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04 01:37:00| 人氣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亞洲時報:鄧小平擅對付香港異見者 港澳事務官員今非昔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鄧小平擅對付香港異見者
港澳事務官員今非昔比? (03/03/2004)
邱鑫 撰文

對於李柱銘說:若獲邀到北京,就不會去美國出席聽証會,中央駐港聯絡辦主任高祀仁3月3日在北京表示:這樣的想法是發白日夢。有意見認為,其實當年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以至港澳辦在處理香港“異見者”時,每每更見智慧光芒,如今港澳事務出現像高祀仁這類官員,實在令人有“今非昔比”之慨!

1984年,當時的港英行政局首席議員鍾士元表示要求北京“以主權換治權”;維持讓英國人在97年後管治香港,6月鄧小平就在北京接見了鍾士元,鄧小平席間毫不客氣對鍾士元說,不相信中國人有能力管好香港,是“老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思想狀態”,更說如果不信任中國,“恐怕只能回到鍾先生所主張由外國人管理”。中國一些媒體更指他為“殖民主義孤臣孽子”。

八十年代後期,香港出現反對中國廣東興建大亞灣核電廠的聲音,“異見人士”香港牧師馮智活拿著數萬簽名上北京請願,當時港澳辦副主任李后,板著面孔接了簽名,還當場教訓了馮智活一頓。

在更早的1982年,當時的香港普遍對於回歸祖國還是有所保留。香港大學學生會寫了一封信談及民主回歸的希望,而當時的中國總理趙紫陽就回了一封親筆簽名信。這個互動令香港各界開始慢慢接受香港回歸中國大陸。

可惜,這一切良性互動,在1989年後即完全中斷;其實,1989年前,中國中央也有雅量接納李柱銘和司徒華擔任香港基本法草委的諮詢委員。1989年畢竟過去了這麼多年,而一些當年曾批評北京處理學生運動的人士,例如香港的宗教領袖,早和中方重修舊好,但北京始終和在香港取得最多普選票數的議員關係緊張,這對香港和大局是否好事,外界自有定論。

有一種意見認為,鄧小平和當時的港澳辦採取的,是有想像力和積極的政策,而今日處理港澳事務的執行官員,卻屬一些僵化的教條主義者。也有專家指出,北京官員的一舉一動,可能令台灣問題變得更為複雜。

有專家指出,負責港澳事務的官員對於香港的“民主派”恨之入骨,也有一定道理。意見認為,除了雙方多年在意識形態上的分岐外,2003年中國總理溫家寶剛訪港挺港後,香港在7月1日香港回歸六周年出現50萬人上街的場面,港澳事務官員未能及早發現問題,致令“民主派”號召市民上街得到廣泛回響。事件後中央大動作接見香港各界代表,這明顯是對港澳事務官員投下了不信任一票。

專家指出,按一些港澳事務官員的說法,如果以“一國兩制”的原則放諸台灣,則台灣民進黨和台聯必須解散,其支持者也不可以擔任任何公職,甚至要按“叛國罪”查辦。在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陳水扁得4,977,737票或近四成的選票,這亦是說,北京官員的言論起碼令四成台灣民眾更加反對“一國兩制”。

有中國分析家指出,現時中國大陸的港澳事務系統和台灣系統各不相屬,港澳事務官員的一些言行,容易刺激台灣選情,但由於沒有制度上的協調,台灣事務官員只有徒呼奈何的份兒。有評論指出,要妥善解決香港和台灣問題,中央領導在協調港澳事務系統和台灣事務系統方面必須加強,而中央領導,必須比現時的官員展示出更大的想像力和靈活性。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