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25 18:13:36| 人氣2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影說】《童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衛柯能堡直譯為"蜘蛛"而金馬譯為《童魘》的新作,是難得除了創意兼具延展內文層次的命名,亦點醒了角度互異的切入點,提供不同的趣味。

"蜘蛛"或許更精準說來應該是"那片結織的網",織雜了男主角所信的真實與狂癲,終生的所愛與所不能愛,有形地,在房裡編織這彷若為隨時銜接將粉身的靈魂所撒下的安全網;無形地,將自我束縛其中纏繞所有錯誤的連結,吐盡方死。只為了母親夢囈般朦朧的棉布,這錯誤是美麗,是跨進殘酷真實前最後一次與夢幻的交手。卻成為了陷阱,而這回的獵物只有一個-願終生被喚作"蜘蛛"的丹尼。於是手指間玩弄的繩蔓延成了房裡的網,玻璃粉碎後拼出了具傷害性的網,在極度壓抑與擁擠的鏡頭中,連原可透口氣的窗也被工業化後所搭建的鋼架給緊緊網住。或許,源於蜘蛛的天性,戀母與弒母都找到了出口,丹尼用不斷包裹的外衣,讓自我成為小絲袋裡的蛋,吐盡了絲的母親唯有走向死亡一途。不論因為戀母所以無法接受晚餐前得親手打破與母親的獨處叫回酒館中那真實佔有母親的男人,或過度依戀而採取玉石俱焚的手段,於焉,勾勒出一個可以憎恨的形象,一段不引發愧疚的謀殺,從此男孩不曾長大,全因這場童年不確定是否存在的夢魘。

柯能堡這回不再那樣深究人類最肉慾的衝動如何在冰冷的科技間衝擊,卻循著丹尼記憶的回溯與重建,脈絡思想的深層。包裹較單純的概念,不似《X接觸異世界》結尾前仍膨脹影片的肌理,卻突顯其收尾時慌張無力的缺陷,重複出現的母題與鏡面/略為突兀的影子所帶來的分裂意念,九十分鐘下來不似有看完大衛林區《穆荷蘭大道》後的混亂與挫敗感。佐以賴夫范恩斯那頹圮身軀將多次進出記憶,見證(此處見證不代表必為真實發生)童年最不堪苦痛的丹尼克雷,在濃眉下鎖著細緻地哀傷的成功刻劃,及米蘭達理查遜是以何等能耐,融合巔峰時期,優雅如《情迷四月天》、冷躁若《亂世浮生》、精幹似《烈火情人》的表演。為此多種因素《童魘》都將佳構。

台長: 波波
人氣(2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