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08 03:08:00| 人氣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爸爸媽媽不偏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原載1992. 02. 16 世界日報】

小時候,有一次,父親有封重要的掛號信要寄,他問我們三姐妹:誰去幫爸爸寄信?大姐自告奮勇拿了信就去巷口的郵局。一會兒之後,回到家裡,父親問:收據呢?姐姐茫然地說:什麼收據?原來姐姐只問郵局寄掛號要多少錢,然後買了郵票貼上就投入郵筒了。父親花了好幾個鐘頭的工夫,才把那封信自郵筒中追回來,他一到家就開始教訓我們三姐妹。我奇怪地問:信是姐姐寄錯的,干我什麼事?

也許是頂撞了父親,他一股腦把氣全發到我頭上,那時正是吃晚飯的時候,我被父親罵得大哭,根本哽咽地嚥不下飯,到後來,連姐姐都看我哭得可憐,她含淚向父親求饒說:「爸爸,信是我寄的,您罵我吧,不要再罵大妹了!」

這種事情不只我家有,大概每個家都曾發生過。我曾和一個朋友聊起自己的童年,問他印象最深刻的事,他就說起小時候的冤枉事──

他家有三兄弟,他是老么。有一回,二哥因為討厭家裡的女傭常把好菜自己吃了,還向他們的媽媽告狀說三兄弟頑皮,找了個沒有大人看到的午後,把女傭的衣服剪了個洞。女傭向他們的媽媽報告,媽媽先拿著家法問三兄弟:誰做的好事?家法當前,哪個孩子敢承認?於是媽媽二話不說,從老大打到老三。朋友說,細藤條打在身上,立刻紅腫起來,痛得要命;她邊哭邊告訴媽媽,是二哥剪的,媽媽根本不聽,還是只顧打,不理是非。他說,他一直記得那頓打。

我們父母輩那一代的人也許很多人曾受祖父母輩的偏心或冷落,吃足苦頭,於是總是很小心地維持著公平、不偏心的形象,深怕哪個孩子感覺不被重視。我們這種從小冤枉挨打無可計數的小孩,就成了「絕對公平」的「幸運者」──父母眼中的幸運兒。

幾個星期前,我在紐約時報教育版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它的題目是「公平考量而非公平對待」(Equal Consideration, not Equal Treatment)。文章中說:很多父母以為對孩子要一視同仁,因此買禮物或玩具,一定一個孩子一份;如果老大過生日時有個派對,老二生日時絕不能少……。這樣固然不錯,但很多人將此原則引申為:孩子爭吵打架時也必須一視同仁都給一頓打,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先打了再說,還振振有辭講道理:一個巴掌不響。兒童教育專家說,一個不偏心的家長是考量到每個孩子有其不同的個性與需要,根據孩子不同的發展給予不同的教養方式或引導。在每個孩子身上所花的心思與考慮應大致相同,但不要強求齊頭式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

可想而知,我看到那篇文章時是多麼「心有戚戚焉」了。然而,我仔細想來,覺得體會每個孩子的不同個性其實並非易事,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相處溝通才可能;而找出適合這個性的一套教養方式,也許更要投注無數的心力吧!現代人多半忙碌,即使子女數目減少,究竟有幾個家庭能做到這樣的理想呢?

理想雖不易實現,總還是指出了一條道路供我們去努力。下一代雖然未必比上一代幸福,可總不能故意去重蹈上一代的覆轍吧?我是這樣自勉著。

想起家姐自小個性溫婉,很能隨遇而安,我年少時則剛直,非弄清是非善惡不可。我們這樣截然不同的個性,居然在同一根棍子下平穩地走過來,那年代的孩子可能真是比較好造化吧!

台長: KYF
人氣(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