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06 05:00:00| 人氣2,31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打針不痛? 別騙孩子 《親子好文分享》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一次,在家醫科診所看到一位約莫小學一、二年級的小男生坐在一旁,低著頭邊抽噎邊掉淚,不論媽媽怎麼樣安撫他,都不願正視媽媽一眼。

過了一會兒,他突然抬起頭來朝著媽媽大吼,激動地說:「妳騙人啦!打針明明就很痛!幹嘛騙人啦,嗚嗚……」

我不禁想起從小到大,每次看牙醫對我來說都是一場夢魘。看到那些器械反覆地進出我的嘴巴,這裡鑽鑽、那邊磨磨,發出ㄘㄘ的可怕聲響,我總要冒出一身冷汗。不過前陣子去看某個牙醫,幾乎要扭轉我對看牙醫的印象。

同樣的器械與可怕的聲響,不同的是,醫師事前清楚地告知我療程步驟,讓我有了預期的心理。不同以往的醫師總告訴我不用緊張、不會痛、一下子就好了……等,與實際狀況不符的安撫話語。這次,親切的牙醫師告訴我:「等會兒療程約15分鐘,打麻醉針時會有點痛,過程中若有任何不舒服請舉個手讓我知道,我會暫停一 下。」

我發現,事前對於壓力有了正確的了解與預期,確實減少許多焦慮不安的情緒,且讓自己能更坦然地面對。

〈Step 1〉理解與接納壓力狀態

面臨令自己感到有壓力的情境時,如上台說話、與陌生人交談、看醫生……等,多數人往往會直覺地告訴自己,或者,別人也會這麼安慰你:「不要緊張啊!」然而緊張是一種自主神經反應,很難單純透過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便可以做得到。甚至,可能愈要自己不緊張,愈會關注到自己又開始緊張了,感覺愈焦慮、愈徒增挫敗感,形成惡性循環。

反之,先理解壓力的內容與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身心反應,如心理感到焦慮不安、身體緊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口乾舌燥、手腳發冷、腸胃不適等,並且告訴自己,會緊張與焦慮是自然且正常的反應,事先幫自己做好心理準備。

 

〈Step 2〉練習緩解壓力的技巧

了解壓力的內容,與可能產生的身心反應後,可以透過正向自我內言與放鬆練習,來幫助自己減緩壓力的感受。

面臨壓力前,在心裡默念鼓勵自我的話,或是寫下正向的文字,例如,「緊張的感覺是正常且自然的,不代表我有毛病」、「緊張的感覺雖然不舒服,但是我可以忍 受」、「別人不見得看得出來我在緊張,且就算讓別人看出我在緊張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及「我可以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讓緊張的感覺逐漸下降」等。

練習正向自我內言時,可搭配冥想放鬆的畫面,如陽光沙灘與海天一色的景象、一望無盡的的青青草原等,一邊練習緩慢腹式呼吸,吸氣時讓腹部微微凸出,吐氣時慢慢地呼出,同時讓腹部緩緩地凹進去,調和自己的身心狀態。

 

〈Step 3〉預演壓力情境 增強信心

預演壓力情境,如上台報告、跟權威的人說話、或是看醫生的過程等,是熟悉與降低壓力感受很重要的練習,愈逃避只會把焦慮與害怕的感覺愈養愈大。

除了透過上述緩解壓力的技巧外,如同考試前參加模擬考般,可事前模擬壓力情境,也可找適合的家人或朋友協助角色扮演,逐漸讓自己更習慣壓力的感受,實際體驗焦慮與緊張的感覺雖然不太舒服,但事實上並不會傷害自己,經過重複的演練,使自己對於壓力感受逐漸去敏感化,也讓自己真實上陣時能更有信心。

下次帶孩子打針前,請記得告訴他:等一下打針時會有點痛喔,你可能要忍耐一下,媽媽/爸爸會陪/抱著你,讓我們來練習用肚子呼吸,而且你也可以邊玩手機轉移注意力,看完醫生後再帶你去逛街買你愛的東西!

 

本文轉載自由時報 家庭親子版-文/李嘉修 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台長: 敏公主

小妮子
說得好! 之前小時候最怕去看診, 老娘為了要拐小妮子去看診, 小妮子都事先說好不打針, 老娘都說: 不會的! 吃藥就好! 媽媽替你打針! 結果? 沒有一次是不需要打針, 更不可能代替! 讓小妮子氣到不行! 唉! 什麼事情還是老實說有心理準備是比較OK的! : )
2013-06-11 20:09:38
版主回應
小妮子真的好勇敢喔!((拍拍手
小妮子媽媽的拐騙術"媽媽替你打針!"這招也很厲害~^^

事先的心理準備真的可以省很多力氣處理孩子的情緒
其實角色變換已是成人的我們也是
面臨壓力都不見得能處理很好了
不是乾脆逃的遠遠或失控發飆的都有= =III
更何況是孩子要自己消化
2013-06-13 16:23:22
小妮子
對呀! 沒錯! 有時候不管對大人小孩, 咱們都選擇隱瞞, 其實想想真的沒必要! 因為當對方知道事實時會更生氣, 到時又要請消防隊出馬, 真的是回頭想想又何必? 對嗎? 坦誠相告, 有時是需要些善意的隱瞞與謊言, 但絕大部分的時候, 還是老實些會比較好! 小妮子最近就吃到鱉啦! : 目
2013-06-18 17:24: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