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3-02 01:42:06| 人氣22|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阿緱製糖廠與『瑞竹』‧

量粒肌活精華 保養品 肌膚屬性

「屏東糖廠」前身是成立於 1909年的「阿緱 (『緱』音『ㄍㄡ』)製糖廠」。
光復後,隸屬臺灣糖業公司第二區分公司,改名為屏東糖廠。
1950年,行總廠制,改名為臺灣糖業公司屏東總廠。
「製糖」曾是臺灣早期規模最大的一項經濟產業,在臺糖鼎盛時期,全臺外匯總收入一度高達七成是藉由外銷砂糖所達成 (民國42年)。
由此可知,糖業在臺灣早年的經濟發展扮演之角色是何等重要。
當時「屏東糖廠」之工場壓榨能量及廠區規模規模不但位居全臺第一,還號稱是遠東最大的一座製糖工廠。
民國 44年,父親考上臺糖,除最初 3年曾在嘉義大林糖廠服務外,此後將近 40年都任職於「屏東糖廠」,直到民國 87年 8月才屆齡退休。
由於蔗糖外銷賺錢,「屏東糖廠」員工的福利還算不錯。
整座「屏東糖廠」除製糖廠區外,還興建和工廠區相鄰的幾百戶員工宿舍 (大都是一排排有前院與後院極為幽靜之日式宿舍)。
當時廠區內附設有福利社、公園、冰店、理髮室、醫務室、皮鞋修理店、腳踏車修理店、小學、幼稚園、中山堂 (重要的室內集會場地並可放映電影)、雜貨店、公共浴室......等等與日常民生習習相關的 一般商店與公共場所。
此外,糖廠內還附設游泳池、棒球場、足球場、羽球場、籃球場、網球場、溜冰場.....等運動休閒設施。
幽靜的廠區裡還遍植各式花草樹木,因而自成一座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設施齊備的獨立社區。
由於父親長期在此任職 (將近40年),所以我和弟弟、妹妹才有幸從小就生長在這花木扶疏、綠樹成蔭,觸目所見都是椰子樹、甘蔗園,極具南國風情的「屏東糖廠」。
這幾十年來,由於臺灣糖業不復早年風光、經營方針轉向,以致「屏東糖廠」目前的整體環境與規劃和早年相比已有翻天覆地的重大改變。
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但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座「屏東糖廠」,腦海存留的諸多美好回憶,至今仍縈繞於心緬懷不已。
最近這幾年,由於出書及撰文之所需,所以跟鄉土有關的主題,也就成為我目前細心探索及認真研究的目標。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但令人深感汗顏的是,前幾年閱讀一些臺灣早期文獻,才瞭解自幼生長之故鄉 ─「屏東糖廠」與『瑞竹』的這段歷史淵源。
『瑞竹』的故事與 1923年 4月下旬,當時裕仁皇太子 (日後的昭和天皇)到臺灣「行啟」有密切相關。
※註:日本政府對於皇室與貴族出巡,有一套專門的敬語稱法。天皇出巡稱作「行幸」,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皇太孫出巡稱作「行啟」,貴族出門稱作「御成」。
裕仁在大正 5年 11月 3日被立為皇太子,大正 10年 (西元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
1923年 4月中旬,在掌管天皇、皇室及皇宮事務的「宮內省」(1949年改制為宮內廳)之策畫下,安排裕仁皇太子到臺灣展開為期 12天的「行啟」之旅。
皇太子這次的臺灣行,也是日本統治臺灣長達五十年期間,來臺巡視的諸多皇族中層級位階最高的一位。
大正10年 4月12日,皇太子搭乘金剛號軍艦從神奈川縣的橫須賀港出發。
4月16日,艦隊抵達基隆港,4月 27日,12天行程結束,再搭乘金剛號軍艦返回日本。
巡臺行程第七天 (4月 22日),在總督府安排下皇太子一行人上午從高雄出發前往當時有「臺灣糖業新高山」之譽的阿緱製糖廠參訪,藉以讓裕仁瞭解臺灣的製糖產業現況。
因屏東氣候炎熱,廠方考量皇太子萬金之軀恐受不了南臺灣的驕陽,所以特地在廠內建造一座深具臺式風情的竹涼亭供裕仁皇太子休憩之用 (參見附圖一)。

010101

附圖一:阿緱製糖廠供裕仁皇太子休憩之用的竹涼亭 (翻拍自《台灣百年糖紀》第 61頁) 
招待的對象是尊貴的東宮太子,為迎合上意當然一定得挑選最好的材料。
所以廠方決定向當時竹山郡最大的一家竹材供應商 ─ 富源株式會社 (當時營業登記在嘉義),訂購上等麻竹做為涼亭的主要建材。
這批麻竹原產地在現今竹山鎮延祥里一帶 (在地人稱圳頭坑)。
富源株式會社收到訂單,在 3月12日砍伐完成,據富源株式會社的後人所述,是用大約 10台似鐵牛的貨車半夜南下,一路小心翼翼護送到屏東交貨。
但就在裕仁來臺前幾天,這座搭建完成的涼棚居然發生一件不可思議的怪事。
已砍伐四十天左右的麻竹按理應該早已乾枯,但其中竟有一根奇蹟式的在竹節間冒出嫩綠新芽。
4月 22日,皇太子一行人,浩浩蕩蕩抵達臺灣製糖會社阿緱工廠參觀,太子殿下至涼亭歇息時,身為生物學專家的裕仁對此亦深感訝異,不禁嘖嘖稱奇認為是國之祥瑞,故取名『瑞竹』。
阿緱製糖廠於皇太子離開後,將那根發芽的竹子另行截下,擇地栽種於廠區一隅,同時又再自竹山移植一批產自當地的麻竹,規劃在廠區內種植竹林,並命名為『瑞竹』,以紀念皇太子之「御臨」。
數年後,在廠方細心呵護照顧下,已長大茁壯成一整片茂密竹林 (參見附圖二)。

020202

附圖二:瑞竹林
嗣後官方每年於此舉行慶典紀念,當時屏東市役所還規定,每年 4月 22日,全市中小學師生,都要到糖廠參拜『瑞竹』,祈求國運昌隆 (據說參拜結束後,臺糖會發給每一位學生一塊糖做為獎勵)。
「瑞竹參拜」活動後來還逐漸推展到全臺,例如附圖三這張舊照片即為來自『瑞竹』原產地「竹山勞水坑公學校」 (今竹山鎮瑞竹國小)師生於昭和 13年 (西元1938年)12月 22日到屏東參拜『瑞竹』時,所拍攝的一張紀念照片。

030303

附圖三:竹山勞水坑公學校 (今竹山鎮瑞竹國小)師生於昭和 13年 (西元1938年)12月 22日到屏東參拜『瑞竹』時,所拍攝的一張紀念照片  
此後,甚至連日本皇族、親貴來臺,也必安排至阿緱製糖廠參拜,此時『瑞竹』的神聖地位,似已不亞於臺北圓山的「臺灣神社」。
瞭解早年阿緱製糖廠與『瑞竹』的這段歷史淵源後,接著就進一步想知道當年的這片『瑞竹』如今還存在嗎?
『瑞竹』若還存在,位置又在廠區的哪裡?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請問在屏東糖廠任職近 40年的父親,他也不知『瑞竹』之事。
2019年 4月 22日,在臉書「鞠園文史工作室」拜讀一篇 Kenny Liaw先生撰寫之短文 ─ 〈屏東糖廠的「瑞竹の林」〉,文中內容與所附之珍貴圖片剛好解決了我心存多年的一些疑惑。
現將 Kenny Liaw 先生這篇短文的全部內容抄錄如下:
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台訪問,4月 22日皇太子一行人從高雄抵達屏東糖廠,當時 40多天前從南投竹山運來的乾枯竹子,建了涼亭,竹子發出新芽,皇太子與官員稱奇,認為是國之祥瑞,取名為「瑞竹」。後來糖廠人員將此批發芽的麻竹種植在廠區內,長大茁壯成一片茂密,稱為「瑞竹の林」,是日本貴族來屏東必訪聖地,也是屏東小學生前往參拜地方。
這片1923年種植的麻竹林「瑞竹」,標示在日治地形圖上,位於製糖鐵道與廠房之間。
假日想去看「瑞竹の林」的現況,無奈糖廠假日不開放,僅能從圍牆邊拍個遠照。
以上這篇由 Kenny Liaw 先生撰寫之短文,作者另附五張相關照片做為佐證,其中一張 1944年地形圖 (參見附圖四),明顯標示出當年的『瑞竹』位置。
另一張 2019年 Google衛星影像空拍圖 (參見附圖五) ,Kenny Liaw 以「黃圈」標示『瑞竹』目前所在處。  

040404

附圖四:標示出當年『瑞竹』位置的一張 1944年地形圖

 

58374334_2310316379034885_6915127028526088192_n

1948年 標示『瑞竹』位置的一張航拍圖  

 

050505

 附圖五:標示出『瑞竹』位置的一張 2019年 Google衛星影像空拍圖

在空拍圖的「黃圈」左邊,筆者則另以「紅圈」標示位於復興路上的「復興國小」,以便更明顯確定『瑞竹』與「復興國小」兩者間的相對位置。
民國 61年 6月,我自「復興國小」畢業 (第四屆畢業生)。
母校「復興國小」其前身是「屏糖代用國小」,校址原在屏東糖廠內。
民國 57年 8月,屏東縣政府接收屏糖代用小學,把校名更改為「屏東縣屏東市復興國民小學」,並在我五年級時 (民國 59年)遷校至現在位置 (校址:屏東市復興路 376號),而廠區內的舊校舍則拆掉改建成紙漿廠。
※註:「屏東市復興國小」是縣內推展棒球的重點學校,著名旅日職棒明星球員 ─ 王柏融即出身自屏東市復興國小少棒隊。

060606

附圖六:旅日職棒明星球員王柏融與屏東市復興國小少棒隊球員合影  

從 Kenny Liaw 先生文中所附這張 2019年 Google衛星影像空拍圖 (參見附圖五),可推知若從「復興國小」校門口往前數百公尺 (中間尚隔著一條大馬路 ─ 復興路與一座廠區圍牆)即是當年『瑞竹』之詳確所在處。
記得當初剛遷校時,原住在糖廠宿舍區的復興國小學生 (大都是屏糖員工子弟)每天須徒步走在車水馬龍交通複雜擁擠的復興路上,實在極為危險。
後經家長與校方反映,為了廠區內學童上下學的交通安全,屏東糖廠擇地另鋪設有鐵絲網隔開且與復興路平行專供屏糖員工子弟行走的一條上下學便道。
便道終點有一道鐵門,走出鐵門隔著復興路正面就是復興國小大門,每逢上下學時有學校的導護老師在此指揮交通,讓學生安全無虞順利通過馬路。
這條專供屏糖員工子弟上下學行走的便道,直到民國 61年 6月國小畢業,我共走了將近兩年。
在 Kenny Liaw 先生文中還附有兩張『瑞竹』的實景遠拍圖 (參見附圖七‧附圖八),確定『瑞竹』目前還存在,只是乏人照顧似已淹沒在荒煙蔓草之中。

070707

附圖七:『瑞竹』的實景遠拍圖 (翻拍自 Kenny Liaw 先生的臉書)   

 

080808   

附圖八:『瑞竹』的實景遠拍圖 (翻拍自 Kenny Liaw 先生的臉書) 

對照這兩張『瑞竹』的「實景遠拍圖」與附圖五的「空拍圖」,從方位推斷『瑞竹』的位置大概應該就在當年 (民國 59年至民國 61年)我每天上下學時所走的便道附近吧。
民國 61年國小畢業後,就讀位於市郊的「公正國中」。
國一至國二這兩年,每天到「公正國中」上下學都是搭乘糖廠的小火車(五分仔火車),若根據 Kenny Liaw 先生的空拍圖 (參見附圖五),亦可確定當時糖廠小火車的行駛路線也有經過『瑞竹』附近。
白雲蒼狗滄海桑田,這數十年來屏東糖廠的整體變化實在太大,跟兒時的舊記憶完全改觀,但可確定若目前從復興國小大門,往前遙望或許還可想像『瑞竹』的位置與現況吧!

●此文於 2019年 5月 9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19年 5月 11日再轉轉貼至痞客邦

 

 

 

 

 

 

 



 

 

< src="https://front.pixfs.net/js/pixpoi-ui-module--bundle.min.js?v=064315ea47a65258ee38609fbab4b857" defer>

全站熱搜

< defer src="https://front.pixfs.net/js/hot-keywords.min.js?v=064315ea47a65258ee38609fbab4b857">

台長: melindafes
人氣(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