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11 12:50:29| 人氣7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獨立評論:什麼是中國的經濟炸彈 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獨立評論(483):什麼是中國的經濟炸彈

中共各級官員層層扒皮 把人民的錢撈進腰包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獨立評論節目的很多重點是談中國的經濟問題,我們在評論中國經濟問題時,很多次都談到了中國經濟面臨著重大的隱患,經濟炸彈隨時會引爆,今天我們就談一談什麼是中國的經濟炸彈。

草庵:很多人在談到中國經濟炸彈是1,都的談到了危險的土地財政,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地方財政在稅收中的分成太少逼得,這是絕對的謬誤,首先,中國的稅率已經是全世界最高之一,據說排名第二。但是幾乎沒有提供什麼像樣的福利。所以地方財政的費用是肯定夠用的。我們從各個地方政府豪華辦公樓、豪華汽車、大吃大喝、高額公務員福利等現像看,也絕不是缺錢的樣子。中國現在的制度,稅收的稅率固定了,可是許多行政收費卻可以隨意增加。賣地的錢更是可以隨意增加,不受任何約束。於是,地方政府充分利用這個漏洞,大肆斂財。 ——因為收的越多,他們能花的錢就越多。所以說,關鍵是地方政府花錢不受監督,分稅制後,地方政府能收到更多的錢,就能花更多的錢。中央是不管了,而地方上的人大根本沒有能力和權力去監督地方政府的開支。

伍凡:在正常國家中,任何政府的開支都要受到議會的嚴格監督,防止他們亂花納稅人的錢。地方政府即便收來很多稅收和費用,也不能亂花。要通過各種方式返回給納稅人,——退稅或增加國民福利。於是,地方官員並沒有為政府機關大肆斂財衝動。可在中國,許多地方政府單位,就如同一個獨立經營、核算的公司。官員就如同是經營公司的老闆,掙得越多、就能花的越多。當然,掙錢、花錢是沒有止境的。於是,在中國出現了這樣的奇怪現象,一方面,各個部門都大叫經費不夠用,利用手中的行政審批權力、處罰權力從經濟體系中吸血。另一方面卻起高樓、買豪車、高福利。一方面,經營環境由於官僚集團的吸血而惡化,經濟發展乏力,特別是實體經濟萎縮。另一方面官僚集團為了政績,又到處建設「鐵公基」強行拉動GDP。為了籌集「鐵公基」建設的費用,又不斷從經濟體系中吸血。

草庵:更嚴重的是,許多地方政府官員在這樣的一手大筆收錢,另一手大筆花錢的過程中,迅速腐敗,為自己個人積累大量的財富。財富迅速聚集到少數人手中,導致財富兩極分化、民怨沸騰。國家統計局近期發佈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其中,第二季度的GDP增速比第一季度下滑了1.6個百分點。而近一個多月來,從中央決策層、地方政府官員到經濟學界,幾乎都在圍繞第第二季度GDP增速可能下滑「做文章」:高層為此不惜再次放鬆剛試圖收緊的擴張性政策,地方政府藉機試圖回逼房地產調控政策鬆動,經濟學界則熱衷於討論中國經濟「會不會二次探底」。

伍凡:實際上,如果僅看第二季度GDP增長,增速仍然高達10.3%,是兩位數,肯定屬於高速增長,而且高於年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全年8%左右調控目標,同時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絕對是最快的。就因為與一季度相比有所下滑,就引發上上下下如此焦慮,實在是有些令人不可思議。

草庵:今年3月23日美國著名投資公司GMO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國的紅色警報》。報告援引某位評論家的觀點,把中國經濟與好萊塢的驚悚片《生死時速》聯繫起來。說中國就好像一輛裝有炸彈的大巴在路上飛奔,一旦速度小於每小時50英里,它就會爆炸:「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低於8%,災難可能就會發生。當中國這部巨型機器最終停滯,這些投資者們就會從美夢中痛苦的醒來。」胡溫政府對二季度GDP增速放緩的焦慮來看,他們潛意識中的確已經把中國經濟看成了那輛「大巴」,一旦慢下來,就會引發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


草庵:所以,比討論如何防止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更為緊迫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經濟如何擺脫「生死時速」,使其增長速度即便有所放緩,也不至於引發「爆炸」?答案顯然是:必須拆除中國經濟這輛飛速行駛的「大巴」上的「炸彈」。事實上,這樣的「炸彈」並不只一顆,而是兩顆、三顆甚至更多。

伍凡:必須拆除的第一顆「炸彈」是觀念。兩種觀念必須反思:一是把「經濟增長」視為目標本身。經濟增長的目的最終在於百姓福祉。而不是一個沒有實質意義的數據。中國各級政府把GDP增長視為「目的」本身,甚至對增長的迫切性壓倒了民生需求。投資率一路走高而最終消費率不斷走低、勞動報酬佔總收入比例以及居民收入佔GDP比例不斷下降等現象,就是簡單的證明;二是認為只有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前提下才能解決其他矛盾。金融危機以來,各級官員對於為何要「保增長」給出的最能擺上桌面也最有說服力的一條是:「保增長就是保就業,保增長就是保穩定」。

草庵:實際上,中國GDP增長所帶動的邊際就業率在一路走低,「無就業的增長」已經出現。如果不通過結構性調整來解決,仍然沿用線性思維,那麼,未來要解決日益沉重的就業壓力,就必須不斷提高GDP增速,甚至每年增長十幾個點都不夠,這怎麼可能呢?同時,「保住了增長」並沒有「社會穩定程度的提高」,相反,依賴於土地財政與房地產經濟的地方政府,過去一年多為了保增長,製造了多少因徵地糾紛而起的群體性事件?

伍凡:來自於利益尤其是既得利益的考量是必須拆除的第二顆炸彈。觀念有時只是「表」,利益才是「裏」。不少官員、部門或集團關心GDP增長,害怕GDP往下掉,真正的原因是害怕既得利益受損。比如,目前有一種很強大的聲音試圖把二季度GDP增速下滑歸因於「房地產調控誤傷了經濟」,背地裏就是由地方政府、商業銀行與房地產商組成的利益集團試圖操控輿論;在流動性(即市場上貨幣)很多的時候,正是腐敗官員及特殊利益集團大發橫財的機會。

草庵: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全球主要國家富翁財富急劇縮水,而中國在近10萬億天量貸款與4萬億財政投入之下,成為億萬富翁增加最快的國家,這不能不說是「另類」。現在納稅人有理由懷疑:在二季度經濟增長仍然有兩位數情況下,那些有能力影響決策的集團或部門不斷鼓勵宏觀調控政策維持寬鬆,到底有多少真想法在實現經濟高速增長?他們是否更希望在龐大的基建項目投資和房地產發展中實現「掌勺者多佔」?

伍凡:必須拆除的第三顆「炸彈」來自於體制。中央政府已經意識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解決中國經濟「生死時速」的必由之路。但是,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根本上還是依靠體制改革。各級政府官員的「GDP崇拜」根子在於分稅制背景下地方組織財政壓力很大,在於上級政府考核官員績效時指標倚重於經濟增長,還在於「以行政手段推動經濟增長」時,權力可以通過與資本相互利益輸送而使官員得利。因此,推動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的政治體制改革,必須盡快建立起以「百姓福利最大化」而非「GDP增長最快化」為目標的讓人民滿意的政府,才能使中國經濟真正擺脫「生死時速」。如果不進行真正的政治體制改革,中國內部的經濟炸彈就必然會引爆,到那個時候,不僅中共會滅亡,百姓也會在經濟上受牽連而遭殃。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暫時談到這裏,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草庵:再見。




其他推薦:
《神韻》2010全球巡迴演出

全球社區!分享你我的生活!

真善忍國際美展 英國鄧迪市展出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邱比
人氣(7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