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21 00:32:08| 人氣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歐盟對華軍售英國見風轉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英國趕搭對華軍售解禁快車 解禁立場大轉彎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 王義桅 / 文

“歐盟會在未來幾個月內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這是英國此前少有的表態,這一積極的立場很可能表明英國態度的徹底轉變
《國際先驅導報》周報2005年1月21日(提前出版)文章 1月20日,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訪華,對華武器禁運問題是主要議題之一。來華之前斯特勞向英國下院表示,雖然面臨美國的反對,但他相信,歐盟會在未來幾個月內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輿論認爲,斯特勞的這一表態,標誌著美歐關係的解凍,歐盟內部已在解除武器禁運的實質性問題上達成一致。

英國解禁立場大轉彎

根據斯特勞的說法,歐盟將會在6月底,也就是盧森堡卸下歐盟輪值主席國之前,做出決定是否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斯特勞表示,歐盟仍然對中國的人權狀況感到關注,但他承認把中國與津巴布韋和緬甸等國相提升論是錯誤的。外界十分關注,這是英國此前少有的表態,這一積極的立場很可能表明英國態度的徹底轉變。

英國日前擔任八國集團主席,今年7月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英國在解禁問題上的態度十分關鍵。英國一直以來不像法德那樣明確地支援解禁。在對華武器禁運問題上,英國的立場長期以來搖擺不定。一方面,作爲美國的忠實盟友,英國不得不慎之又慎,避免開罪美國;另一方面,中國市場所蘊藏的巨大經濟利益使部分英國人士認爲,英國應以歐盟和中國的關係爲重,在對華軍售問題上與美國分道揚鑣。

斯特勞在2004年年底表示“我們絕對沒有反對解禁”,標誌著英國確定立場,在解凍的日子不遠時開始搭上了支援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禁令的列車,以便將來分享中國的武器出口市場,而不再讓法德兩國出風頭。

歐盟解禁將發揮多重杠杆效應

歐盟解禁對華武器問題實質是中國告別一個時代的象徵,是歐盟是否信任中國的試金石。歐盟對華解除武器禁運並不代表中國就會大量購入歐洲的武器,中國本身有一套國防預算,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大量的資金,況且歐洲使用的武器系統跟中國的系統有很大分別,不可能大量更換,而且,歐盟本身對出口武器也有自己嚴格的監管與控制,不是你想買什麽就給你什麽。

正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所言,中國要求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絕不是急於購頭歐洲國家的武器。中國之所以多次要求歐盟解除武器禁運,其目的無非是反對歧視,因爲互尊互信、平等互利是中歐關係的基礎。因此,解除武器禁運,其政治和象徵意義比軍事意義要大得多。而就對華武器銷售本身,歐盟解禁將發揮其杠杆效應——歐盟立場的鬆動,也會促使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對中國市場的競爭。就在去年底溫家寶總理訪問歐盟時未能得到歐盟在此問題上的立場鬆動,俄羅斯國防部長隨後訪問中國,大談兩國軍事技術合作以及舉辦軍事演習事宜,對此作了極好的注腳。
對美國而言,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也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會推動中美進行軍民兩用高技術的合作(美國高技術公司不會坐視歐洲、俄羅斯霸佔中國市場),另一方可能刺激美國施壓臺灣當局,推動軍購案的通過。

歐盟將繼續控制對華武器出口
美國是反對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最主要外部力量。華盛頓擔心的主要問題在於,中國能夠有機會得到用於作戰部署和指揮控制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其中既包括歐洲研發的技術,也包括美國授權歐洲製造商使用的技術。美國宣稱,中國對雷達、通訊設備和其他國防技術的獲取,會極大地改變亞洲地區的軍事平衡,令美國的戰略計劃變得更加紛繁複雜。說白一點,就是美國絕不能容忍任何可能挑戰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情況出現。儘管歐盟國家不斷向美國作出保證,但美國仍對新出口政策的實施過程感到擔心,因爲這項政策將由各國單獨執行,而其中一些國家可能會任意歪曲行爲規範。

歐盟下一步很可能既解除令美國不安的武器禁運,又想法平衡美國的擔憂。斯特勞承認,美國希望歐盟實行有效的軍備控制措施是“合情合理”的。斯特勞說:“即使解除禁令,我們也終將採取和現在同樣有效的對華軍備控制措施。”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哈維爾·索拉納日前也表示,在他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康多莉紮·賴斯爲期兩天的會談結束後,他認爲美國“能夠容忍”解除禁令的決定。很大程度上這意味著歐盟與美國已達成妥協。歐盟是在1998年推行“武器出口行爲準則規定”的,此規定現將修改,以擴大其適用範圍,要求歐盟國家在出售武器時,必須考慮武器或科技最終使用的目的,同時每年還必須提出報告。

因此,作爲對美國和歐盟內部的妥協,歐盟將是原則、名義上解除而在內容、程式上對華武器出口進行一定的限制。

台長: Lukacs
人氣(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