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3 18:46:37| 人氣1,5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書】雷驤與七等生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先後讀了雷驤與七等生兩位作家的作品。

  原本先接觸雷驤才接觸七等生,卻是因讀懂七等生才讀懂雷驤。說讀懂其實並非真懂,只是我個人主觀而膚淺的理解罷!雷驤《刑台與手風琴》這本散文集裡,〈沙河通霄〉記敘他年輕時前往苗栗通宵拜訪同窗級友七等生(雷驤與七等生是師範學校同學)的一段記憶。我起初並未注意這層關係,但在我閱讀此書之前,剛結束的是七等生的《思慕微微》。

  雷驤是冷調的藝術家,七等生卻是浪漫的哲學家;但兩位寫作習氣如此接近,使讀者莫名地(不做預設的)將其連結在一起,這種現象應是常態的。有時以一位讀者的身分去閱讀,比評論家的視野更為豁達罷;評論需要鑽研甚至批判,單純的(不帶預設理論的)閱讀,更能尋得個人的獨特理解,

  數年前看了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愛在草原的天空〉,敘述因蒙古男孩的寄養習俗延伸出來的,無法操控的感情與命運。因外出求學錯過與青梅竹馬的索米亞約定 的時間,懷抱喜悅回到草原的寶力格,發現索米亞懷了同伴的孩子,而選擇再度離開草原,及多年後探訪索米亞夫妻回歸蒙古生活的釋然,甚至與索米亞再次約定, 為寶力格扶養未來的兒子,將寄養習俗再次傳承。

  影片中段燃燒著的熱烈、忌妒、憤怒,正是七等生在《思慕微微》中,柏拉圖式的熱切愛戀表達法,而在片末,寶力格環顧草原的人事景,忽然像記錄片般冷眼旁 觀的視角,便等同雷驤在《刑台與手風琴》裡書寫溫度。而兩人在此時的寫作方式,似乎迥異於早期七等生〈我愛黑眼珠〉的疏離與雷驤在《文學漂鳥》中深沉的感 觸了。

  兩位看似擁有個人風格的作家,在某條書寫的大道上互相踏過彼此筆耕的墨跡,留下了交錯的印記,又攜著這些模糊印記啟程,各自以風的姿態尋找可以被容納的文字版圖,詩的河流、散文的平原或小說的山谷。

  寫作的路或許不同,但本質必然在同一條書寫的軌道上。

  從前耽溺於黏稠華美的文字,現在卻覺緩慢悠長的好,雷驤與七等生,只是閱讀風景中停下來駐足的里程碑,也因此我學會去回溯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與川端康成的《雪國》那樣的步伐與節奏,不疾不徐,不卑不亢。

  七等生與雷驤,未來或許會逐漸改變我的閱讀態度。 


台長: 竹筴魚
人氣(1,511)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散文】 |
此分類下一篇:【浮雲書】幽閉之年
此分類上一篇:【囈語書】失語的夢境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