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大帝(1~34集觀後)
兩個太后
之所以取這個副標題,是為紀念第三十四集中,由歸亞蕾女士飾演的竇太后終於闔上眼了。這一集太好看了,除了感動到眼眶泛紅之外,也著實為這情節的發展驚嘆不己,解開了之前我想不明白的一個情節,原來真的是編劇刻意的安排。老太太這一死,讓我總於提起氣來打這分前半部的觀後感了。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本文中所提的兩個太后是指什麼人。
一是竇太后,武帝的祖母,後來武帝上任後就成了竇太皇太后。
(這是後期的造型。不能不說,歸亞蕾的演技實在太生動了。和這些老演員相比,一些….哎,不說了。附提,歸亞蕾女士和我同一天生日^^)
而另一個王太后,是武帝的親生母親。
(圖右中就是王太后,不過這是她還是王美人的造型,在我看來也很美的一位女性。演員叫宋慧英,一時查不到資料。至於圖左就是竇太后。)
這是一對婆媳,王美人是漢景帝(武帝之父)的妻妾,後來母以子貴成了皇后。
“漢武大帝”一劇開始於漢景帝初期,前面十多集都仍以景皇帝為主人公,而身為景帝之母的竇太后左右了國家大政。在這個時期裡,竇太后的許多作為會令觀眾咒她不得好死,首先是過分溺愛其三子梁王,竟主張立梁王(就是景帝的弟弟)為太子,後來又因為七國之亂時周亞夫沒有出兵援助梁王而想除去周亞夫,許多得罪了刘姓諸王的官員都會被她嫌惡(最慘就是”蒼鷹”郅都了,後述)許多的朝政在冷眼的第三者來看應該很好處理,但只要經過”老太太”這一關就會轉彎。很多網友罵她,可在我看來這些最多只能說她護自家人,沒什麼好奇怪的。
就算武帝上任後,這位主張漢家無為而治的太皇太后總是壓著武帝的新政,不讓儒生壓過黃老學說,這些我也都不覺得她過分,畢竟祖宗規制難以脫掉,諸王間的勢力盤根錯結,不是說大破就能立新。可到了武帝都放棄新政,專心在上林苑狩獵,把大政都交給她後,她卻又想罷免掉武帝時,我就覺得老太太真是過分了。再怎麼說,武帝也是血統純正的刘家子弟,就算無功於社稷也沒有大過失啊。
竇太后的事情先說到這,來說說王太后。當她還是王美人時,我真覺得娶到這種女人是賺到了。有次,梁王因為抄了吳楚兩國的國庫而得到很多財物,便給後宮送禮用,整個後宮一下珠光寶氣,景帝很不爽,但見王美女只把手飾拿著手上而不載上,便問為何,王美人則說“這是梁王送的,戴之不妥”,景帝嘆讚:“整個後宮就妳頭腦清楚!”
早期與王美人對立存在的人物叫粟美人,前者賢慧低調,後者因為生了第一個王子而神氣得要命。王美人正式躍上台面的分水嶺就在於粟美人被打入冷宮自盡之後,關鍵當然出在景帝偏愛那一女人,而這致命的一擊就在兩件事上。一是王美人在聽到景帝決定派南宮公主(王美人之女)前往匈奴合親之事,做為母親的王美人傷心不在話下,但為國家大計仍得含淚送女兒走上不歸途,這是漢家第一次送真的公主出嫁匈奴(以前都是用宮女賜給名分就送出去了),景帝自然印象深刻(不過歷史上好像沒有這件事,南宮公主一直在漢朝。)。第二件事是某次景帝召幸粟美人時問她:“如果有天我走了,妳如何安置其他的王子?”那知這個粟美人(也算她倒楣,一直是扮演笨女人的角色)竟回答:“我又不是他們的奶媽!干我什麼事?”這話氣得景帝把她轟出房去。
此後,王美人又因為得到館陶公主(景帝之姐)的幫助而成了皇后。(錯就在粟美人得罪了館陶公主,又不聽別人勸告。哎,這後宮果然都是女人的天下。)在這裡我不得不激賞一下景帝,當館陶公主希望景帝快立皇后時,景帝拿了分詔書,說:“除了她,別的就不用說了”結果公主一看,果然就是王美人!另外,館陶公主也很行,當時竇太后是有點不滿意王美人曾在民間時結過一次婚,還有個女兒在民間,可館陶公主拿“文帝之母魏美人也是在嫁給高祖前曾侍奉過魏王啊!”當理由,竇太后竟馬上就點了頭,可見古人那時對離婚的女人還是很厚待的,皇帝都不在乎這些事,偉哉!女人有德性,其他都不重要了。
再來就兩位太后要合著一塊說了。
王美人成了王皇后,乃至當了王太后的日子也不好過,凡事總是低調到不能再低調,她明白自己坐上皇后的位置是靠著館陶公主推上來的,而這館陶公主的女兒阿嬌(武帝此時的元配,也就是金屋藏嬌故事裡的女主人公)偏又是沒大沒小的女人,可又剛好這時武帝推倒…呃不,是遇到了絕色佳人衛子夫(真是正點!)還一次就懷上了龍種,氣得阿嬌和館陶公主把王太后訓了一頓,這一幕我真是替王太后感到心酸,兒子在外面風流她卻要被責難到快往地洞鑽下去。加上武帝就任後的許多新政被竇太后阻下,還傳出要罷免武帝的風聲,王太后可說行事謙讓到了極限。
(衛子夫. 美人一枚!)
我之前說過,我想不透竇太后為何要罷免掉武帝,終於到她死前我明白了。原來竇太后不是對武帝不滿,是對王太后不滿。前面說過,王太后一向低調謙容,那裡出問題了?結果竇太皇太后的一段話解釋了所有的疑問。(這之中包含一個我始終覺得編劇沒交待清楚的地方。)
時間拉回到武帝就任前,景帝仍在位時曾想對各諸候宗親加強約束,起用了有名的酷吏郅都,負責整肅不守法的皇親國戚。當時第一皇子刘榮(他本來是太子,後來連粟妃一起被廢了,算是倒楣鬼)分封到領地後犯了罪,被郅都拿下後,在牢裡寫了一封向竇太后求救的信,這信後來到了宮裡被王皇后扣下,她威脅郅都不能說出去。我當時認為王皇后是不想讓竇太后再來煩這些諸候王的事,也想她應該是覺得景帝有心整治諸王,那就別讓老太太插手好了。結果,那信在戲中就沒了交待,刘榮就自殺在牢裡。(景帝好像有問?我不是很記得了,但好像郅都真的沒說出來。)
刘榮自殺,竇太后認定是郅都逼死的。在運用政治手法弄死郅都後,郅都死前所交待部下將此事告知了景帝,而也因此竇太后才得知自己誤會了郅都。這些,都是竇太皇太后死前向武帝說的。王皇后害怕刘榮這個前太子危脅自己的兒子刘徹(就是武帝)。
至此,武帝才知道生母是這麼手殘之人。竇太皇太后怕的是年少的武帝壓不住王太后,而王太后也如竇太皇太后所說的那樣,在她死後馬上露出了猙獰的面孔。王太后馬上不再買館陶公主和阿嬌的帳,她向武帝說“我這二十年來如履薄冰,今天後宮總算到了真正有尊卑的地步了”
我真是呆了。
和王太后相比,那館陶公主之前的貪婪,那刘陵公主如娼婦般的行徑根本是小兒科……忍著二十年的怨氣,那長長的一嘆,真讓我背後涼起來啊。
行文至此,回到歷史角度來看,竇太后不愧被後世學者認為是漢初偉大的女性政治家,她堅持的黃老政治確實讓漢朝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累積的財富和實力成為武帝後來征討匈奴的基石,她壓下武帝的六年內,讓武帝在狩獵中靜靜地學習到打仗和訓導土官良將的機會,有人將她比喻成清朝的大玉兒之於康熙,我個人認為並不為過。
僅以此文,紀念這麼一部偉大史詩劇的前34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