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4-21 13:10:51| 人氣2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孔尚任《桃花扇》抹黑了誰:是非真假楊龍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孔尚任《桃花扇》抹黑了誰:是非真假楊龍友

騰訊儒學餘佳樺
http://rufodao.qq.com/a/20141022/026508.htm
文/余佳樺

《長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傳奇的雙璧。洪昇表示《長生殿》乃“斷章取義”之作,稱“凡史家穢語,概削不書”;而孔尚任則聲明《桃花扇》是“實事實人,有憑有據”。正是孔氏此論,引起了人們對其劇本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激烈討論。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楊龍友這一士人形象。

對於劇中的楊龍友,歷來爭議頗多。孔尚任是把楊塑造成一個趨炎附勢的反面人物加以諷刺呢,還是特意安排由“末”扮演楊龍友,以此表示對楊的肯定?而在歷史中,楊龍友的本來面目又是怎麼樣的呢?

許多學者認為《桃花扇》一劇顛覆了楊龍友的形象。梁啟超在為第三十六出《逃難》作注時就憤慨地說道:

楊文驄(即楊龍友)仍赴蘇松巡撫任,與清兵相持,敗走後走蘇州,清使黃家鼐往蘇招降,文驄殺之。走處州,唐王立,拜兵部右侍郎,提督軍務,圖複南京。明年(丙戍)七月,援衢州,敗,被擒,不屈死。事詳《明史本傳》。《桃花扇》頗獎借龍友,乃不錄其死節事,而誣以棄官潛逃,不可解。

而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中兩次論及楊龍友,一處是在考證孫克咸與葛嫩公案時:

河東君《贈友人》詩之“友人”,果為孫克咸者,則孫氏尚有與葛嫩一重公案。餘懷《板橋雜記》述之頗詳,因附錄之。且因澹心此條涉及楊龍友事。而龍友節義文藝,皆可流傳。今日因孔尚任《桃花扇傳奇》,于龍友為人,頗多誣低,遂致論人論世,皆乖史實。茲以其與臥子輩及松江有關,故餘氏所記,涉及龍友者,亦不刪略,庶其可杜淺識悠悠之口雲爾。

另一處是在考證侯朝宗致書左良玉之事時提到:

自《桃花扇傳奇》盛行以來,楊龍友遂為世人所鄙視。今據朝宗自述之文(案:指《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則為阮圓海(大械)遊說者,乃王將軍。傳阮氏誣構之言,促其出走避禍者,為楊龍友。戲劇流行,是非顛倒,亟應加以糾正也。

可見陳氏亦極其讚賞楊的氣節,不滿孔尚任對楊的改寫。

事實上,楊龍友是比較正面的人物。《明史·楊文驄傳》主要從三個方面肯定楊:首先是“善書,有文藻”;其次是為人仗義,“頗推獎名士,士亦以此附之”;三是他有民族氣節,兵敗之後“不降被戮”。尤其第三點,更是楊最重要的人生底色,乃古今壯烈之舉。無論後世對其人行跡如何塗抹,都擦不掉。

1644年,崇禎皇帝自殺,清軍入主中原。楊被馬士英委以監督江防軍事抗清重任,先被起用為官兵備副使,後又升至右僉都禦史,總督江南沿海諸軍,並親自帶兵上陣,保家衛國。雖然而後兵敗,與監紀孫臨皆負重傷,一同被擄,並遭清帥多次勸降,但楊龍友二人寧死不屈。

最後,楊龍友與孫臨兩家均慘遭清兵殺戮殆盡,單楊一家已有三十六人共同赴節。

楊、孫後來被合葬于孫的老家,即安徽桐城縣東三十裡之楓香嶺,當地人稱之為“雙忠墓”。楊雖敗而堅貞不渝,乃至殉國。如此悲壯,正是我民族精魄之所在。

有人說,孔尚任正是通過《桃花扇》中楊龍友這一形象,寫出明末清初一些文士隱晦的心理。當時像錢謙益、吳偉業這些被遺民寄予反清重望的明朝大名士,竟出任清朝官員,多麼諷刺。更諷刺的是,孔本人便是其中一員。

孔可能痛恨自己這類文人軟骨頭“識時務”,因此才毫不吝嗇地在劇中讚美一些市井小民,如蘇昆生、柳敬亭以及娼妓李香君、李貞麗等,以他們的不屈抗爭及忠義,跟所謂“名士”依附清廷、苟且偷生,形成鮮明的對照。

雖說戲言不必當真,但不管怎麼說,將楊龍友這一位殉國君子扭曲成一個偽君子,如此改寫,不可原諒。

 

台長: lino (小俗工)
人氣(25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轉載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孔府《桃花扇》----中國第一漢奸劇
此分類上一篇:小談顧誠《南明史》(1997)的史識不足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