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08 10:35:54| 人氣2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林中斌的訪問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加坡《聯合早報》2004年11月7 日

英國《經濟學家》(9月30日)以「龍與鷹」為喻,提出中國可能在十年內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中國國力日益壯大,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也造成周邊國家的疑慮。北京為了讓各國安心,提出「和平崛起」理論,強調中國的善意。

 內閣資政李光耀今年4月接受美國高盛公司顧問雷默訪問,針對和平崛起發表看法時說:「中國將不具威脅性。」

 但長期觀察中國大陸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則大膽分析,中國的和平崛起將徹底改變東亞現有以美國平衡中國的戰略格局。

 他從不同管道得知,2004年3月底北京政治局對「和平崛起」作出三個決議:不再突顯它、不要否認它、官方淡化但民間可以繼續討論。

 他日前在台灣陸委會演講時說:「和平崛起是對既有政策一個很好的包裝。這個標簽在不在,對已經推動的政策和即將推動的政策,沒有任何影響。這些政策的內涵,就是北京新的大戰略。」

 林中斌認為,這個大戰略的主軸是「不戰而主東亞」。

 根據林中斌的定義,大戰略不只包含外交政策、國防政策、兩岸政策,甚至包括國內經濟發展、社會問題等等。它每一個政策之間的協調,都具備相乘的效果,即一加一必須大於二。

用經濟和文化的力量擠走美國勢力

 他說:「大戰略已經開始執行,雖然北京不會承認,但它最後的目標是要『不戰而主東亞』,也就是用經濟和文化的力量,逐漸地把今天在東亞主宰的美國勢力擠出本地區。」

 對於大戰略的形成,林中斌認為是北京領導人長期、集體學習的結果,而最大的功臣是錢其琛。

 林中斌指出,新大戰略的里程碑是2001年1月,布什當選美國總統,錢其琛當時在內部提出他的見解:對美關係以合作為主,淡化鬥爭。

 錢其琛2002年11月接受中央黨校的《學習時報》訪問時說:「我們在處理中美關係時,從我們國家根本的利益出發,牢牢掌握住中美關係中的主動性,鬥智鬥勇不鬥氣,不圖一時之快,不爭一日之長短。」

 林中斌說:「我相信歷史將來會非常重視這句話。」

 2001年4月1日發生中美撞機事件,解放軍情緒高漲,錢其琛的看法一度被冷凍;然而他鍥而不捨,到了2002年6、7月,北京內部終於達到共識。

 他形容大戰略的決策是「在兩個國家目標之間做一個痛苦的抉擇」:經濟發展高於祖國統一。

 大戰略以美國為對手,林中斌說:「與美國是以合作為主,為什麼呢?『徐圖之』(逐步暗中謀劃它)。去年6月北京外交部文件透露了北京真正的想法。」

 他引述文件內容:「未來八到十年,極有可能是美國戰略擴張勢頭由盛而衰,國際格局調整由美國的戰略進攻進入戰略相持的階段,故我戰略機遇期與美戰略擴張期的持續進程,同期而不同步,二者消長時間產值值得重視和利用。」

 林中斌認為文件套用毛澤東在抗戰時的戰略規劃,包括戰略退卻、戰略僵持、戰略反攻等概念。

 他解讀說:「美國下來的速度很慢,因為它太強了。中國上來的速度很快,這兩個是同期而不同步,所以它說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它是徐圖之,很多事情它都不急。」

 他指出,美軍在伊拉克戰爭的傑出表現讓大陸警惕雙方軍事實力的差距,與美國現在正面軍事衝突的不智,因此解放軍已經把重點從高科技戰爭轉為訊息化戰爭。
 以台灣問題而言,江澤民任內不斷討論何時解決,下台前還透過解放軍將領表示是2020年。胡錦濤對兩岸策略的說法是「爭取談,準備打,不怕拖」,因為北京認為時間在自己這邊。

 林中斌說,胡錦濤不怕拖,但是怕台灣和美國吃他豆腐,因此不斷派人到美國警告說北京鷹派上升,要美國拉住台灣。

 在大戰略的眾多要素之中,處理內政與鄰國政策是兩個比較重要的元素。
 林中斌認為,胡錦濤和溫家寶一定把大部分的時間、資源和精力花在處理銀行呆賬、日益升高的抗議、貪污等問題。他說:「他們曉得如果不處理,隨時有危險。」

 他在回答本報詢問時指出,大陸內部的社會不安還沒有大到威脅共產黨政權的地步。他說:「陳勝、吳廣還沒有出現,目前的抗爭活動并沒有串聯現象,還在共產黨掌握之中。」

安鄰 富鄰 睦鄰

 大戰略的另一最主要的支柱是北京的鄰國政策,這包括安鄰、富鄰、睦鄰,讓鄰國覺得安全,與中國一起富裕,對北京有友好的感覺。林中斌表示,這個政策已經執行並且效果顯著,他認為新加坡最近對台灣態度的轉變(表明台獨會帶來戰爭)就是証明。

 他分析,鄰國政策服務於大戰略之下,它的最終目標就是用經濟力量,配合文化力量慢慢把美國擠出去。

 今年8月23日,北京舉辦了史無前例的大型學術會議「北京論壇」,論壇分14個不同小組,包括哲學、環保、政治、經濟等,而且將每年舉行。

 林中斌的弟弟也參加這個論壇,據林中斌觀察,論壇雖然由北京大學出面舉辦,但是從論壇的規模與投入的資源,背後一定有國家在支持。

 他指出,和平崛起理論有提到「弘揚中國文化的拓展期」,配合「博鰲亞洲論壇」和上海合作組織,顯示中國有意在政治和經濟之外,通過文化擴大影響力。

 面對北京的大戰略,林中斌建議台灣必須「以敵為師」,要決定「國家目標」的順序並一以貫之,否則在政治尊嚴、經濟發展和軍事安全三者之間不斷徘徊,只會消耗自己的實力。

 同時,台灣無法與大陸進行軍備競賽,因此要發展不對稱戰力,大力投入軍事研究,多了解解放軍。

 在兩岸政策上,林中斌提出「結多制少」的觀念,「多」是大陸的人民、社會、地方;「少」是大陸的官、黨和中央。

 他說,大陸95.3%的人想法和台灣一樣,希望過好日子,共產黨和當權者只有4.7%的人,台灣必須結合多數,不是對抗,但至少約制少數,盡量說好話,不要「一竹竿打盡一船人」

如果武力統一……

 台灣是一只生金蛋的鵝,大陸不會殺鵝取卵。北京要一個可以統治的台灣,就算武力統一,也會盡量兵不刃血。因此,「最少流血方式,最少破壞方式」是武力統一台灣的最高指導原則。

 林中斌指出,北京的上策是「不戰併台」,中策是「臨界威懾」,下策才是「阻美奪台」。

 他強調,「擊美毀台」是下下策,北京不會採行。他在接受某刊物專訪時說:「(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過:『中國領導人是全世界對國際政治最冷血的分析者』,這句話我一直謹記在心。」

 根據「兩個最少」的原則,林中斌提出了解放軍「奪台」將使用的「點穴戰」概念。

 他說:「軍事方面,胡錦濤會延續江澤民原來在做的事情,就是全速、安靜的獲取可以用的戰力。那是中國特色的癱瘓式戰法,簡稱『點穴戰』。簡單講,以前的戰爭是用刀子插在對手的胸膛上,血噴出來;現在不是,只用根針,在對手關鍵神經上插一下讓他癱瘓,然後束手就擒。」

 他表示,大陸現在瞄準台灣的600多枚短程導彈雖然精準,還是會造成周邊民眾傷亡,而且傷亡人數肯定超過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讓國民黨頭痛50年,最後失去政權也與此不無關係,北京非常清楚這個歷史教訓,因此會避免日後統治台灣面對不斷的反抗。

 林中斌說:「解放軍好多年就講:『最好不死人,盡量少死人,要死死軍人!』」

 此外,用導彈摧毀台灣,不但讓大陸失去台灣的經濟利益,戰後還要花費大量金錢重建,大陸不會想不通這一點。

 至於「奪台」所可能使用的武器,林中斌認為包括定位衛星、海陸空載具發射的中長程巡弋導彈、無人飛機及單純破壞敵人電子系統而不殺傷人的電磁脈衝彈。

 解放軍正「快速、積極、安靜地準備」,估計會在2010年到2012年擁有足夠的上述武器,充分布置好,才會「阻美奪台」。

 他強調,「不打沒把握的仗」向來是解放軍的傳統,除了「不戰而屈人之兵」,解放軍也注重「全勝」(而不是慘勝)及「先勝」(開戰之前已經勝利)的觀念。

 林中斌說:「因此,他們一定要等他超越我們的實戰能力到達了很足夠的程度才會動手。」

 在「阻美」的部分,大陸擁有核子武器,而且具備潛水艇發射的核子導彈。美國是否要因台灣與大陸進行軍事對抗,核子戰爭是迫使華盛頓必須三思而行的要素。
 如果台海在2010年之前發生狀況讓大陸不得不采取軍事行動,林中斌也不認為大陸會訴諸流血衝突。他分析,北京最可能採用「臨界威懾」來對付台灣並應付美國的介入。

 他引述北京國防大學2003年出版的相關資料說,對於前來馳援的美國航空母艦群,解放軍會在航空母艦的側翼或前方發射導彈,「以表明己方有能力和決心對抗敵航空母艦,實行摧毀性打擊,讓敵人受到震懾而撤離己方領海」。

 資料強調導彈必須避免直接擊中航空母艦,讓威懾性質發生變化,避免「授敵以柄,造成後續威懾的被動」,並強調「見好就收」。

 在對付台灣方面,林中斌把「臨界威懾」歸納成八個原則:不流血、不破壞、不落彈(僅飛越上空)、出其不意、出手快、見好就收、事先維持與大國的溝通、事後給自己保留否認的空間。

 針對最後一個原則,林中斌說:「北京可以說,這是我們定期演習,在我們國土內演習,然後再讓香港《文匯報》大作文章,北京保持緘默。」

 林中斌強調,北京的上策仍然是「不戰併台」,盡量區隔官民,在做法上多樣化、靈活化、積極化。

陸委會「鎮會之寶」:林中斌

 在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擔任教授的林中斌(62歲),以博學多聞著名,自台大地質系畢業後,先後讀取企業管理碩士、政治碩士及博士學位,並任職於美國重要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多年,著有《核霸》、《廟算台海》等書。

 林中斌剛在今年陳水扁連任後卸下國防部軍政副部長的職務。他曾經在李登輝時代擔任過陸委會副主委,民進黨執政後轉任國安會咨詢委員及國防部副部長。
  
 在台灣的兩岸專家學者中,他是唯一公開準確預測江澤民會辭掉軍委會主席的人。在陸委會主講時,主持人形容他是陸委會的「鎮會之寶」。

 林中斌認為,中國和美國的政策都有其穩定性,根據一時的文字變化來分析它們的立場,是缺乏理解兩國政策的縱深度的做法。

台長: 大老鷹姐姐
人氣(2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