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2-13 02:14:49| 人氣1,9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臺北返回部落的林浩蔚:在台灣部落裏的文化人

 文化的空間不僅僅是校園、舞臺、美術館,祖母的手工、身邊的山海、傳統的生活方式裏都深藏著文化的血脈,尤其對於被工業文明壓迫的鄉村來說,要想重獲生機,新大樓不如舊文化。

  台灣幾年來一直在推行鄉村活化,重塑鄉村文化是其中重要一環。台東,都蘭部落,不僅是台灣的鄉村,也是台東的鄉村,山腳下,海之濱,青山悠悠,海水連天,是阿美人的家園,世代在此狩獵捕魚,歌舞歡慶。記者今年9月底來到都蘭部落,卻是街巷空寂,唯有陽光熱烈、濤聲喧響,城市對年輕人的磁吸效應早已抵達部落。在台東生活美學館許嘉綺小姐的帶領下走入廢棄的都蘭糖廠,從臺北返回部落的林浩蔚以每月1萬元新台幣租下此地作為自己的木雕工作室,他的作品無論抽象或實用的日用品,都粗獷厚重。記者指著一張由原木、麻繩、竹子製作的有弧度的大床問:這樣的床在現代生活中方便使用嗎?林浩蔚說:這是過去部落家家都有的,面對大海放在屋簷下,晚上躺在上面聊天。”“現在呢?部落裏買你的床嗎?”“不買,現在都用塑膠的了。我看著不菲的定價說:也買不起吧?林浩蔚平靜地答:是,部落裏的人買不起,買塑膠的更便宜。都是一些做工程的朋友買。”“那你如何看待部落的用品現在部落人反而不用了呢?答:沒辦法啊,就是這樣啊。

  日用品更新換代的確是沒辦法的事,但如果隱身其中的手藝失傳便是文化的斷裂。與山林為伴的台灣原住民,木雕是他們祖輩傳承的謀生本領,觸手可得的木、竹、麻和海裏的漂流木,經由他們的手變成床、桌、凳、門、窗等,而且雕上圖騰或魚鳥花草,是部落的標記也是愛美天性的釋放,這些過去尋常的用品,凝聚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其雕刻圖案也凝聚著部落的傳說、歷史、審美。林浩蔚說:我的作品就是和老人們喝酒聊天時,聽老人們講很久以前,腦子裏就有了形象。

  雖然部落的年輕人都成了都市生活的追趕者,部落的屋簷下襬放的也是塑膠桌椅,但好在還有林浩蔚的這個木雕工作室,收藏著部落原有的色彩、符號、生活,成為聯接過去與現在的一環,令人有一個點可以追溯昨日,思考未來。林浩蔚當初從臺北回到都蘭部落時,到處揀木頭,家人罵他不賺錢,他說:我還是想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這一生能留下來的事情。除了傳承部落文化,林浩蔚還令部落裏消失的一群人重回同胞視線,他們就是臺籍老兵。當他在部落裏遇到大陸口音的老人時,非常驚奇,從他們的口中才得知,國民黨當初從部落徵兵到大陸打仗,把山海之間的阿美青年投入內戰戰場,其中倖存下來的人大多數留在大陸,也有的回到家鄉都蘭,卻難再融入自己的家族部落。林浩蔚把這些人的故事告訴一位紀錄片導演,並和導演一起到大陸追蹤臺籍老兵的命運,拍成紀錄片《路有多長》,為這群被社會遺忘的人傳出聲音。

林浩蔚


從臺北返回部落的林浩蔚:在台灣部落裏的文化人




林浩蔚


從臺北返回部落的林浩蔚:在台灣部落裏的文化人


台長: 林浩蔚
人氣(1,9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