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31 23:33:46| 人氣1,4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韓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的原因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韓非師承於荀子,而且在「性惡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人性全惡的看法。他認為民性頑劣,不能教化,故統治者必須「貴法治,賤仁德」。因此,韓非的政治觀是主張君主運用法術與權勢來統治國家和人民。韓非則主張以「勢」為體;以「法」、「術」為用。

2.而韓非對於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術」、「勢」,都俱有所補足。他認為商君「徒法而無術」;申不害則「徒術而無法」;慎到卻執著於「自然之勢」,三者皆過於片面。故韓非首要的主張是「法」、「術」、「勢」三者合一,不可一無。

3.在重勢方面,韓非吸納了慎到的主張,著重扶植君主的威勢,對儒家的賢人政治,全然反對。韓非亦認為世上的賢人太少,不足倚賴,因此君主必要握有權勢。這樣,就算是中材之主甚至是桀紂一類的暴君,皆可為治。再者,韓非認為臣民必須效忠君主,不容違抗或批評。其實,這套極度「尊君」的思想,乃是墨子權威主義─「尚同」之轉型。至於君主如何緊握權勢呢?就是掌握「刑」、「德」兩大權柄。只要二柄不失,術就可運用自如,法令亦可執行。

4.在任法方面,韓非吸納了商鞅的學說,主張君主要建立嚴格而周密的法律,勒令臣民遵守,只要人民能夠嚴守此法,國家便會大治。而法治又必須因時而變,以適應時勢。此外,他認為儒生與遊俠都是亂法的根源,必須剷除。

韓非認為君臣之間絕無仁愛信義,為人臣者必會處心積慮謀奪君主的權位。因此,君主要用「術」來控馭人臣,並且要「察察為明」,明辨臣下的好惡。但君主如何運用「術」才是恰當呢?韓非十分重視「術」,甚至採用老子的「守柔」技巧。老子學說最精采之處是教人如何持盈保泰,教君主南面之術,用一套技巧來統治人民。韓非吸收了這些東西,認為道家所說的「道」,可體驗於人君身上。因為人間一切的道與理乃自君主而來,但卻不容易給人看透識破。因此,韓非認為君主必須要深藏不露,好惡不形於色,以加強神秘色彩,使人臣不能捉摸到自己的心意。由此可見,為人君者必須要「至虛守靜」。

5.在經濟觀方面,韓非繼承了管仲重農為國家富強的觀念,大力要求發展農業,強調人民農時則耕,閒時則武,達至「無事則富國,有事則兵強」之目標。而韓非認為游食之士只會虛耗國家財力,必須去除。此外,韓非強調若要維持社會國家的安定,便要集權於君主,並以武力來統一諸侯,所以必要有「器」。因此,韓非十分注重改良生產工具的方法,以增加生產及改進武器,從而加強國力。

從上可見,韓非的思想,是集合了法家以前各派的學說,主要以「勢」為體;「法」、「術」為用,並吸納了戰國初期管仲的經濟觀。因此,有謂韓非乃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是無庸置疑的。另一方面,韓非更吸納了儒、道、墨的學說。所以,韓非不但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而且是匯聚了先秦諸子學說的偉大思想家。

http://cgh.hkcampus.net/~cgh-mei/teaching_law.htm



據班固之<漢書藝文志>,先秦思想大約可分為九流十家,然而據錢穆之研究,各派別之興起是互動的,互相滲透而形成各自之體系。以法家思想為例,司馬遷的<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可知法家思想本分為法、術、勢三派,且又受到道家思想之影響。及至戰國後期,韓非出,統合法家諸派之說,而確立法家之思想體系,可謂是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

法家思想主要源出三晉,約略而言,法家思想尚功利,輕道德,而不重視傳統歷史文化,與齊魯之儒家文化相對立。法家思想為後起之秀,以解決政治問題為其長,尤擅於富國強兵之道,故在戰國之世,列國之改革,均以法家思想為主,而有不同之成就。韓非雖師事荀子,然受到時代環境之刺激,最終走入法家,暢論法家之思想,可謂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政治學家。茲論其對法家思想之繼承與發展,以證明其確為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首先對「法」而言,先秦的「法派」以秦之商鞅為代表,史稱其持魏國李悝之<法經>入秦,以說孝公,果然得到孝公的賞識,在秦國展開政治改革,厲行法治,信賞必罰。乃廢封建,行郡縣,尚武功,重農業,十年後,便把原本被東方六國視為夷狄之秦國,成功轉變而為一最強大的軍國主義國家。

韓非總結「法派」之思想,謂「憲令著於官府」,即法律是人人所共守,且是公開明白的。大家依照憲而行,立功者受賞,犯令者受罰。「有功者必賞,賞者不德(感謝)君,力之所致也;有罪者必誅,誅者不怨上,罪之所生也。」韓非一本法家對人性之看法,以為人本性惡,沒有提倡道德之必要或成就道德之可能。政府只能以賞罰為控制臣民之二柄,其受賞或受罰,一準法律之條文,而不問其個人之道德如何。

但是,韓非深刻地指出了法派思想的漏洞,強調法術不可分的重要論點。他批評商君相秦,以法為主,沒有術為之助,故秦國不能統一天下。他說:「無術以知奸,以其富強也資人臣已矣。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敗也,而張儀以秦殉韓魏。」甚後的秦國執政者,如甘茂、穰侯等,因君主之寵信,而以公濟私,利用秦國強大的兵力,來滿足個人之目的。結果秦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也不過成全了這一班奸臣,而秦國數十年仍不能成就帝王之功業,就是「主無術以知奸也」,「法雖勤飾於官,,主無術於上之患也。」故韓非強調以法治國之效用,但同時指出有法無術,對國家而言,也是一樣達不到效果的。

同樣地,韓非也對術派之思想提出了修正。術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申不害,曾助韓昭侯治理韓國。韓非先肯定術派是不可或缺的:「術者,因任而受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而課群臣之能者也」,韓非指出術,就是權術,是君主駕馭臣下之道。因為君主與臣下本無骨肉之親,臣下之甘心俯首聽命於君主,均是有所企求的。故術派的觀點認為君主不應偏聽偏信某一大臣,否則容易為其所蒙蔽,而君主或國家均會受到損失。相反君主如喜怒不測,臣下便無所窺伺(投其所好),臣下只有盡職於下。這方面而言,與道家之陰柔思想可謂十分相近。

但韓非認為申不害偏面地用術也是流弊不少的,因為有術而無法,臣下利用法律的漏洞來達到個人之私利,特別是舊法與新法的交替時期,臣下更容易作弊。結果.以韓國為例,雖然兵甲強盛,但仍然不能稱霸,就是因為有術無法,臣下有舞弊的機會。

因此,韓非是重法又重術的,合則兩美,離則全傷。有人問韓非:「申不害、商鞅二人的思想,那一種較為重要?」,韓非表示:「是不可程(比較)也。人不食,十日則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謂之衣食孰急於人,則是不可一無,皆養生之具也。君無術則弊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

對於勢,韓非同樣是與法術等量齊觀的,且更處於基礎的地立。重勢派的代表人物是慎到,其觀點是臣民之畏服其君,非敬服其德行,而是敬畏其所處的地立。有勢者則敬之,無勢之君,則與平民無異。韓非更發揮重勢派之觀點,以配合戰國後期的君主專權的趨勢。他說:「夫有材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鈞(表示極重之物)得船則浮,錙銖(表示極輕之物)失船則沉,非千鈞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韓非之言勢,可謂極深切著明。其旨則是勢是行法與任術之基石,君主尤應致力於維持其權勢,如隊的指揮權之類。正如毛澤東所謂:「槍桿子出政權」,毛澤東可謂是韓非謂千載而後的知音。

綜上所論:可知韓非是法家法術勢三派的集大成,可謂名副其實矣。




大家應該都知道韓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但原因我想就未必每個人都知道了吧,所以從網路上蒐集了許多資料讓大家能夠更深入的了解。

台長: 韓非子
人氣(1,493)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電影一甲 陳若慈 |
此分類下一篇:韓非子一書對後世的影響
此分類上一篇:廣電啦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