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26 12:02:05| 人氣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用法作文之名言檢錄

翰林版國文第一冊

第三課 師說 韓愈

1.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3. 無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4.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5.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第四課 再別康橋 徐志摩

1.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2.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第五課 廉恥 顧炎武

1.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2. 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

3.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4. 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5.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第六課 愛之淚珠 李黎

1. 美好的原典是不會被拙劣的或「亂真」的仿製贗品破壞的;甚至因之反而會令人更加驚豔。

2. 毫無缺憾的完美畢竟是不可能的罷。

3. 美的事物總伴隨著悲哀,卻是因著種種不同的緣故啊!

 

第七課 樂府詩選 長干行 李白

1.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2.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第八課 髻 琦君

1. 這個世界,究竟有什麼是永久的,又有什麼是值得認真的呢?

 

第十課 岳陽樓記 范仲淹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第十一課 談友誼 梁實秋

1. 事實上世界上還是有朋友的,不過雖然無需打著燈籠去找,卻是像沙里淘金而且還需要長時間地洗煉。

 

第十二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

1.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附錄一 訓儉示康 司馬光

1.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2.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3.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4.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5. 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6. 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附錄二 傷仲永 王安石

1.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

 

翰林版國文第二冊

第三課 醉翁亭記 歐陽脩

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3.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第四課 鄭愁予詩選()錯誤 鄭愁予

1.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

2.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3.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4.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第四課 鄭愁予詩選()天窗 鄭愁予

1. 啊,星子們都美麗 而在夢中也響著的,只有一個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如流水……

 

第五課 古詩選()行行重行行 佚名

1.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2.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3.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第五課 古詩選()詠史之一 左思

1.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2. 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

3. 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第五課 古詩選()飲酒之五 陶淵明

1.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2. 此中有真意,欲辨以忘言。

 

第七課 孟子選─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1.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2.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3.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第十課 上書密韓太尉書 蘇轍

1. 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2. 願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第十二課 出師表 諸葛亮

1.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3.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4.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第十二課詠懷古跡之五 杜甫

1.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第十二蜀相 杜甫

1.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第十二課蜀先主廟 劉禹錫

1.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懍然。

 

翰林版國文第三冊

第一課 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

1.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1.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

2.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3.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第八課 赤壁賦 蘇軾

1.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2.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第九課 現代詩選()雁 白萩

1. 我們將緩緩地在追逐中死去,死去如夕陽不知覺的冷去。仍然要飛行 繼續懸空在無際涯的中間孤獨如風中的一葉

 

第十二課 賣柑者言 劉基

1. 盜起而不知禦,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

2.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第十三課 唐詩選()山行 杜牧

1.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第十三課 唐詩選()黃鶴樓 崔顥

1.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附錄一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1.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隄畔之草,豔冶極矣。

2. 花態柳情,山容水意

 

翰林版國文第四冊

第一課 臺灣通史序 連橫

1.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也。

2. 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乎在。

3. 故凡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也。

4. 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第二課 漸 豐子愷

1. 收縮無限的時間並空間於方寸的心中

2. 中國古詩人(白居易)說:「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3. 一粒沙裏見世界,一朵花裏見天國;手掌裏盛住無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第六課 勞山道士 蒲松齡

1. 今有傖父,喜疢毒而畏藥石,遂有舐吮癰痔者,進宣威逞暴之術,以迎其旨。

 

第八課 指喻 方孝孺

1. 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

2. 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3. 惟萌於不必憂之地,而寓於不可見之初,眾人笑而忽之者,此則君子之所深畏也 。

 

第九課 韓非子選()猛狗社鼠 韓非

1.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第十三課 宋詩選()寄黃幾復 黃庭堅

1.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2.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第十三課 宋詩選()觀書有感之一 朱熹

1.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第十三課 宋詩選()觀書有感之二 朱熹

1.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第十三課 宋詩選()書憤 陸游

1.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第十三課 宋詩選()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

1.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附錄二 典論論文 曹丕

1. 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

2.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

3.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4. 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5. 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翰林版國文第五冊

第一課 大同與小康 佚名

1.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2.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3.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4.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5.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6.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第三課 先秦韻文選()漁夫 屈原

1.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2.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3.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第五課 詞選()浪淘沙 李煜

1.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第五課 詞選()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1.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第七課 諫逐客書 李斯

1.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2.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第十一課 老子選()天下皆之美之為美 李耳

1.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2.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第十一課 老子選()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李耳

1.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2.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第十一課 老子選()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李耳

1.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2.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第十三課 原君 黃宗羲

1. 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

2. 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3. 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4. 是故明乎為君之職分,則唐、虞之世,人人能讓,許由、務光非絕塵也

台長: mmm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