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24 13:46:29| 人氣201|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集義與集虛____恒嚴定海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孟子在他的"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中有一些他的修證體驗:「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這裡的"集義所生"之義就是當下直心行與無念行之義,久而久之,自然精神矍鑠,純光漫漫。翻成白話就是當下進入一體感之中而行在這一體感之中的直覺之所""而完成之。這就是我所言的,進入感動與完成感動之義。

      莊子也有"集虛"之說,其實,跟孟子所言之"集義"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他所著的莊子中,他託為孔子所言:

      「顏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一若志;毋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毋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這裡的集虛,指的近似手六祖之"外離相日禪"之義,但是也同時隱含了"內不亂為定"之義。這個當下"虛而待物"""也同於佛家常講的"色空不二"

     
今天我提出這兩個,其實要跟各位談的是集義與集虛其實就是同一件事,但是其中的進路卻有不同。我接觸老師之前,早年是自然無為,但有創傷的消極之道;之後,受王鎮華老師與恩人的啟蒙,走的是真誠與實踐之進路,我不能不說,       
     
因為王老師,我的基礎打下的不錯。

 

      之後,跟我們的老師學,拜他為師的體會是:老師常常在嬉笑怒罵之中示現,於我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空、極致、無遮、與遊戲三昧。

     
老實說,如果我沒有以前的底子,我可能有所領悟,但無法吸納消化。簡單的說,老師的東西太高,一般人無法一下子就躍上高空。但是,我必須強調:這只是概說,不一定就是諸位門徒的現況。

     
這也是所以老師開始教授淨土念佛與四念處的原因。

     
此文我所要表達的重點在於我想分享王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在大學時期,這句話幫到了我。他說:要人一下子不貪,不抓住什麼很難,那不然就貪"德行"吧。貪你每一刻都要自己實踐你的直覺,然後累積你的體驗,這個就是儒家的路。其實,他說的也就是集義。

     
我常說:現代人的實踐體驗不夠,你要他化什麼、空什麼?實際上,沒有體驗,有什麼好化好空?只是一味地要自己空,恐怕是腦袋空空,發瘋去了,抓不到方法而益顯恐懼。能發瘋,能恐懼地徹底也還好,就怕不上不下,天天拖著恐懼夢遊,那真得不知道修到那裡去了。

     
所以,除了念佛,修四念處,不如時時刻刻真誠地說話,真誠地做事與簡單直接的表達,進入感動,完成感動。這樣也許還會進步地快一點。

 

台長: GG
人氣(201) | 回應(5)|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恆嚴定海 |
此分類下一篇:詩偈:喝!__________恒嚴定海
此分類上一篇:真妄......恒嚴定海

元照
這一隻是那隻
2009-12-24 14:01:22
恒嚴定海
你最煩
天天晚上都被要的
那一隻
2009-12-24 14:05:11
元照
這是我認識你最誠懇的新的認識
將來要是有成就因是有這一面吧
所有開悟的人定有多年對生命真切探索
實踐就如有人聽到應無所住而生起心悟
道從此莫直去
我的修行是兩邊修行 生活不修行修行不生活
陳老說的兩截式
你可說解除設定進入感動完成感動
這離實踐修行還有一段路
當你面對死亡時你可了

我先去忙再聊
2009-12-25 10:50:29
恒嚴定海
多多賜教囉
2009-12-25 10:59:39
恒嚴定海
不過我對你的兩截式的修行或說是生活倒蠻有興趣的
你是上半身與下半身的斷裂吧
我想
整合一下
2009-12-25 11:05: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