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14 18:08:31| 人氣1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樂見第三勢力的出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早期台灣的政黨政治在蔣介石的一句『黨外無黨,黨內無派』,為台灣四十餘年的政黨政治徹底定調.雖然在當時除了中國國民黨之外,還有中國青年黨這個在野黨,然而青年黨自始自終都只是國民黨為了掩耳盜鈴的一項工具,對外用來證明島內施行兩黨民主政治,對內用來安撫異議份子.只可惜,在蔣氏父子的長期統治之下,青年黨始終只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黨』.

黨禁開放之後,台灣民主進步黨集合黨外勢力成為台灣第一個真正的反對黨.為了讓自己與國民黨有所區隔,民進黨吸收了不少主張獨立運動的成員和本省籍政治份子,藉以與國民黨的統一理念與外省色彩做出區別,以求獲得台灣民眾的聲音,兩黨政治於焉誕生.

現代民主政治,兩黨競爭的型態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即便是兩黨政治最為徹底的美國,偶爾也會出現挑戰民主、共和兩黨的第三勢力.十年來,台灣的政黨此起彼落,建國黨自民進黨中脫離;新黨、親民黨、台灣團結聯盟相繼自國民黨分裂,可是卻始終沒有辦法形成第三勢力,使得台灣的聲音一直以來就是非藍即綠,非統即獨.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國家認同這一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

台灣的政黨政治一直發展的非常畸形,受到共產黨的影響,台灣各政黨都以『主義、教條、領袖』等各式各樣的圖騰作為凝聚黨員信念的手段,使得台灣的政黨組織實與黑社會無異.從黨主席到地方黨部;從黨章到黨紀,組織與掌控嚴密程度,根本就是另一種型態的黑社會組織,無怪乎立法委員蘇盈貴會有『政黨與黑社會的不同就在於理念』的一席話.

現在在台灣,藍色代表統一;綠色代表獨立,所以主張與中國大陸以友好態度交流的政黨都屬於泛藍,反之則屬於泛綠.如今泛紫聯盟的出現,使得台灣再度有機會出現非藍非綠的第三種聲音.因此只希望泛紫聯盟不要牽涉到『國家認同』這類的議題,因為只要一牽涉進去,很快的『泛紫』就要被迫選邊站,新黨是如此,親民黨也是如此,台灣團結聯盟更是如此.

台長: 風塵驕子
人氣(1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