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02 22:37:00| 人氣564| 回應0 | 下一篇

似是故人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對一個耽溺舊情懷的人來說,張國榮與梅豔芳的辭世,彷彿隱喻一個美好年代遠離,即便我在台灣,他們在香港。

我對香港的印象,從兒時閱讀「老夫子」「兒童樂園」啟蒙,以卲氏電影銜接,近來由王家衛、關錦鵬、許鞍華的作品接棒。胭脂扣、阮玲玉、花樣年華、阿飛正傳、重慶森林、男人四十……,我對香港,居然產生心境距離上的鄉愁。

對「胭脂扣」向來入迷,頻頻跟香港朋友打探倚紅樓舊址的石塘嘴所在,得知那地方已經變了樣,竟有些悵然。「胭脂扣」裡的十二少與如花姑娘,說普通話顯然僵直,廣東原音才夠味,而拍出梅豔芳最具風情韻味的戲,要算「男人四十」。

兩年前,接了基金會的案子,短暫投宿香港北角海悅酒店,總是工作至深夜,搭最晚的地鐵回鰂魚涌。晚春多霧的季節,港島特殊的濕度,昔日看港劇「大時代」的記憶瞬間滿了上來。直到第三天夜裡,我才發現海悅酒店對街,正是香港殯儀館。

基金會的人告訴我,李嘉誠幼時在那附近賣花,發跡之後第一次買地,正是海悅酒店現址。聽及這段舊事,覺得溫暖,全然沒介意誠哥已是香港首富,只覺得這老先生挺有意思。接下來幾天,依然是深夜過街買公仔麵或是波蘿油,不覺陰森,只是平常。

過了一年,張國榮自殺,梅豔芳病逝。鏡頭中相繼出現他們驅車告別人世的身影,就在那條街道。香港人秩序井然圍繞街邊,臉上掛著茫然。

同樣的街道,雙層巴士電車頻頻穿梭。我曾經站在信號燈下方等待過街,拎著宵夜的公仔麵或是波蘿油,電影中的張國榮與梅豔芳詮釋的香港人儼然上身。

跟香港朋友說,好似那年不該站在對街沈思入定,惹得觸景傷情不勝欷噓。他卻說,時序輪迴早就注定,不會因為我曾經站在街角凝望就能改變一切。看來他收拾偶像驟逝的方法,比我還俐落。

終究有些惋惜,卻仍是欣慰,他們都活在最美麗的時刻,永遠的四十代,不會再老了。

我想起有一次採訪小燕姐,她說,「一個很好的音樂創作者、演員、或歌手,在某個年代,帶給你快樂、幫你解憂,他們比政治人物給的更多……」

紛沓的耳語,頻仍的爭執,易怒的人啊,終究一縷輕煙告別人世,有什麼好計較的。

也許不久之後,我還有機會站在北角海悅對街,拎著公仔麵或是波蘿油,跟張國榮與梅豔芳敘舊,同時跟美好的年代告別。

就唱梅豔芳的歌吧!「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


**圖為北角街道,左側就是香港殯儀館
**梅豔芳「似是故人來」,收錄在羅大佑「皇后大道東」專輯

台長: 米果 @MIMIKO
人氣(5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