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5-15 17:57:36| 人氣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簡化字」越多,「通假字」就越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習慣成自然,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慣用的文字產生情感,然而人類之所以會發明文字,目的是為了要傳承知識,讓後代的子孫可以累積知識,世代相傳。基於這種本質,文字的價值不應該只是建立於慣用的情感,而是要考慮到文化的延續性,後代的子孫必須要能夠看得懂祖先的文字,這樣的文化才有可能綿延不斷,不至於被外族所消滅。

 古代雖然也有簡體字,但那是屬於俗體,並不會運用到正統的著作、典籍、史料這種具有傳承性質的場合,也就是因為要區別坊間的簡體字,每個朝代才會把這種正規的字體稱為「正體字」,儘管有的朝代也會修改、創造出新的文字,但總體來說並不會去改變「正體字」的結構與定義,也會與俗體字嚴謹的區分開來使用。

 「正體字」最早的定義應該是從秦朝統一文字開始的,當時的「小篆」被修訂為全國的字體標準,後來再發展出來的「隸書」也是以小篆的結構為主體,只是讓筆畫更簡潔書寫而已,到了「楷書」也是與「隸書」的架構完全相同,並沒有脫離「小篆」的原始架構,所以「篆、隸、楷」的架構可以說幾乎是大致相同,這就是傳統的「正體字」所包涵的定義。

 然而現在大陸的「簡化字」是把古人所使用的「俗體字」取代正規的文字,然後運用到具有傳承性質的場合,這就跟古人的用法不一樣了,所以不可以認為這與古代的簡體字是同樣的性質。

 我們若仔細去統計現在簡化字的總數,其實簡化的字數就只有三千多個常用字而已,如果簡化政策真的很好,那為何不繼續把所有幾十萬字的「傳統字」都一一改為「簡化字」呢?其實理由也很簡單,就是文字越是簡化,「異體合併」的字就會越多,結果「通用字」取代了原本不同意義的文字,造成難以分辨原始的字義,也會混淆了文字的本義。

 傳統的「通假字」之所以會形成,就是在秦朝統一中文的時候,「簡化、通用」了許多「異體字」,所以先秦時代的典籍之中才會出現所謂的「通假字」,因為這是採用「小篆」之後的文字重新謄寫過的,這可以透過「傳統正體字」來比對各種不同典籍裡的用法,就可以判斷出原始被取代的是哪個字義,然而如果改用「簡化字」去重新撰寫古籍,那麼就會完全遺失了辨別「通假字」的線索,即使不是看到通假字,其他文字也難以辨識。

 秦朝用「小篆」取代「大篆(籀書)」,並且廢除了其他異體字,目的就是為了把當時七國紛亂的文字合併成統一的文字,這樣才能有利於推行政令,統治廣大的國土。經過了這種文字統一的改革之後,中國古代才會從群雄割據的時代,進入到大一統的新時代,後世的每個朝代才會有一種相同文化的認同感,整個國土才有可能長達兩千多年都維持統一的型態。

 試想如果當時秦朝只是統一了天下,卻沒有統一文字,那麼現在的中國仍然還會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嗎?因為沒有一種共同的文字,就會缺少文化上的融合力,恐怕也是會像歐洲的歷史那樣,早就形成了許多不同民族的國家了吧!但所幸的是當時中國的文字已經達成了統一,這種文字傳承的歷史也延續了兩千多年,後世的朝代才有可能融合成如今完整的中國文化。這不僅要有秦始皇的統一文字,也要有後世朝代的遵行與奉守,這可以說是歷史之功,而非一時的人力所能辦到。

 任何統治者若想要順利的治理天下,就必須首先尊崇中國的文字,只要使用了這種相同的文字,就等於是認同於中國的文化,這也是古代每個朝代交替之時,後繼者想要承襲所謂「正統皇權」的必要條件,尤其是那些由外族所建立的王朝更是如此,他們本身就必須比漢人更加重視漢字的價值,才有可能會獲得漢人的認同。

 從「小篆」統一文字開始,儘管後世的字體有所改變,也不會偏離原始的結構,沒有哪個朝代會去大幅刪改文字,這是統治者對文字的敬畏,歷朝歷代都是奉行不悖。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強盛一時的朝代,但每個朝代總是會有衰敗的一天,如果倚仗一時的國力昌盛,就恣意去改變歷史悠久的文字,也許在國力鼎盛之時還看不出問題,但等到百年之後國力漸衰之時,固有的文字難以恢復,文化產生了斷層,可能也會像其他文明古國一樣,整個中華文明因此而從歷史的舞台上消失。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都是依靠宗教的力量來凝聚人心,他們的文字從來就不曾像宗教一樣的統治過他們,然而漢字從古至今一直是凝聚中華民族的最大力量,漢字的影響並不亞於宗教的因素,這在世界歷史上應該是絕無僅有的現象。但是如果現在的文字政策反而是破壞了這種傳承的性質,造成文化的分歧、民族的分裂,那實在就是得不償失了。

 一個國家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就是傳承已久的固有文字,身為中華民族的後代,我們應該珍惜這些資產,勝過於其他冠冕堂皇的目的。

參考評論:年輕人用簡體字,就會被文化統戰嗎?

台長: 小雄
人氣(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