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6 17:32:48| 人氣4,205|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香蘭、黃源尹、黃飛然 的「海燕」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時候看著小鳥在天空遨翔,令人相當羨慕,總希望自己也能夠擁有一雙翅膀,展開雙翅飛到我想去的地方。因此每天幻想著自己飛舞在山谷間、遨遊在大海上、穿梭在不同的國度裡,最後濱千鳥沒做成,到成了空中飛人。

每逢坐在飛機上,看著窗外的景色,真是有說不出的莫名興奮,蔚藍的天色,白濛濛的雲彩,以及看似像小人國一樣的高樓建築,一一呈現在眼前。原本一望無際的大海,從空中往下鳥瞰,像似日月潭的湖水,層層漣漪不時泛起銀波蕩漾。在夜晚時分,璀璨的星光,配上地面耀眼的鑽石光亮,好像在黑暗的山洞裡挖到了寶礦一樣,那麼閃閃動人。尤其是國際換日線,真是壁壘分明,猶如在俄羅斯的天空,出現難得一見的北極光,那一道光芒在無際的天邊,劃出兩種迥然不同的世界。

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水渭,還有北海與大西洋的水域分界,呈現出一個是深藍,另一個是淺藍的顏色,非常特別。搭乘美國的國內班機航線,不知是何種原因,飛得高度都不高,所以可以把各地風光景色看得一清二楚。不管是大峽谷、沙漠城市~拉斯維加斯、密西西比河、密蘇里河、舊金山港灣、大雪覆蓋的鹽湖城,還是荒涼寥寂的阿拉斯加,儼然映入在眼簾。

不管是飛機的俯衝還是降落,或者碰上亂流,那種感覺好像在坐雲霄飛車一般,刺激又緊張不安。又好像海鳥一樣,任我遨翔。翁倩玉曾唱過一首「海鷗」,曲調感覺太悲傷喟嘆,而李香蘭唱的「海燕」,卻是激勵奮發的震撼樂章。

http://www.greenworm.com/loverindream/yconline/00019.rm
李香蘭~海燕


「海燕」
合聲:黃源尹、黃飛然
194X年(民國3X年) X月XX日錄音,X月XX日,百代唱片公司發行
詞:陳歌辛 . . . 曲:陳歌辛 . . . 編曲:XXX


我歌唱,我飛翔,在雲中,在海上。
我歌唱,我飛翔,風在號,水在漲。
啊……
烏雲密佈天空無光,我的眼中充滿渴望,
潮聲在吼雷聲在響,我跟著他們歌唱,歌唱,歌唱!
啊……
我歌唱,我飛翔,在雲中,在海上。
我歌唱,我飛翔,風在號,水在漲。
啊……


法國號的低沈聲響,如山嵐呼喊,大提琴的急促聲,好比大雨急驟,協手來臨。猶如海濤波湧的歌聲,激盪在海域上,而鋼琴像似蜻蜓點水,到處跳躍,兩位男高音,在旁嗚咽的狂嚎。花腔女高音不斷在高亢,迴盪在遼闊的海面上,永不止息。然而現在要找到這樣的激情壯志的歌曲與激昂的歌聲,恐怕再也找不到,只能成為絕響。

每回聽到這首歌曲,就像在海濱公路開著車,探出車窗或天窗外,接受大自然的強風吹襲。陣陣啪啪的響聲,呼茲茲的聲音,還有海水襲岸的聲響,吹亂的頭髮頂著陽光,沿著公路快速前進,那種刺激的快感,直叫人盡情地大聲喊叫,好不暢快。


************************************(歌曲專業評論)************************************
Shelly︰「海燕」一開頭~從低音開始的花腔,顯然她不會唱低音的花腔,
所以連帶的影響了後面聲音越拉越高~她拉不起來。顯然「海燕」的唱功不如「賣糖歌」。

而且~這首歌她不熟,不熟的時候,每一句的開頭都會慢一點點,跟樂團沒有契合起來。海燕這首歌曲,是還不成熟的聲樂歌曲,所以很容易拖,連音樂都有一點點的拖。

她很害怕唱低音,壓著聲音唱~所以聽起來很像白音;聲音裡,聽得出來她害怕,所以之後的高音,就跟著沒自信,唱得很猶豫。

Andrew︰<在這首歌聽不到什麼花腔,而且聲音很僵硬,是嗎?>

Shelly︰「海燕」~是有花腔,但是弄得很不像花腔,因為她還在摸索該怎麼唱花腔,該怎麼設計,本來花腔應該要炫技的,但是她卻為了花腔該怎麼轉折還有音準,反而唱得很生硬。


<<未經本人同意,文章不得擅自轉載,盜用者將採法律追訴>>

台長: 川島
人氣(4,205) | 回應(3)|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shuzhen
意外看到喜愛的歌者和歌曲 興奮莫名
海燕是我非常喜愛的一首歌
只知是李香蘭唱 其它資料未知
在此處得到充分資訊 謝謝
2007-12-03 10:05:27
版主回應
是喔~~那就在這邊慢慢發覺你需要的資料囉
不客氣 歡迎常來 逛逛
2007-12-03 12:00:38
Connie
長久以來,這首歌似乎都被視為一般的經典老歌(大不了有點難度),流行歌手因為技術上的限制而少唱不說,儘管很偶然地被列入聲樂家音樂會演唱的曲目,卻仍鮮少受到正統聲樂界的重視。無論這首歌被怎樣的定位,都無法抹滅他在近代中國歌壇上的特殊地位。平心而論,這首《海燕》的確不是一首好唱的歌曲。他的難度不僅僅只在於他橫跨兩個大八度的寬廣音域(c~c3)和其中大段折騰人的花腔樂段,而是相當考驗歌者對聲音的&quot收&quot、&quot放&quot控制和風格感情的掌握是否嫻熟自如與搭配無間;尤其必須強調的是,這首花腔歌曲並不是著重在展示女高音的高音技術而設計的,而是有作曲家的特定意志。與一般花腔歌曲大多偏向展現女高音高聲區色彩的慣例來看,《海燕》一反常態地有非常多旋律線是在中低聲區徘徊的,這樣的設計基本上不太尋常,像是中段的過門,表達「烏雲密佈,天空無光,...潮聲在吼,雷聲在響...」的晦澀與詭譎氣氛,以及為隨之而起的高昂情緒作襯底,音域完全設定在中低聲區;而重點的兩大段花腔一開始就從低聲區的c往上起伏逐步地往高聲區發展,在高聲區又一路陡落唱回到低聲區(d1),然後又要從低聲區立刻拉到高聲區。短短一首歌中要表達出這種落差甚懸殊的情緒狀態和音高,對歌者-尤其是低聲區多半薄弱的花腔女高音,無疑是很大的挑戰。
由於這兩大段花腔橫跨低聲區、中聲區和高聲區,故所展現出的聲音表情和色彩必定是不同的。這兩大段花腔,大體可分作四個琶音體,第一節1|3 2 1 2 3 4|5 4 3 4 1`0在低聲區迂迴,逐步轉向中聲區,這裡嗓子要儘量放輕讓音階能夠自如地「運轉」,無須為了追求飽滿和音量而刻意用勁兒,聲音彷彿從暗處發出,向高聲區第二節琶音模進7b 6 5 6 7b 1`|2` 1` 7 1` 4` 0,隨著音階的逐漸爬高,聲音愈推愈出來,愈唱愈開闊,愈唱愈響亮,直到第三節的高音達到高潮;這兩節中低聲區的琶音李香蘭都掌握得很好,可見他確實下過功夫,反倒是頭尾幾個往上拉的高音都出問題,不是拉沒到位就是拉過頭,甚至還有點岔掉,當然,不可諱言,這的確是不太容易掌控好的技巧。第三節是相當挑戰性的下行音6` 5` 4` 3` 2` 1`|7 6 5 4 3 2 |3 5 7 3` 2` 1` 0 2`|1`頂到高聲區的a2快速往下滑到d1,轉個彎接又接了一小段上行音往上一個八度跨,要逐漸地收攏然後再放出來,在在都考驗女高音的對聲音快速俐落的掌控能力以及聲區換轉得是否靈活與不露痕跡。李香蘭也敗在這排下行音,滑得很勉強,有幾個音些微不準,譜上的音階是6` 5` 4` 3` 2` 1`|7 6 5 4 3 2 |3 5 7 3` 0 2`|1`,而李香蘭卻是唱6` 5` 4` 3` 2` 1` b|7 6b 5b 4b 3 2 |3b 5b 7 3` 0 2`|1`,中間幾個音準略偏低,甚至帶有點含糊,顯示出支持不夠穩當的缺陷,後面的拉高上行也就可想而知了。要唱得收放自如卻又要能充分地展現出激情,善用這不同聲區的狀態表現出不同的情感層次,這實在是件難事。尤其這些位在低聲區的音對花腔女高音而言真的是很低,如果下不來或不暢順,很容易就影響到後面往上拉的音,而露出破綻。另外,這歌有些地方有頓音和重音的設計,如主旋律的「我“歌”唱,我“飛”翔」,用以表現旋律的勁道和剛強,但李香蘭有時卻頓得太過了,顯得「衝」。總之,用俗一點的話形容,他的高音都ㄘㄟˊ掉了!
這兩段花腔李香蘭在技巧上還有一個缺失就是橫隔膜的彈性支持不足,使得花腔線條都略顯得平直,只有音階的高低而沒有花腔的靈巧和「顆粒感」,加上對音階的掌握還有點猶豫和遲疑,會拖拍,「炫技」的質感出不來,也就造成上面兩位所說的「有點生硬」。其中有一個地方我個人很欣賞,就是中段「歌唱,歌唱,歌唱~~啊~」 6 |1` 0 2`|3` 0 4` | 5`──1``這個拉高音,一吊就要五度跳,有些女高音唱到這裡,為了要唱上去往往就把這個音斷開,補口氣才唱上去,像香港的韋秀嫻就是個例子,而李香蘭則是一氣呵成,直接連著拉上去,而且拉得非常滑順;套句前人的詞句,就是「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綱絲拋入天際」,驚豔效果令人聽得出奇!當然如果他的支持在這裡更夠力一點,效果還會再更好更乾淨到位。後半段的爬高音階,李香蘭是一個勁兒往上飆高,頗具震撼力,可是唱到第三層的a2,開始些微透出後繼乏力的情形,後面的降b不準,直到頂峰的high C,就更顯得力不從心了。總之,當時的李香蘭,唱這樣大排花腔的歌曲仍顯得有些吃重,如果長時間琢磨和積累演唱經驗會發揮得更扎實和駕輕就熟的。女高音年輕時可以憑本錢挑戰高難度的歌曲,但要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花腔女高音所要付出的功力可是一般女高音的三、四倍呢!成熟期的李香蘭完全往抒情女高音的路子上去,就不再有這樣的華彩歌唱了。想想如果李香蘭持續磨練花腔女高音,待他三、四十歲時演唱這首歌,必定更有可觀。
2008-06-19 14:32:34
Connie
這首歌曲名為《海燕》,可以說他是既寫「海」,也寫「燕」;某一次台灣群星會老歌手們在談話節目中討論到這首歌,「藝術歌后」閻荷婷就分析說唱那其中的花腔不應只是著重在唱高音,而要能夠傳神地表現出像海潮一般一波接著一波、層層推進的那種律動和層次感。我認為他說的很對。那高低起伏的旋律線無非是模擬波浪高低起伏的形態所設計的,而其中許多一瞬跳高的音階,也傳達出海燕凌空高翔、悠然穿梭的意象。唱這首歌,除了技巧上要能夠像海燕悠然自如的高低飛翔之外,最重要的是這首歌要傳達的意念;作曲家陳歌辛的長子陳鋼先生在書裡引用他父親對這首歌的自述:「《海燕》一歌,是受魯迅詩歌:『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影響,海燕迎風暴,聽驚雷,無所畏懼,渴望光明」;陳鋼先生如此評論道:「充滿海燕翱翔的自由精神和不怕『烏雲密佈,天空無光』而伴著潮聲和雷聲的吼叫繼續高唱的大無畏精神」,我想,這是這首歌最好的註解了。因此唱這首歌,歌聲必須能夠傳達出一股剛毅的意志和激情,在運用自如的技巧中恰如其份地體現情感的張力,這首歌難,也就難在這裡-游刃有餘又得表現出剛勁。曾經聽一些聲樂歌手或流行歌手演唱這首歌幾次,但大部分的情形都是唱得柔而不剛,氣氛詮釋平淡;不是技術掌握不足,就是太顯技巧,聽上去頗匠氣,忽略了「以情帶聲」的原則,聽不出他所耍弄的花腔有何用意,有的甚至畫蛇添足地在高聲區多賣弄幾串空洞的裝飾音,不自覺地損了這首歌的完整性,詮釋得令人無法滿意,其實主要就是都抓不到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東西。當時非常年輕的李香蘭,最大的本錢就是富有一股激情。在那個備受外侮和壓迫的動亂時代,李香蘭和陳歌辛有著一樣的時代感受,胸中無不潛藏著一股壓抑已久、呼之欲出的悲憤之情,以及對光明、對希望的熱切渴望和追求。這種剛勁的意志,透過音符和歌聲,深切地迴盪在一個大時代的洪潮裡,令後人深深景仰和悸動不已。
2008-06-19 14:34:25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