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13 00:18:09| 人氣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唐代邊塞詩中意象之運用與情感表露之關係 1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其下「暮天」,展現了一宏大的氣勢,看來令人心神震懾。「漠漠」、「瀟瀟」疊字的運用,更兼具視覺、聽覺上的雙重意義。此馬之鳴瀟瀟,豈不亦為征戍之士的哀悽心情嗎?

在聽覺部分:

蕃軍傍塞遊,代馬噴風秋,老將垂金甲,閼氏著錦裘。
琱戈蒙豹尾,紅旆插狼頭,日暮天山下,鳴笳漢使愁。
(高適 部落曲)
倚劍白日暮,望鄉登戍樓。北風吹羌笛,此夜關山愁。
   回首不無意,滹河空自流。
(劉長卿 從軍六首 其三)

結合了黃昏時分特有的時空環境,羌笛、胡笳這類異域的樂器,似乎聽來令人特別容易牽起「愁」緒。在「相對性」的比較中,一向習慣了漢族樂器的征人,一旦接觸了不一樣的樂音,很快的就能分別其中的異同,並由殊異性中,進而引發身處異域的落寞感;或者,由同一類,但不同性質的事物中,進行聯想,也能在熟悉與陌生之間相互激盪,然後回歸到檢視自我的處境上來。黃昏的意象中本含有再續的、攸遠綿長的意義,附加以聲音的催發作用,內心便不由自主地產生某些情緒了。



台長: 啃羊
人氣(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