown原來只是一條擁有典型牌坊格局的窄街,名副其實的唐人街一條。記得那時行走在這條街上,聽到華人所說的多半是廣東話,中文 (即普通話) 甚不普遍。

  在唸書的四年半歲月裡,不知在這條街道上走過多少回,上過多少間餐館,卻從不曾試著去了解這條街是如何形成?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更未曾發覺雖然規模不大,但地處於墨爾本心臟地帶的唐人街究竟對華人有著如何的重要性。

  直到2003年底,因緣際會的成為澳華歷史博物館的導覽員後,我才真正認識了Little Bourke Street 這條唐人街對華人有著怎樣的非凡意義,以及那些華人先驅們來澳的勇敢與辛酸。

  墨爾本目前是西方國家唐人街裡歷史第二悠久,卻保存最良好的地方,街兩旁的許多建築物都超過一世紀久。其實亞洲以外最大的中國城是在美國「舊金山」(即美國山藩市),不過因為1906年的加州大地震,破壞許多珍貴的古蹟建築,使得中國城得重建翻修,也因此讓墨爾本唐人街有機會出頭。但相較於美國的規模,墨爾本唐人街更像是集華族社群、經濟、文化於一處的中華文化街。

  舊金山的淘金潮早了維多利亞三年左右。1851年,澳大利亞維省發現金礦後,消息很快就傳到世界各地,各國淘金者紛紛來到被稱之為「新金山」的墨爾本。短短兩年內,大批來自中國廣東一帶的華人也從香港搭船趕上這股熱潮,造就了當時華人比例遠高過當地居民的奇特現象。墨爾本的唐人街就是在這樣的淵源下誕生的。

  唐人街的形成,源自於華人早期移居海外,在新的環境裡成了少數民族,加上本身風俗文化及語言上與當地人不同,於是群居在一個區域裡。在160年的歲月變遷下,墨爾本唐人街歷經無數興衰。最初是華人在墨爾本下船後與同胞見面、休憩、補貨後繼續前往礦區的聚集地,也因而有許多會館在這期間形成,如四邑會館(1854),岡州會館 (1854),南番順會館 (1857)等,頗具歷史價值。

  刻苦耐勞的民族性常讓西方人眼紅其淘金成果,所以淘金時期的華工遭遇多種不公平待遇 被課稅、徵收其他費用、限制出入區域等。當淘金潮退去,選擇留下來奮鬥的華人於是開始為生活創業,最普遍的即是開設唐人餐館,洗衣店、家具木工、種植販賣蔬果、行醫等,唐人街一度輝煌興盛。可是後來他們面對1901更加殘酷的「白澳政策」,在政府通過諸多針對華人設置的不公平法案後,許多華人面臨被遣返的命運,唐人街因而開始沒落。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澳洲對華人有了憐憫之心,參與戰役的同時也與許多當地的華人自願軍並肩作戰。這些特殊情感的建立造就了1950年後移民法規陸續放寬的情況,唐人街於是再次繁榮起來。自此之後,「洋人身影出現唐人街」便開始普遍。


  由於早期來的華人多半是廣東或香港的移民,即使1990年代澳洲打開教育之門,歡迎海外學生前來造成一股留學潮,廣東話仍是這條街的主要語言。像我這樣一個剛從台灣來的海外留學生,用著生澀的英文和完全不懂廣東話的純中文,當時的確會有雞同鴨講的溝通狀況。

  那時這條擁有近150年歷史的唐人街早期雖然曾是華人的聚居地,隨著當地華人與其他族裔打拼富裕,地位漸漸提高後,人口也慢慢遷離其他區 (華人區尚有Box HillRichmondSpringvale),居住功能明顯弱化。如今演變成舉凡會社、餐飲、雜貨、娛樂、文具書報、旅遊資訊、亞洲時尚、中醫中藥、免稅店等各式商家蓬勃發展的景象 – Little Bourke Street已成了唐人商業街。

  這十幾年來,隨著中國移民的增加,原本充斥港式餐廳,處處聽聞廣東話的唐人街開始轉變。如今大江南北不同菜式入駐此街,中文(普通話) 更升格為主要語言。即使放眼望去多是中文招牌,充滿濃厚的中國風味,還是有不少其他亞洲餐館 (台灣小吃、馬來風味、泰國和日韓等) 共同加入為這條街留一段歷史的行列。

  無論唐人街的變化多大,這兒依然保存並發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及精神。有熱情的華人社團,亦有許多熱心人士凝聚一起帶動墨爾本,透過節日的相關慶祝活動來吸引人潮,傳遞中華文化,讓當地民眾更了解中國傳統節慶,比如農曆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當然,值得一提的還有唐人街廣場旁的「澳華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大樓始建於1890年,由澳大利亞政府徵收此棟建築物,歷經一系列改建及裝修後於1985年成立。在澳洲政府、維省政府及眾多華人華僑社團的鼎力支持下,博物館在唐人街扮演著「保存澳華歷史,宣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角色。更提供民眾透過照片、文件及實物來感受華人過去所經歷的情景,並讓大家更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對澳洲華人有多重要。

  今日的墨爾本唐人街已經褪去過往的滄桑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繁華與熱鬧。即使來自於世界不同角落的我們並非都是中國人,但身上流有漢人血液的華人就是龍的傳人。身為華人就不該遺忘先人曾在此經歷的苦難及遺留下的足跡,也不該忘記自身在此落地生根後對下一代所肩付的傳承責任。新一代的華人移民們都該緬懷過去,深埋滄桑,放眼未來,走出更燦爛的唐人街!


寫於2012.1.16 12:20pm at Melbourne Watsonia Home


新天地雜誌網址:http://www.newlandmagazine.com.au/tranquil/

照片出處:
1. 墨爾本唐人街牌坊:nams.ca
2. 靈曐門:dantordjman.deviantart.com
3. 墨爾本唐人街景:melbourneeguide.com
4. 澳華歷史博物館大門:aroundtheregion.com



台長: 夢的精靈
人氣(4,776)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Justy
你寫的好棒喔!
難怪人家要邀搞~:)
2012-02-04 03:26:07
版主回應
謝謝稱讚。
其實是剛好我在博物館工作
他們訪問我到最後發現資訊很多
乾脆請我自己寫一篇感想文...
2012-02-07 21:52:55
美娟
婷!真的以你為榮!讚啦!
2012-02-06 12:55:22
版主回應
害羞中~~~~
2012-02-07 21:53:1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