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10 21:51:43| 人氣1,25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破媒體時代讀後感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代 破媒體的時代

本篇文章閱讀完畢後,能夠發現作者對於科技對於現在社會的發展提出一種醒思:我們是被科技背後的商業意識型態牽著鼻子走,還是能夠運用科技的互動性,個人化的特色,去打破媒體建築起高大無比的高牆,使得民主化的政治真正落實在文化社會中。


作者在文中斥鼻的指摘在科技發展中,有不少語言符號,文化文本為要配合新科技的使用而配合著改變自身原有的結構型態,如此新科技的出現是否更容易扭曲民族中原有的文化內容,參入商業型態,政治型態的霸權政治,容易的控制人民的思想,態度跟行為。我還是會替新科技打抱不平。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思想就是鼓勵人民要去保持自主性跟批判性,對於媒體所傳輸的內容,身為一個閱聽人,不該只是全面性的吸收電視台所賣出的商品表面上的含意,反倒要挺身而出去主動去詮釋各種節目內容後設的監控性思想。相對於過去十幾年的台灣社會,學者當時後所了解的媒體平台就只限於廣播電視以及印刷媒體。十幾年後的台灣社會早已經著重在作者所排斥的電腦這類目中了。並且更把心思財產更放置在電腦平台中的網路社群。網路社群會是未來文化研究的新範圍。這是筆者的思考。


畢竟台灣已經走入廣大無涯的網路社區,幾乎每個使用網路的民眾都獲得Hall所說的解碼跟譯碼的能力。Web2.0賦予使用者能夠編輯著作者的文本內容,甚至引用超連結的方式讓更多影音,文字或聲音可以讓原本產製者所產製出的符碼開始變質,拼貼甚至有文不對題的現象頻頻發生。原本閱讀者的地位竟然開始反客為主的串改原有者的語言結果。這是過去的學者想不到的事情。媒體開化或許要依靠網路能夠及時性,互動性,超連結性來達到開花結果的過程。過去的媒體,電視,單純是機械性的傳播,少有回饋,人民在近用電視節目的權力上也等於零。在黨國機器控制媒體機器的時代,傳播學者們不滿意當下的現況,他們知道唯有啟蒙受眾者被控制的思想,起身建立起獨立思想和對抗意識才有機會推翻國家機器透過電視這八爪章魚的吸盤不斷的吞吃消費者自我意念的產生。如今,網路社群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網路論壇討論政治話題,還能在災難發生最前線,使用網路人際溝通線路來團結各項物資和分配資源。學者們所指出的媒體開化,重要的觀點還是在人身上。也就是說,人若沒有醒悟過來,自己乃是擁有詮釋符碼觀點的獨立個體,不必消極的反抗或全面的接受,接受或處理每次的媒體內容都應該選擇性的理解。


其實我很贊成閱聽人是有選擇性的理解媒體內容的。雖不是每個社會公民都明白媒體背後是有宰制閱聽人的意識型態,然而資訊的多元化供應下,人民也開始明白每個訊息都有互文性的影響,不再是完全被媒體霸王所抑制著。加上現在台灣人民對於電視的信賴度不再完全倚靠,倒是轉向網路這新媒體的懷抱。在這新生地中,我們有無名的意見領袖發揮他們在社會階層中的信賴度,幫失去依靠的我們丟出救生圈,好讓我們可以得以活在資訊充斥的海洋中。的確,現今的閱聽人不如同過去,只侷限於過去媒體科技的窘困狀態,單單的接受,即使擁有自主思考,也淪落於孤芳自賞。網路不但讓人發佈對於媒體內容的解碼跟重新詮釋文本,還可以自行創造新內容讓後人用增添的方式來重新製造文本。製造文本的生產鏈不會完全是單面性,而會成為多面性,隨時都會有使用者插入他們的思緒。媒體開化,不就在網路新局面中成形嗎?


筆者不敢說網路是讓媒體教育完全成熟的因子,可是必須承認的是,文化研究中的核心:再現,意義指陳,意識型態的操作。在現今網路中被稀釋。這是不是反映出,新世代的文化研究者不該在執著於教育或啟蒙閱聽人,而是把重心放在網路即將出現的問題中。網路也許是破除大媒體迷思的最佳利器

台長: 檸檬
人氣(1,250)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frank
Web2.0賦予使用者能夠編輯著作者的文本內容,甚至引用超連結的方式讓更多影音,文字或聲音可以=>&quot讓原本產製者所產製出的符碼開始變質。&quot

讓原本產製者所產製出的符碼開始變質。這並不是在Web2.0時代才發生的。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不就提出了這種思考嗎?

這或許太理論了。較常見極端例子像英語裡的bad, 被用在許多說話者表示贊同,甚至嘉許的意思表示上,或許板主會認為這只是非正式的場合才會聽到的用法。那看看中文的&quot乖&quot,甚至從原本表示粗暴,暴力或不合常規的&quot乖戾&quot與&quot乖張&quot到今天社會普遍用來表示順從,溫和。
2009-09-11 18:02:27
版主回應
羅蘭巴特的確在符號理論中提過符號的解釋是依照解釋者依照社會地位的位置去詮釋。不過web2.0我認為是針對網路文本所做的分類。我也想從網路的本質上去著手。因為我所讀的文章是反思新科技帶來的危機或轉機
2009-09-11 22:35:3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