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25 21:19:49| 人氣1,2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葉五美的由來----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葉五美的由來

  水有源,木有本,要瞭解葉五美的由來,應先找出葉五美的本源。

葉家始祖,最早起源於中國春秋時代(西元前七七0年開始),當時河南南陽的沈諸梁公,因受封釆地於葉,他的後人就以葉為姓,並以他的故鄉南陽作為堂號,從此葉姓人家就與南陽堂連成一體。代代相傳,綿延不絕,隨著人口增加,時代動盪而不斷遷移,到第八十五代洙公遷居福建泉州府同安縣起‧始有比較完整的史料記載。迨第一0一代亦即經轉世的第一代泰純公,再遷居廣東惠州府陸豐縣,到了第七代春日公於清雍正十三年(西元一七三五年)率領特孝、特鳳二子東渡來台灣,春日公是我們的來台祖,由於持孝早亡,在台灣開天闢地者就僅春日、特鳳二公而已。後來特鳳公娶妻張氏,共生五子,以輩行,分別取名為大榮、大華、大富、大貴、大春,這五人也是在台灣出生的第一代祖先,正好建構葉家來台後的五大房系統,自此支系蔓衍,瓜瓞綿綿,子孫興旺,難以數計。

  在早期封建時代,社會封閉,工商不振,以農立國,絕大多數的百姓人家,都是務農烏生,在君主高壓統治之下,勤勞打拼,能圖個溫飽就感到滿足。而讀書人則可透過科舉制度,參加考試,一旦及第,可以封官進爵,求取功名利祿,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這在當時是受稱羨的一群,也是大家夢寐以求的最高人生目標。榮華富貴就是名利雙收,春則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節,要是大家都能名利雙收,又永遠生活在鳥語花香的春天中,那豈不是人間至高無上的美事。是天意,也是巧合,特鳳公媽正好生五子,分別以榮華富貴春命名,五子之名正代表人間五種美事,後代的子孫遂以五美公稱此五先人,從此葉五美就代表葉家五大房,五美因而得名。

事實上葉五美僅僅是葉家源遠流長中的一個小小支系而已,是由特鳳公媽一對夫婦開始,在台灣桃園新屋的大牛欄落地生根所繁衍的後代,凡是從這個系統出來的人,都是葉五美的後代,都是葉五美的好子孫,為了方便起見,以下就以五美或五美人予以稱呼。

◆定輩行詩作為子孫命名排輩之依據

  葉五美現在所使用的輩行詩,是一首八句七言詩,一共有五十六個字,全詩的文字如下:

    泰朝道一啟天春,特大高廣旭明倫。

    斯時欲識同宗德,自此能如共本分。

    葛□河綿遍青野,壎篪氣雅及金昆。

    堂構既肯誰家子,科甲聯登在我門。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太平盛世,政冶清明,社會安定,好像百花盛開的春天,正是開啟人生前程的大好時局;我們的子弟,出類拔萃,志氣高,識見廣,有如初升的太陽,光明無比。這時必須了解,正直善良是我們共同本性,照字排輩更是傳家美德;從此以後,要深切體認,我們來自同一源頭,具有無法分割的血緣關係,一定要守住倫理輩分的分際。希望後代廣孫興旺,像葛□一樣遍佈大地,生生不息,綿延不絕,世世代代相傳下去;宗親族人相處,更要友愛恭敬,忍讓扶持,能像兄弟手足般的情誼,和諧融洽,氣度高雅。不論哪家子弟,人人子孝孫賢,均能繼承光大祖業,積極研發創新,經營事業蒸蒸日上,一代比一代好;葉家子弟,自立自強,勤奮好學,刻苦自勵,參加各種考試,都能金榜題名,光耀門楣。

這首輩行詩,是從葉家的第一0一代,也就是轉世後的第一代才開始啟用,此詩於何時由何人所作,現已難考證。至於葉家後代有多少支系使用也不清楚,根據瞭解,葉五美的祖籍地中國廣東省陸豐縣的葉氏家族,亦以此輩行詩作為排輩命名之依據。用輩行詩作排輩命名之依據,是指男丁於出生命名的時候,其姓名的第二字,一定要依詩句的順序使用,一代一字,詩句的順序,就是世代的先後,輩分的高低。它的優點就是簡單易行,輩分照排,定在第二字,僅取第三字合併作為名字即可。宗親之間一看見名字,即知輩分高低,彼此尊卑有序,相待以禮,行為舉止不致逾越。以輩行詩命名、宗親間追本溯源,因為都是來自相同的祖先,有說不出口的親切感,有非常強烈的認同慼,可以凝聚族人的向心力,塑造團隊意識,好像大家部有一家人的歸屬感。宗親一定常有這樣的經驗,看到具有用五美輩行詩的姓名或人的時候,那種難以言宣的喜悅與興奮,完全寫在臉上,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按輩命名也有缺點,那就是比較缺乏彈性,姓名三個字中,姓葉與輩分二個字固定,只能取第三字,可以選擇的機會有限。況且五美後代昌盛,子孫眾多,好名字大家部想用,因此名字相同重複者,時有所見。以現有之子孫推算繁衍之速度,再過若干世代以後,必將成倍數成長,屆時名字相同重複者,可能普遍存在。不過現有華文文字僅有九千餘字,而華人的姓名絕大多數採行三個字,其中去掉姓一個字,剩名字二字,基於命名時,大家部想用較有意義而又吉祥的字。

因此不論是否按輩命名,大家都在較常用常見的字上轉來轉去,名字相同重複者,隨處可見,隨時可見。說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為名字只是符號而已,要辨明一個人的身分,除了名字外,還要查考出生時地、身分證號等,以現行戶政制度之健全,即使姓名完全相同,每個人的權利義務事項,絕對不會弄錯,這一點應儘可放心。

   經詳查葉五美之族譜,此輩行詩啟用後,自第一世之秦字輩開始,至第十二世之旭字輩共十二代人,絕大部分都是照字排輩來命名。第一至第八世是出生於中國福建和廣東,第九世到第十二世則均係在台灣出生,十二代人少說也綿亙了二百四十年的歲月,並不因年代久遠而忘記祖宗遠規,幾乎都能謹守照字排輩之傳統來命名,五美先人服膺祖訓之精神,實在令人佩服。到了第十三世明字輩時,便梢有改變,有少數的人命名未按照字輩排,從此之後,宗親之命名顯然比較自由開放,雖然大部分的人還是堅守照字排輩之庭訓來命名,但或多或少總是有人會例外的,這在多元、民主的社會中是常有的現象。的確,現代人為子女命名,總是喜歡取個有意義、吉祥、好聽又好寫的名字,如果規規矩矩的照輩排,可以選取的只有最後一個字,搞不好將來的華文字還會不夠用。社會越多元進步開放,每個人就越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相信命名學,有的人去排筆劃,有的人去搞陰陽五行,這樣做就真能取個好名字嗎?照輩排就會比較差嗎?五美文化絕不因年代深遠而變質,五美人堅持的是走自己的路,走一條具有五美特色的宏觀大道。請問在台灣有幾個姓氏的祖先,能留下五十六字的輩行詩,供後代子孫使用?

這就是我們葉五美的寶貴文化資產,能夠繼承與發揚文化資產,正是五美宗親團結同心,凝聚力量的表現,更是五美人憑以挺立傲世,行遍天下的本錢與標識,人人以此為榮,除非有萬不得已之情形,請善加珍惜,奉行不渝。並且祈望五美人,能父以教子,子教孫,大家都能將此輩行詩熟記在心,琅琅上口,永遠不忘祖宗規。

  在此也有一些有趣的問題,五美男丁要照字輩命名,那麼女性是不是也要照字輩命名呢?在早期的農業封建社會,女性是沒有地位的,不受重視,因此,在制度的設計上,往往是被排斥的一群,五美遺規也不例外。五美女性可不可以照字輩命名,依習俗與例規並未作特別要求,在實務上迄未有先例。現代社會多元進步,男女平權終屬時代潮流,不論男女,既然都是五美子孫,基於宗親一體的倫理需要,五美女性照字輩命名,值得鼓勵,起碼見輩分知尊卑,免得錯把姑婆當姪孫,以前重男輕女的時代應該過去了,五美人踵武前賢,試著把五美文化更加發揚光大吧!另一個問題是這五十六字輩用完後怎麼辦?這確是個問題,截至西元二00二年僅傳至第十九世,還有三十七字輩可用,最保守的佔計六百年內無須為此事操心,屆時應如何再定輩行詩,是五美後裔自行訂定?還是與原鄉的同源宗親磋商研定?相信五美子孫會有睿智完美的決定。

◆設五美公祠堂供奉祖先由子孫共同祭拜

  祠堂是供奉祖先的場所,台灣有一句俗語:「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裁(設)」,公媽就是祖先,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台灣每一戶人家,都可以自設祠堂供奉祖先,他人管不著。但是這句話對葉五美是不適用的,五美人就是與眾不同,五美後代家中只能設廳堂,俗稱大廳,作為平日待客或婚喪喜慶及其他重要活動之場所,它可以供奉任何神祇,就是不能供奉祖先。

五美人的祖先,只能供奉在五美公祠堂裏面,這是一個非常少見又特殊的完美設計。   

   春日公、特鳳公甘冒生命危險,離鄉背井,東渡台灣,開創新天地,在墾殖的過程中,深深體會自然與人為環境的險惡,自己又人單勢孤,梢有不慎,就會客死異鄉,難圓心中美夢。為了要達成既定的目標,唯一的辦法就是團結,團結才能克服一切阻力與障礙,正當時的條件之下,也只有團結才能逢凶化吉,履險為夷。於是訓示所有子孫,大家一定要抱著同生共死的精神與決心,才能完成共同的心願與理想。彼此朝夕同吃共墾,目標一致,誓言不論生死,永遠在一起,由此建立了五美人的團隊意識,基於這種理念,五美人陽居在世要同甘共苦,縱使死後到陰間也要相處一室中,生前死後都不分離。早期五美先人唸書的機會不多,但對制度的建立卻能即說即做,絕不拖泥帶水,這就是五美先人可貴之處。是以乃興建五美公祠堂一座,五美後人稱之為公廳,規定所有宗親死後一律進祠堂當公媽,集中就位,不可分割,五美公祠堂亦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一入祠堂,不論先來後到,都是公媽,大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分彼此,全體一致,共同接受子孫祭拜。

  五美族人除出嫁之女性外,包含媳婦及贅夫死後都要入祠堂,入了祠堂才能當公媽。一般而言,宗親死後三年內,在自宅以吊籃擺放香包之方式自行祭拜,這是入祠堂前的緩衝時期。三年期滿,備妥祭品,攜同吊籃內之香包,至祠堂上香祭拜後,將香包內之香灰倒入香爐內,稟告祖先第某世第某房的某某人來祠堂報到,永遠跟大家作伙了。以上的儀式稱之為合爐,完成合爐程序,基本上就是公媽了。另外,在祖宗牌位上也要添加一筆,書寫第某世第某房某某之神位,至此,整個入祠就位儀式全部完成。

台長: luenyuh
人氣(1,2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