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09 19:05:13| 人氣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重新審視東歐巨變,涉“六四”和台灣統一問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少中國的東歐專家最近開始重新審視十五年蘇俄解體的劇變。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開始漸漸放下十五年前西方資本主義搞“和平演變”的想法,並更客觀地理解蘇聯內部腐敗跟這場巨變的關係。又由於蘇聯解體和德國統一的問題涉及中國的“六四”以及“兩岸統一”等敏感議題,這場討論可說是闖入了中國的政治禁區邊緣。

亞洲時報報導,近日,美國學人大衛‧ 科茲和弗雷德‧ 威爾一個有關前蘇聯瓦解的研究,深得中國東歐專家甚至黨內人士的認同。該研究認定,蘇俄的黨國精英形成的分利集團,正是蘇俄瓦解的根源。

大衛‧ 科茲和弗雷德‧ 威爾在蘇聯解體前的1991年6月對蘇聯精英分子的意識形態進行了研究,其結論指出︰在蘇聯上層社會中幾乎沒有人支持社會主義製度,大約只有不到十份之一的人被劃分為共產主義者或國家主義者。同樣令人震驚的是︰當時的民意測驗顯示,蘇聯民眾總體上是擁護社會主義的,只有少部分人贊成資本主義。結論很清楚,背棄蘇俄的恰恰是蘇俄上層。作者以大量事實證明,早在1987年,某些黨國精英就把自己變成資本家了,到1989年蘇俄解體時,這一現象已是開花結果了。

這個結論跟中國官方在“六四”后對同一課題的論述,可謂是大異其趣。中國官員的主流看法一直是︰西方資本主義陣營趁著蘇聯東歐搞改革的機會,發動了強大的“和平演變”攻勢。據稱,透過宣揚西方的“人權”、“民主”、“自由”等價值理念大搞思想文化滲透,“搞亂”蘇聯上下的思想。不少中國官員都認為,由於蘇共和蘇俄最後一位總統戈巴契夫背離和拋棄了馬克思主義,轉而接受和欣賞西方的價值理念,所以蘇聯才成了西方文化的俘虜。

應該指出,這個問題之所以敏感,跟中國最新的領導集體對“六四”的最新論述不無關係。溫家寶在2004年3月14日中外記者會上談六四內容,他當時指出︰“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國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政治風波,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在這個關係黨和國家命運的嚴重的時刻,黨中央緊緊依靠全黨同志和全國民眾,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成功地穩住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局,捍衛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

由溫家寶有關“六四”的說法可以看出,“西方和平演變”是中國領導集體支持“六四”時候採取“果斷措施”的重要理據之一。可是,如果大衛‧ 科茲和弗雷德‧ 威爾指“蘇聯瓦解的根源其實是來自內部分利集團”的說法得到肯定,那中國十五年前鎮壓“六四”的一個重要依據也就變得單薄無力了。

更加敏感的是,如果中國最後肯定大衛‧ 科茲和弗雷德‧ 威爾的觀點,那中國1986年以及1989年學生運動中提出的“反官倒”,“反腐敗”等口號,其實正正是回應了中國當時該要面對的切身問題。換言之,中國鎮壓兩場學生運動其實都可能犯了錯誤。

更加嚴重的是,按同一推論,中共在1986年逼使指當時的中共總書記胡耀邦下台,以及1989年逼使當時中共總書記趙紫陽下台的做法,可能也是錯誤的。這兩個問題,都涉及鄧小平是否犯錯的歷史功過問題。現時的中國領導集體,仍然要高舉“鄧小平理論”來增加其執法的認受性;此外,外界也一直有專家爭論,被視為“溫和改革派”的胡錦濤,會否成為“中國的戈巴契夫”。因此,這些話題,可以說都闖入了中國官方的政治禁區。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大陸近年也有不少專家認為,中國的精英階層也存在內部出現“分利集團”的危機。不少專家指出,中國不少權員,利用其權力把政治資本變成私人財富。中國官方民眾網2003年一篇文章指出︰中國國有資產管理當局估計,中國國有資產每年流失不低于1500億元民眾幣。

東歐的問題之所以敏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德國的統一問題。最新一期的中國《三聯生活周刊》,就德國柏林圍牆倒塌十五年做了一個專題報道。該專題報道了德國不少民眾都寧願回到東西德分隔的時代,也指出德國的統一后飽受高失業率和經濟衰退煎敖的慘況。

一談到統一問題,外界自然聯想到中國大陸跟台灣的統一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過去也曾強調,“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又有大陸對台學人曾指“無限期地拖延即等于台獨”。但有報道指出,近日中國對台系統在四中全會后開會,會議決定以後有關政策將出現“微調”,“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以及“無限期地拖延即等于台獨”將盡量避免在官方文件中出現。

應該強調,中國國情跟德國大大不同。統一議題對兩國的影響而是大大不一樣,不過,也有意見認為,德國統一的先例也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教訓。香港在回歸中國后,經濟一直低迷,“一國兩製”成為了台灣總統陳水扁拒絕統一的最佳藉口。從德國和香港的先例看,假設時機和方法不對,“急統”的危機,不一定較“急獨”少。

應該指出,雖然有關課題似乎是甚為敏感,但國際情勢錯綜複雜,而事實真相每每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才慢慢浮現,所以,當年鄧小平單憑個人之力作出的一些判斷假如出了問題,有點偏差,其實也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情。中國新領導集體如果能夠以實是求是,科學理性的態度去審視歷史問題,也可以說是一種很大的進步。

□ 亞洲時報

台長: Linch
人氣(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