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12 12:31:00| 人氣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亞洲時報:百年老刊《今日東方》突停刊惹猜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百年老刊《今日東方》突停刊惹猜測 (11/12/2003)
張鑫 撰文

中國大陸商務印書館旗下的百年老刊《今日東方》,在連番改革,業績突飛猛進之際,突然在12月5日遭遇休刊的厄運。對於停刊的原因,坊間流傳著不同的說法,在內地記者行業中引發很大關注;有意見認為,該刊曾開罪了某些政府官員。

據消息人士對亞洲時報在線証實,中國商務印書館在12月5日下發了一份“休刊”通知。

對於休刊的決定,目前國內記者有不同看法,有中國記者在互聯網上留言,指事件的起因是《今日東方》自2003年9月到11月的三期內容,特別是《今日東方》第12期一篇題為《變化中國:田鳳山後的土地“變法”》的報導有關。

該篇訪問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土地管理系教授嚴金民的報導提出了一系列尖銳的問題:“相比較土地招標,國家征地的價格本身就很低,這是否容易導致從國家建設出發的征地行為扭曲?兩者之間的價格落差,是否容易成為某些企業牟取暴利和政府機構尋租行為的機會,而農民卻成為交易的犧牲者?” 據稱,這報導“可能觸犯了政府保守派的敏感神經” 。

另外,也有知情國內記者指出:今日東方的休刊背後是和2003年第11期一篇叫《方正病危》的文章有關:該文批判地探討了北大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主導藉產業多元化來化解方正的虧損危機的政策。該文以輸血作比喻指:“若機體‘造血功能’缺失,依然危機四伏。”有記者在網站上留言指:該文“讓政府保守派官員大為光火!”

由於《今日東方》曾在2003年第8期報導了一些於被視為“中國首富”之稱的平安保險董事長兼總經理馬明哲;也有人懷疑事件和此有關。

國內記者又認為:這次事件“與市場因素無關”;他們稱“因為該刊新團隊從9月接盤到現在的三個月裏只花費了不到90萬,去掉廣告收入30萬,用區區60萬卻換來雜誌業績的節節攀升” 。

一篇在網絡上流傳,署名“《今日東方》雜誌社全體員工”的聲明指出:《今日東方》全新改版後,正處於蒸蒸日上,2003年第11期在北京市場的實銷量已進入財經媒體前三名,日訂閱量也正以每天20-30本的速度增長。

該聲明指:12月5日 “休刊”通知下發當日,《今日東方》全體員工絲毫不知情,正以極大熱情全力準備著2004年1月份的出刊工作——采編人員已經采訪組稿基本完畢,美編人員已經備足該月圖片,運營、發行各部門正在做大範圍的市場推廣、征訂。

聲明又指出:目前承擔《今日東方》采編和運營工作的這支團隊,骨幹力量分別來自國內的主流財經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IT經理世界》、《中國企業家》、《經濟觀察報》等,平均年齡不足30歲,2002年11月起懷著創業的夢想彙聚在《今日東方》旗下的時候,看中的是《今日東方》百年品牌的傳播實力、商務印書館悠久歷史積澱下的商務文明。

聲明又說: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一家雜誌,《今日東方》的前身《東方》雜誌在近百年的歲月中,經歷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臺灣發展等重要歷史時期,忠實地記錄了歷史風雲和變遷,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一面旗幟,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附錄:《今日東方》致社會各界公開信

關心《今日東方》成長與發展的各界人士:
《今日東方》自1904年創辦以來,先因日軍入侵被迫停刊,後因國家政策調整而停刊,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新聞媒體業市場化浪潮風起雲涌的今天,《今日東方》全新改版後正處於蒸蒸日上之際(2003年第11期在北京市場的實銷量已進入財經媒體前三名,日訂閱量也正以每天20-30本的速度增長),卻在12月5日突如其來得到了雜誌主辦方——商務印書館下發的一份“休刊”通知。

這份通知下發當日,《今日東方》全體員工絲毫不知情,正以極大熱情全力準備著2004年1月份的出刊工作——采編人員已經采訪組稿基本完畢,美編人員已經備足該月圖片,運營、發行各部門正在做大範圍的市場推廣、征訂。目前承擔《今日東方》采編和運營工作的這支團隊,骨幹力量分別來自國內的主流財經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IT經理世界》、《中國企業家》、《經濟觀察報》等,平均年齡不足30歲,2002年11月起懷著創業的夢想彙聚在《今日東方》旗下的時候,看中的是《今日東方》百年品牌的傳播實力、商務印書館悠久歷史積澱下的商務文明。而且經過一年來的艱苦摸索和不懈努力,已使《今日東方》從內容到運營實現了全面改觀:

1、排名情況:根據和訊的傳媒調查顯示,目前的《今日東方》在專業財經雜誌的隊伍中已經排名第三位。尤其從2003年9月《今日東方》再次確定了內容、發行與運營新戰略,並調整了管理隊伍至今,市場監控數據表明,《今日東方》第11期在北京市場的純發行量僅排名在《財經》、《中國企業家》之後,名列第三。

2、網絡影響力:判斷新聞影響力的一個重要依據是新聞的轉載率和傳閱率。根據統計,《今日東方》從2002年10月份開始試行改刊,到2003年11月份,總共九期,其中八期封面文章———2002年第11期《楊斌落幕》、第12期《李嘉誠神話北京遇阻》、2003年第1期《張仲謀臺灣突圍》、第2期《張瑞敏的致命誘惑》、第5期《TCL醜聞》,以及第7期封面《劉金寶夢斷香港》、第9期封面文章《富人造反》、第11期的封面文章《方正病危》,轉載率和傳閱率都位居同類媒體前列。行業類文章,例如《2002-2003生死家電業》、《五城市房地產泡沫調查》、《拯救中國汽車品牌》、《四小航空單獨起飛》、《中國本土零售遭遇清場》和《水務業大洗牌》、《發現2004最具成長性行業》的轉載率已達到60%以上,超過同類期刊的水平。而且上述文章在新浪網、搜狐網、和訊網等權威財經網站都被專門特別推介。

3、發行情況:截止到目前為止,經過不完全統計,《今日東方》的實際月銷售量節節攀升,每期銷量增長比例達到50%,其中北京、上海、香港、廣州與新加坡等遠東地區的銷售形勢最好,每月的贈閱量在6000份左右,數據庫資源均為政府要員、社會名流、權威學者、企業精英以及京城各大俱樂部會員。

4、廣告運營情況:從2003年9月到11月的3個月裏,廣告現金收入突破30萬元;同時,在休刊前,雜誌社運營中心已經與港龍航空、金六福等達成了廣告協議,並與某房地產公司達成了大額廣告協議。

5、品牌影響力情況:《今日東方》的品牌在業界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號召力。一是知名度已經在專家學者群體中“落地”,如京城最有名氣的經濟學家鍾偉、巴曙松、易憲容、張國慶、闞凱力、趙曉、高輝清等都與《今日東方》形成了緊密合作關係;二是社會影響力顯著,2003年11月18日與上海交大管理學院合作成功舉辦“第七屆世界管理論壇暨東方管理學術研討會”,另有幾場行業峰會已經籌備完畢,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三是京城各大俱樂部近百名會員、社會主流媒體的主編與資深傳媒介人士都對《今日東方》的成長熱切關注、贊賞有嘉;四是與一批著名企業,比如新天國際、金六福酒業、金蝶軟件、上海聯華、東盛藥業、張裕等都形成了戰略合作;與此同時,上海陽光商廈、新加坡私人品牌物語、安雋博等數十家公司也已與《今日東方》運營和品牌推廣方面達成初步合作。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一家雜誌,《今日東方》的前身《東方》雜誌在近百年的歲月中,經歷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臺灣發展等重要歷史時期,忠實地記錄了歷史風雲和變遷,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一面旗幟,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在這塊由眾多有識之士共同開墾的土地上,不但有像杜亞泉、胡愈之等文化名人擔任主編,還有眾多近現代思想文化領域中的領軍旗耕耘其中,如:王國維、梁啟超、魯迅、巴金、老舍、丁玲等,都在本刊發表處女作和重要文章。昔日,《東方》雜誌涵蓋時事政治、文化教育、又有商務財政、實業交通、還有學術論文、文藝作品等等,內容之豐富、意義之深遠,無愧於當時盛傳的關於“得一本《東方》雜誌,便足周知中外近事”的評價。

《東方》雜誌在1948年底停刊前是中國期刊界影響力和發行量最大的雜誌,在海外華人中有廣泛的影響。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實行計劃經濟,商務印書館專業分工不再出版期刊,本刊由臺灣商務印書館接辦,到上世紀90年代停刊。1999年9月,北京商務印書館接辦,因刊名被文化部所屬《東方》雜誌注冊,本刊刊名改為《今日東方》。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今日東方》是一本類似美國《讀者文摘》性質的文化生活類雜誌。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定位於“關注知識經濟,服務成功男士”,轉型為一本財經雜誌。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定位於“探尋在變革時代的商務精神”,成為財經大刊;從2003年10月起,為突現本刊核心競爭力,即突出行業變局的新聞調查和報道,以占據細分市場,本刊成為“一本關注主流行業成長的雜誌”。

按照這個清晰的定位,我們多次調整采編人員,目前這支團隊的一些業務骨幹甚至是在2003年10月才被千方百計從主流媒體和廣告公司挖過來,如果早知商務印書館有叫停《今日東方》的想法,何必如此?

休刊之前的《今日東方》已基本確立了全新的發展戰略,並從公司、人物、報告、評論、調查、風雲等多個視角對國內主流行業進行深入關注和報道,每期選擇最具代表性的行業進行縱深剖析。這種做法,到目前為止,是任何財經媒體沒有做的,也是雜誌求得更大發展的一個機會。

為了有力支撐這一點,雜誌社專門成立了以行業編輯、記者、特約研究員和證券分析師,以及雜誌執行主編參加的行業研究小組,專門負責選題策劃、專題研究、重要概念包裝以及延伸的策劃活動的組織任務。另一方面,我們還成立了策劃中心,通過一系列行業論壇活動使雜誌的品牌在行業內落地,並將行業資源最大限度地整合到雜誌旗下。目前,這些工作都已初見成效,許多國內知名企業和跨國公司截止目前都還在積極與《今日東方》聯繫深入合作的事宜。

梳理《今日東方》的百年歷史和發展現狀,不難發現,這個已有百年品牌的老刊,不僅承載著沉重的現實意義與政治意義,更承載著一群年輕的新聞從業者開創傳媒事業的理想和抱負。但如今,一切已成空!

在即將離開傾注我們一年心血和汗水的《今日東方》時,我們本著真實、客觀、準確的態度,希望將《今日東方》雜誌社一年(自2002年11月到2003年11月)來的具體運作情況作上述清晰說明;希望對時刻關注《今日東方》成長的社會各界專家、學者、企業精英和媒體同行們道一聲感謝,感謝你們曾經對《今日東方》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揮別《今日東方》後,願我們依然是創業路上的同行者!

《今日東方》雜誌社全體員工  
2003年12月9日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