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1-17 00:53:59| 人氣1,2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慈母多敗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從爸媽看了港劇「封神榜」之後,
 
只要有人和他們討論起子女教養的問題,
 
他們就會下一個結論──「慈母多敗兒」。
 
  起因是在「封神榜」的開頭,
 
因為哪叱的母親太過於坦護哪叱,
 
不管哪叱做錯了什麼事,母親都會挺身而出,
 
告訴他的丈夫:「他的年紀還小,不懂事,你不要怪他了!」
 
後來才讓哪叱做出「削肉還父,削骨還母」的不孝舉動,
 
甚至還失了自己的金身,變成一個「蓮藕人」。

  現在的父母就像哪叱的母親一樣,總是愛子心切,
 
孩子是他的心頭肉,捨不得打罵孩子,
 
於是造就了一個不會分辨是非對錯、也不懂得感恩為何物的小孩。
 
唉~就是因為孩子小,才更要教他呀!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篇關於現在e世代的文章,
 
文章中指出現階段的兒童都是「草莓族」。
 
鮮紅可口的草莓,外表光鮮亮麗,但一捏就爛,
 
完全經不起風吹日曬雨淋;就像草莓一樣的孩子,
 
都在爸媽細心呵護的溫室照料下長大,經不起挫折的考驗,
 
不能忍受物質的不足,缺乏挑戰的精神。
 
想想,再二十年後,這些孩子將是社會的中堅份子,
 
那會是什麼狀況呢?

  那天爸爸的朋友到我家來拜訪,其中嬸嬸感嘆的說,
 
她現在的生活有點苦,不能給自己的孩子過很好的生活,
 
也不能像其他的家庭那樣,讓她的孩子自己賺錢自己存、自己花,
 
如果可以的話,她真希望可以不要拿孩子的錢,
 
甚至把跟孩子借來的錢全還給他。
 
這些話聽在爸媽的耳裡,簡直是刺耳極了!!

  爸媽語帶教訓的說:
 
「你啊!就是太寵孩子了!你的孩子都已經二十幾歲了,
 
每一個都在工作,現在你的經濟不好,為什麼不能跟孩子拿錢呢?
 
你養了孩子二十幾年,現在家裡有困難,
 
家裡的每一份子不是更要出錢出力,
 
大家團結一致,才能渡過難關嗎?」
 
嬸嬸沈默了,我想她也在思考。
 
不過,最後她還是說了:
 
「我希望可以讓自己的孩子過好一點。」

  這就是問題的癥結。孩子過得不好嗎?
 
他有飯可吃,雖然不是山珍海味;
 
他有衣服可穿,雖然不是百貨公司的名牌;
 
他過得自由自在,不用煩惱家人有病痛,或是有人隨時來討債...
 
其實,這樣樸實的生活沒什麼不好,
 
為什麼要給孩子一種錯誤的想法,認為自己的家有很多的不足呢?
 
想想自己所擁有的,真的好多啊!

  嬸嬸其實真的已經讓她的孩子過得很好,
 
就算她沒有提供非常好的物質環境,
 
但她總是很有耐性的、充滿溫柔與鼓勵的疼愛她的孩子,
 
我相信已經成年的他們都可以了解媽媽的用心對待,
 
那麼,回饋一些力量給家裡,有何不可呢?

  一個家庭,就是因為大家曾經同甘共苦過,
 
彼此才能懂得擁有的可貴,一切都得來不易。
 
一個總是不知道困苦、飢餓、挫折的孩子,
 
怎能體會得到的美好、食物的美味、成功的代價呢?

  我的工作,要接觸很多的孩子,
 
每一位孩子的爸媽總會在開學時的聯絡本或問卷回條上,
 
特別註明:
 
「請多鼓勵我的孩子。」
 
「請多一些耐性和他們溝通。」
 
「請多關心孩子。」
 
我也想要反問這些爸媽們:「您做到了嗎?」
 
在面對您的孩子時,您是否也像您對我的要求一樣,
 
總是鼓勵孩子、有耐性的和他們溝通,並且時時關心他?
 
我想,您們和我都不能保證我們一定可以百分之百的做到,
 
那麼為什麼要說出這樣看似理所當然,
 
卻又可能無法完全做到的「要求」呢?

  我的父母,是非常開朗幽默又很嚴格的父母。
 
小時候,如果有家庭訪問,必定是請老師嚴格管教;
 
回家之後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寫功課,功課寫不好,
 
一定是全部重寫(因為媽媽會很生氣的撕簿子,
 
大概撕了幾次之後,也就不敢隨便敷衍);
 
每逢星期六日,我們一定自己洗布鞋,還要幫忙晒衣服;
 
三不五時,還要洗碗、洗米煮飯。
 
我也曾經過過沒有熱水器的童年,
 
每次要洗澡的時候,就要用瓦斯爐燒好幾大鍋的熱水,
 
而且還要調好水溫,免得下一個洗的人燙到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們從沒領過什麼叫作「零用錢」,
 
因為爸媽從來不發零用錢,只有在自己需要的時候,
 
我們可以去拿冰箱上面那個牛奶罐裡的零錢,
 
去買一包一元的王子麵或足球造型的巧克力球。
 
而我們也從來不曾把牛奶罐裡的錢全部拿走,
 
因為有需要才拿啊!(還是我比較呆一點呢?)
 
開學時,學費還要從自己過年的紅包錢裡拿出來。
 
從國中開始,我所念的學校全是公立的,
 
可以免學雜費的更好,但我也不覺得自己比別人矮一截,
 
反而覺得很幸運,遇到很多很棒的老師及同學。

  小時候,曾經有一次被媽媽修理的很慘,
 
我已經忘了是為了什麼事,只記得媽媽拿衣架猛打,
 
我哭得很大聲,而在淚水滂沱、迷濛的視線中,我發現媽媽也在哭。
 
一直到升上國二為止,我還曾經被媽媽罰跪在客廳面壁思過,
 
只因為我和弟弟吵架了...
 
當時我真的好生氣,不過後來弟弟有來向我撒嬌,我才原諒他。  
 
我不敢說我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好,
 
只是在那個物質生活不充足的童年時代,
 
我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與滿足。
 
我們四個姐弟,也從來沒人覺得這樣的日子很辛苦。

  上個星期,聽了一場關於子女教育問題的演講,
 
我個人認為那場演講最能引起我的共鳴的是
 
教授談到孩子需要「紀律」、「規矩」、「訓練」,
 
而這些看來僵硬、像是軍隊教條的語詞,
 
卻是現在的孩子最缺乏的。
 
教授也談到,這些和原本父母愛孩子、關心孩子,
 
要與孩子溝通的想法,完全不會互相干擾,
 
而且孩子也不會因此變得安靜沈默怕事,或是沒有自己的主見。
 
家有家規、班有班規、校有校規、社會也有社會所需的法律、規定,
 
如果孩子在家沒有規矩或是父母不能以身作則,
 
那父母要如何期昐孩子在其他地方也能守規矩呢?

  該賞要賞,該罰就要罰,只是用嘴巴說一說、念一念,
 
孩子就會乖、就會守規矩,
 
那學校就不會有那麼多讓老師頭痛的學生,
 
社會上也不用什麼法律了吧!
 
套一句在「愛的教育」一書中所提到的一句話:
 
「嚴格也是一種慈悲。」
 
 




 

台長: 有空就要休息
人氣(1,2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沒事就愛碎碎念 |
此分類下一篇:走!
此分類上一篇:月圓人不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