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1-06 11:16:15| 人氣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至少三處露饀偽跡的上博六偽簡《平王與王子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至少三處露饀偽跡的上博六偽簡《平王與王子木》

按,此上博六偽簡《平王與王子木》的文本寫手,取材自《說苑.辨物》:『王子建出守於城父,與成公乾遇於疇中,問曰:「是何也?」成公乾曰:「疇也。」「疇也者,何也?」曰:「所以爲麻也。」「麻也者,何也?」曰:「所以爲衣也。」成公乾曰:「昔者莊王伐陳,舍於有蕭氏,謂路室之人曰:『巷其不善乎!何溝之不浚也?』莊王猶知巷之不善,溝之不浚,今吾子不知疇之爲麻,麻之爲衣,吾子其不主社稷乎?」王子果不立。』把文句改成了:

『景平王命王子木守城父,過申,舍食於鼪宿,城(成)公乾遇,跪於疇中。王子曰:「疇何以爲?」曰:「以種麻。」王子曰:「何以麻爲?」答曰:「以爲衣。」城(成)公起曰:「臣將有告。吾先君莊王適河雍之行,舍食於鼪宿,醢羮不酸,王曰:『瓮不蓋。』先君知瓮不盍,醢不酸,王子不知麻。王子不得君楚邦,又不得臣楚邦。」』

一見此偽簡的文本寫手的改編,即知其洩偽之處有三:


(一)平王之子名建,字子木。所以說王子建或單稱子木皆可。但作偽者一時失察,而想自眩其才,知道王子建的字,即子木,於是採代換法,把王子建的名代換成字,遂成怪詞『王子木』,指王子建又名木,或字為木,而非原應用的『子木』了。此連簡單的先秦貴族稱謂常識的名與字的稱謂的使用法,皆不知而亂用,足見其偽。

(二)明明在史料《說苑.辨物》裡,成公乾舉『昔者莊王伐陳,舍於有蕭氏,謂路室之人曰:巷其不善乎!何溝之不浚也?莊王猶知巷之不善,溝之不浚』為例,而此偽文寫手,為了出奇出樣,增加此偽簡的與史料不同之處,以增添賣點,於是他改為了『吾先君莊王適河雍之行,舍食於鼪宿,醢羮不酸,王曰:瓮不蓋。先君知瓮不盍蓋,醢不酸』。

按,此偽簡之偽,及造偽者偽文內容之來處,一查明之下,即令人失笑。而此內容又係從何而來呢?按,王子建的故事,此偽文作者有再查下去,查《說苑.辨物》裡成公乾預料王子建必不能立為楚王的『吾子其不主社稷乎』的下場,即《左傳‧哀公十六年》:『楚大子建之遇讒也,自城父奔宋,又辟華氏之亂於鄭,鄭人甚善之,又適晉,與晉人謀襲鄭,乃求復焉,鄭人復之如初,晉人使諜於子木,請行而期焉,子木暴虐於其私邑,邑人訴之,鄭人省之,得晉諜焉,遂殺子木。(杜預注:子木,即建也)』。偽文作者查知結果王子建被鄭國殺掉了。他再查下去,這個故事還有下文,王子建的兒子白公勝後來因為楚國沒有打敗鄭國,反而談和,於是遷怒楚惠王而造反,楚惠王逃到母后宮裡才身免。但有關楚惠王倒有一個故事,講到楚惠王吃到了『菹』即酸菜而拉肚子的故事,是在《新序‧雜事四》裡:『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入問曰: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葅而得蛭,念譴之而不行其罪乎?是法廢而威不立也,非所以使國聞也;譴而行其誅乎?則庖宰食監法皆當死,心又不忍也,故吾恐蛭之見也,因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賀曰:「臣聞大道無親,惟德是輔。君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為傷。是夕也,惠王之後蛭出,故其久病心腹之積皆愈,天之視聽,不可不察也。』

於是此一偽簡的文本寫手由此得到了靈感,造出了一個原本只是常識的故事,即醃製時,蓋子要蓋緊,不然,醃製物會酸掉的『瓮不盍,醢不酸』,來代換真史料裡的『巷之不善,溝之不浚』,以增加賣點。而其中的所謂『吾先君莊王適河雍之行』,則是取自於《淮南子‧人間訓》:『昔者楚莊王既勝晉於河雍之間』,按,即使出土於阜陽,時間為西漢初年文帝中期漢簡二號木牘《春秋事語》第十六篇:『楚王子建出守於城父,遇○也。成公乾○麻者何也○王伐陳,道宿○而食,謂路室人○社稷虖○』,也是講這個故事,但也是只講一如《說宛》所云的『伐陳』而已,而此西漢文帝初入土的故事,也是先秦之史料,則哪有什麼今上博六偽簡《平王與王子木》講什麼『莊王適河雍之行,舍食於鼪宿,醢羮不酸,王曰:瓮不蓋』的故事,而當是和《說宛》一樣的『伐陳』及伐陳時之一樣的『舍於有蕭氏,謂路室之人曰:巷其不善乎!何溝之不浚也?』則益見此上博六簡《平王與王子木》就是十足成色的今人偽造的偽竹簡。但還有學者講『〈平王與王子木〉當然是時代較早的抄本』,真不知學問是怎麼做的!

(三)由其查到《左傳》裡講王子建不但當不成楚王,還被鄭國殺掉,於是又搞起封建迷信的預言的『又不得臣楚邦』加到此偽文的最後一句,明明真史料裡講成公乾只是預料王子建當不成楚王,而此偽文,再把預料加了一個王子建還當不了楚王的臣子了,即,王子建必死於非命了。再增加一個賣點,以愚不知辨此簡真偽的學者專家們。

一檢查此文在義理上就至少有如許三點疏失如上,則雖此偽簡的造偽分子,其模仿造偽古文是如何地出色到『文法』及『書法』都像,可以愚弄像是號稱辨偽簡的能手還寫初級水平的〈簡帛辨偽通論〉的胡平生等缺乏對於偽文文本的辨偽的廖化之材,成不了辨偽簡裡的蜀中大將,反而成了認《上博簡》《清華簡》《安大簡》等偽簡為真簡的幫兇,而現今學界真偽不辨,搞起偽古文風潮,災情遍佈兩岸三地及海外,有識之士豈不該揭偽古文之偽,而護真史。(劉有恒,2020,1,6於台北)



 

台長: lino (小俗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