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13 08:20:39| 人氣1,1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板橋人,板橋市(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那天,與黃先生聊得很晚,他的話語裡總是流露出身為板橋人的驕傲,不管新莊或三重,都沒板橋來的親切。這是他土生土長的故鄉,在他心裡,這片土地永遠是最好的。

回家路上,我開始懷疑,一個人有沒有辦法推翻自己的記憶?推翻印象裡所有的好與所有的壞?甚至我好奇,所謂的記憶,是否只是一種假象?大家被蟄伏於腦海裡的某些暗示所催眠,這些暗示很可能只是種味道,聲音,或片段的畫面,但它卻同時代表著你認知上的一切。
人總以為自己能保持客觀態度,實際上,有了這些暗示存在,又能客觀到哪去?

我寧可這樣認為,記憶就像電腦繪圖一般。你照著自己希望的模樣,將圖片一再修整,而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竟完全符合你想看到的面貌。你興高采烈的拿著它在大家面前展示,並打從心底相信,這就是它最真實的樣子。就像我小時候的板橋,我現在看到的板橋,以及黃先生心中的板橋......


◎第三章

日據之後,因為自來水管線的埋設,以及輕工業的發展,人們漸漸離水而居,陸路交通也跟著漸受重視。
因首都設於台北,所以台北市理所當然成為了中心都市,先是許多工廠紛紛林立,其後又因都市計畫及居住品質的需求,加上人口密度逐年增加,地價跟著水漲船高,最後那些佔地面積廣闊或嚴重污染水源及空氣的工廠,不得不往台北縣遷移,造成許多企業將辦公室設置於台北市,而工廠則設於台北縣之現象。

另一種現象是,因台北市急速繁榮,商業密集,求職機會大增,許多人北上謀職,卻又苦於市內房租昂貴,只好於台北縣租屋,每天通勤上班。正因台北縣市互動關係密切,於焉形成所謂的「大台北都會區」。板橋也因此成為台北市的衛星市鎮。


◎專訪黃炯至

我叫黃炯至。
我讀到高中畢業,退伍後就去上班了,在味王食品公司工作。那時我爸就很少下田耕作了,現在留一小塊地,當作運動用。我在台北市上班,就在馬偕醫院對面,不過我們工廠設在山佳,那裡不是有一條味王路嗎?

日據時期,板橋多半種植甘蔗,光復以後,甘蔗市場才漸漸移往雲林、嘉義、新營、台南、高雄......之所以種甘蔗,是因為日本政府鼓勵,他們則將加工過的蔗糖銷回日本。光復之後,政府又鼓勵大家種稻,所以大部分的好田改為種水稻。種甘蔗不需要很好的土壤,所以後來僅靠大漢溪部分有種植而已。

小時候這裡全都田地,中正路綜合運動場那邊當時也全都是田,光復之後房子才慢慢蓋起。從五○年代開始,中正路便積極拓寬,建起眷村,後來才又改建成大樓。因為政府有限建政策,所以現在環河道路那邊還保持著農耕生態。不過這個政策也是參考用的,都限建十五年了還在建。

顛峰期在六○年代,一些外地人開始來這裡謀生。
板橋因為有火車站,他們回南部方便,要去台北工作也方便。這鐵路路線早在清朝時就規劃好了,至於新莊與三重,因為有縱貫公路,所以也聚集蠻多人的。

告訴你,三重治安比板橋糟糕,這跟南部的民風有關係。
到我們這裡的人大部分屬於內陸,他們那裡大部分則是沿海人,謀生環境比較差,所以個性上也比較兇,有差歐!我們這邊比較多內陸人,大多有自己的土地,他們兄弟多就會上來幫忙。你知道中、南部與北部的耕作時間不一樣,收割期比較早,他們收割完畢後,北部剛好準備收割,所以他們就到北部來賺點錢。打工?對啦對啦!很像打工啦!
一般來講,他們地大,所以種稻,蔬菜都是種來自己吃的啦!北部耕作地少,所以都是種蔬菜比較多。種菜需要照顧,我們哪有時間下南部?他們都是水稻田,種完就閒了嘛!平常只要注意水有沒有上來就可以了,所以他們才有時間上來。

我們那時候環境很差歐!什麼東西都要走好遠去買。
像手推車,光復初期只有台北在賣,我們都要走路到台北買,然後再自己牽回來。後來我們有一個黃家的子孫跑去台北當學徒,在三重與朋友合夥做手推車生意,自己買材料回來做,我們後來都向他訂,訂好以後再去牽回來。早期沒有什麼貨車,都靠人力啦!
買煤炭也要自己從土城那邊挑回來阿!買煤炭是這樣啦!先從賣的那邊挑,挑到中途就很累了嘛!跟人家打聲招呼,就把擔子寄在那個地方,休息一下,然後再回去挑,再挑來這裡,累的話再休息,再回去挑,再回來。我祖父的時代就是這樣一路挑回來的。
在我父親的時代,買一隻牛最遠要到哪買你知道嗎?得去三峽白雞那個地方,最近發生陳學勝搶案的那邊。買隻牛還得從那邊牽回來,白天七早八早就去那邊,回來就晚上了……

唉!早期都這樣啦!都是靠那雙腳。所以你看那個手推車,整個板橋沒一間店在賣。後來手推車被淘汰,那個親戚的兒子就又回到板橋賣腳踏車了。


◎總結

黃炯至於民國三十九年出生於板橋,童年時期家裡務農,退伍後任職於味王食品公司,五十歲那年因公司沒落、待遇不佳而提前退休,目前為黃氏祭祀公業委員,閒時下田耕作,自得其樂。
黃炯至先生祖籍為漳州南靖縣,其父經歷了日據時期的社會形態改變,雖然當時板橋仍以務農為主,但是到了黃先生那一代,板橋已漸趨工業化,昔日農田大都林立住宅與工廠。
時勢所趨,黃先生可謂是全球化第二階段過程的見證者。

台長: 徐毛
人氣(1,1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人物 |
此分類下一篇:德國查克
此分類上一篇:板橋人,板橋市(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