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3-31 00:49:19| 人氣3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勿忘1948「長春圍城」--從伊拉克副總理的一句話談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月無光」-------人民永遠是戰爭的受害者 兩岸應以歷史為戒-----
-------------------------------------------------------------------------------------------------------------------------------


早在台北時間二月七日,伊拉克副總理阿濟茲就向聯軍叫陣,警告一旦開火,聯軍必遭重創,場面將有如二戰時期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阿濟茲這一席話,令筆者思緒勾連到幾幕歷史現場。

回顧二戰當年,俄軍粉碎德軍大舉入侵,上演「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和「列寧格勒保衛戰」兩大悲慘戰役。前者以「巷戰」聞名,歷時約五個半月;後者以「圍城」震世,俄國軍民熬過了號稱九百天的包圍,創下現代戰爭史上最長的圍城紀錄。

若把巷戰和圍城作一比較,圍城的恐怖不下於巷戰。簡單來形容,巷戰之激烈,是「大不了一死」,圍城卻是「生不如死」。當一座城鎮陷入敵軍的重重封鎖,如果拖延太久,民生物資短缺的過程中,日復一日的絕望氣息,人民或生存意志遭瓦解,或人性扭曲而犯罪,或荒涼或混亂,挨餓或受凍而死的人數也隨之攀升。以「列寧格勒保衛戰」為例,列寧格勒縱然得以解圍,慶祝勝利的同時,人口竟減少了六位數。

如果聯軍對巴格達等城鎮久攻不下,就算進行長時期圍城,聯合國的人道救援也將入城,應不致發生「列寧格勒保衛戰」居民活活餓死的慘狀。不過人道救援能發揮的功效畢竟有限,長期圍城對人民經濟活動勢必帶來困難和痛苦。其實,自第一次波斯灣戰爭至今,美國對伊拉克發起的經濟制裁,這種長期封鎖,無異是廣義上的「圍城」戰法。

在中國現代戰爭史上,著名的巷戰有八年抗戰的「台兒莊戰役」,至於可怕的圍城之役,只因「往事不堪回首」,過去政府隱而不談,國人較為陌生,那就是國共內戰的「長春圍城」。當時解放軍從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四日開始包圍長春,到十月十九日長春解放,共歷時約五個月。期間長春在重圍中孤立無援、突圍無望,糧食等物資貧乏,百姓遭到空前浩劫。

國人對戰爭似乎較為欠缺感覺,在此筆者將「長春圍城」這段史實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以下的史實來自一本《遼瀋戰役親歷記——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長春圍城」屬於遼瀋戰役的一個戰場切面。本書是解放後共產黨所主持的一項文史工程,由「中國文史出版社」發行,擲筆人均是戰場上倒戈、投降、被俘或與解放軍達成和平協議的國民黨高級軍官(部份為高級政府文官)。作為長春血淚的見證者,他們一筆一筆的寫下親身見聞。摘錄如下:

一、 鄭洞國(第一兵團中將司令官;駐守長春的最高指揮官):「城內餓死的人越來越多,有的在路上走著就倒下去了。有些街道,死屍橫陳,無人埋葬。甚至曾發生賣人肉的慘事,當時也追查不出是誰幹的。此外因吃豆餅、樹皮、草根而生病的人就更多了。悲慘情景,目不忍睹,長春市變成了陰森森的世界。後來燃料也成問題了。我曾企圖在東郊開採煤礦,在解放軍的阻擊下,當然沒有成功。市內曾發生砍樹木、拆房屋、挖馬路(取瀝青作燃料)準備過冬的情形。我雖有命令禁止,但在那種情形下,命令等於虛文。我當時的心情是很痛苦的,自知前途茫茫,又不能不假裝鎮靜。當時我眼中的太陽,已失去了光芒,我真正體會所謂日月無光的滋味。」

二、 曾澤生(第六十軍中將軍長):「老人餓死在道旁,小孩子成群地在垃圾堆裡尋食,為了一張腐爛了的菜葉相互拼命撕搶。長春已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三、 隴耀(少將師長):「部隊把軍馬都殺吃乾淨,士兵餓得頭昏眼花,因餓而病而死的不計其數。……各部隊為了保命,……派出搜購糧食的隊伍,強行搜劫民間稀有的糧食。……市區各公園裡,屍積成堆,臭氣熏天,……真是慘絕人寰。」

四、 任孝宗(少將副師長):「發行的鈔票完全沒用,一只金戒指只能換得兩個饅頭。飢寒交迫的慘狀,是前所未聞的。」

五、 史說(新編第七軍少將副軍長):「居民的糧食更成為問題了。夏天吃榆樹葉子,到了秋天,草根樹皮就無所不吃了。鄭洞國把中學生和小學高年級生編為幼年兵團,吃軍糧,以免餓死,但對一般居民卻毫無辦法。七月以後,他下令疏散,開放南向瀋陽、東向吉林市的兩條路口,放老百姓出市區。但老百姓到解放軍陣地要清查身份才能放行。在南郊和東郊兩軍陣地之間約二三至四五公里的空隙地帶(老百姓稱為真空地帶)裡,餓死病死的無法計數。還有臨時產生的土匪,劫掠難民的食物和財物,慘狀百出。有的父母逃出去了,小孩留在市內,慈善機關發動軍官去領養,哪裡領養得完呢?有人報告,某屠戶竟殺小孩賣人肉,我派人去查,說是警察局把屠戶抓去了,也不知究竟如何。……官兵個個浮腫,腳已難以走路。」

六、 龍國鈞(少將參謀長):「沒有存糧的人家,則變賣傢俱衣服。……有許多衣服傢俱不足而兒女又多的人家,就只有出賣兒女了。最初是有“人口市場”的,不久便只有賣方不見買方了。在這以後,在交通比較僻靜的街道口上,能看到三三兩兩的三四歲小孩,坐在道邊上哭著叫父母。……鄭洞國再三向瀋陽要求增加飛機空投糧食,……後來平均每天投糧不到二千斤,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因為空投糧食,長春還發生了一些不可想像的慘劇。不少居民坐在家裡或走在路上,大米包突然掉下來了,屋頂砸成大洞,人被砸死。真是禍從天降。有時候大米包落地破裂,居民便蜂擁上來搶米,任憑軍隊開槍也嚇不散。更有使人哭笑不得的是,鄭動國原規定兵團部收集投下的糧食,統籌分配各部隊,但每當飛機來的時候,各部隊便升火燒水,若米包僥倖落到附近時,等收集人趕來時,生米已變成了熟飯。」

七、 姚鳳翔(上校團長):「有的小孩,父母死去,而被遺棄路旁無人過問。我曾親眼看見一個小孩被蒼蠅叮滿一身,躺在路口等死的慘狀。」

八、 尚傳道(長春市市長):「從八月一日起強制市內人民出卡,不准再從卡哨外進來,……開始強迫疏散人口以後,市民因輾轉餓死在卡哨內外中間地區的,日有增加,餓殍載道,白骨累累。……幾乎每家都有親人死亡。」

長春當時究竟死了多少百姓?因為連年內戰,在被包圍之前,人口就已大量遷出,圍城之前約有十五萬人,長春解放時僅剩五、六萬人。另一說法是圍城前有二十萬人,死亡十二萬人,其中解放軍進城後在卡哨內外,就掩埋了八萬具屍體。無論哪一項數據才正確,都足以叫人驚嚇。戰爭給人民的迫害如此顯著,盼美伊早日休兵,並也期待海峽兩岸真正的和平,勿忘「長春圍城」。

(張萬康寫於2003年3月30日晚)

台長: 張善美
人氣(3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