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20 11:49:56| 人氣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塊吃個便飯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第一節》

在人的判斷裡,只有好人與壞人之份,而這樣的立場又顯得過於主觀,看看耶穌對於那些被人說是壞人的人──他們對於真理可也是趨之若鶩──耶穌又是怎麼看待這群人?這回比喻的說法,又出籠了。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第十章第四十五節》

耶穌曾說過自己是好牧人,且好牧人是為羊捨命的;祂將那些來歸附於祂的人們視為羊。牧人若沒有羊可牧,那就連牧人的身份也不是了,祂自當奮力保護羊的安全。在祂眼裡,羊只有一種:迷失的羊。祂在找的就是這種人,沒有好羊與壞羊之分。可是,羊好端端地,怎會走迷了路呢?──因為有盜賊!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門的就給他開門;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約翰福音第十章第一至四節》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譯: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第十章第十節》

如此聽來,羊若不緊跟隨在牧人的身邊,恐怕是會遭致盜賊的危害。因為那些人並不顧惜羊,甚而對羊做出極為可怕的事──而耶穌即便是犧牲自己,也要救羊。面對那些名聲極差的人們,耶穌沒有排斥,更沒有拒絕。祂愛這些曾經迷失了的羊;他們如今歸來,是件天大的好事,祂高興都來不及,又怎會嫌惡!好人與壞人的定義,在耶穌的心中自有衡量,倒不像人那般眼見為憑。因為人做了什麼,就認定人的善惡,這對同樣也是人的我們來說,又有何資格去論斷人,豈不是把自己從人地位往上推昇至神的地位,這只會令人更惡罷了。

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第二節》 

耶穌不但接待這些人,還與他們同桌吃飯,祂心裡一定很開心能和這群人共處, 這些迷失的羊已不在迷失。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哪裏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羅馬書第五章第二十節》

人人都希望被看重,而非否定。喜歡親近耶穌的人,一定覺得祂慈祥可掬,不像那些捧著聖經知識的人,一天到晚指稱別人有罪,以為自己的道德操守有多麼崇高,實在偏頗。那麼罪從何而來?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馬書第五章第十二節》

罪是從死來的──耶穌與這些人同桌吃飯,祂可有認為他們罪無可赦,事實上並沒有。

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 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地臨到眾人嗎?《羅馬書第五章第十五節》

羊必須被牧養,是身為牧人的職責所在。耶穌沒有人的軟弱與鄙俗的眼光,祂常要為人祝福,祂樂在其中,且樂此不疲。羊的走失,可能要面臨挨餓受凍的窘境,處在這樣情況中的人,自然是迫切地尋求避護之所。他們只認得耶穌,他們知道耶穌會接納他們,賜下他們的需要;牧人與羊之間恆生的默契與關係絕非外人所能了解。耶穌關心人,也愛人,這一點是法利賽人做不到,也說不出口的;他們的言行表明了他們不是好牧人。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 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羅馬書第五章第五節》
  
ps經文由台灣聖經公會提供

台長: 陶斯.所羅門.吉野
人氣(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