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15 22:59:59| 人氣2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徐老師一對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徐老師您好,您的考題,學生貼在專欄,敬請指正,不懂、瞎掰或誤植之處,請老師海涵,並多指點一二。謝謝。


一、伊朗球員的個別能力有沒有比中華隊好?

相差不多,但伊朗的防守意識和專注力,比我們突出。中華隊打不出EO,打不出速度和反擊,更打不出徐老師所謂的轉換快攻,問題之一在於伊朗的防守意識完整,他們在中華隊下籃板後開始壓迫,並積極回防,讓中華隊打不出EO和速度,並拘泥在系統戰,又打不出節奏,只能淪於單打獨鬥和切傳機遇,進攻完全失調。

EO發揮的重點之一在於傳球取代運球,更快、更有侵略性,但伊朗在前場壓迫中華隊非常成功,加上中華後衛第一時間運球多於傳球,又多拘泥在系統戰,反而找不到我們的進攻優勢和節奏、習慣。

二、伊朗球員的得分絕大多數是不是都在空檔下得手?而他們的進攻體系是以那一種為主?

應該是大部分,包括快攻、外線跳投和內線策應,伊朗在戰術執行和團隊上,比我們出色。進攻系統伊朗是以EO為主,利用後衛快速推進、突破,空檔就砍,9 號的外線,有一半以上是EO,一個短傳,就在45度角發砲,讓中華隊防守時措手不及,至於9號利用戰術跑出來的空檔,我印象中是不多。

我認為,中華隊進攻打得太複雜,自縛手腳,EO是愈簡單愈好,有空檔就砍,手氣一路不順,就暫緩,調整手氣和節奏,利用快傳取代切入,可能會更好。
但,中華隊在空手球員的相互掩護上,做的不夠,也沒有取得效果,以至於不論是控球後衛、高位中鋒持球時,進攻節奏和路線一直受困。

三、中華隊的得分是不是多數是由戰術引導而得?可是在第三節以後戰術被拆穿後就不靈光了,因此第三節以後進攻呆板;這是做固定路線的戰術、以及球員個人能力不佳所致嗎?

不是。

整場比賽中華隊的系統進攻,都不順暢,戰術打得太複雜,球員執行太呆板,執行能力不佳,伊朗防守奏效,都有關聯。

伊朗的防守,很用心,從中華隊下籃板後的壓迫開始,到對控球員的壓迫,做的很徹底,因此中華隊打不出速度和反擊,更沒有EO的機會。

我認為,當上半時比數為28:26時,比賽幾已確定淪為防守戰,而且中華隊內線,一對一可以守住,籃板也不會太差,系統進攻一直不順時,不妨讓田壘去打三號,啟億打四號,找一些創意,出奇致勝。

四、中華隊的阻運(stop the ball)不當(都站原地想抄球,以致被過人),因而多次反被伊朗做以多打少的快攻失分共12分,這是誰要負責?

那種快攻,是中華隊失誤或長籃板,導致伊朗有快攻機會,是很傷,但我不認為是什麼責任問題。

中華隊在停球(徐老師所謂的阻運)防守觀念,還有進步空間,但基本意識有了,被過還好,因為並不是被突破分球或長驅直入,但伊朗後衛過人後,一個小短傳,射手在外圍出奇不意的發砲,突襲成功,這才是重傷,也是中華隊在個人防守意識和專注力的不足。

五、中華隊的身體抗壓性差,以致多次多都做了「失去重心」快要跌倒的動作,卻因為不像在國內可以「買」到犯規,並且因而失誤掉球,這是誰的責任?

我在圓球專欄裡提過這個問題,球員要了解,教練要提醒,這是應變問題。在卡達這招己經無法奏效,就是要打得穩,表現更強悍、穩定,但從頭到尾,中華隊還是習慣在壓迫對抗中,表現失去重心和被侵的樣子,導致失球,這是不夠聰明。

當然,中華隊的強度,還可以更強一些,這可以再要求。但我不認為是對抗性不佳,導致的結果。

六、你認為中華隊的幾位球員特色發揮了幾成水準?為什麼發揮的不好?

這很難說明。我只能簡要提出,
楊敬敏:ok了,他的表現已夠水平
楊玉明:一路被緊咬,未能脫困,這部分牽涉到戰術和團隊搭配問題
田壘:夠積極,很關鍵,也表現出個人潛能和天分,夠水準了。但他的發揮還不盡理想,可以更好,失誤過多,不擅切入、傳球、處理球,沒有過人急停、中距離跳投的意識。田壘是中華隊的核心,尤其是在少了陳信安、張智峰之後,田壘當然責任更重大。
李學林:用太少了
陳志忠:發揮差不多,可惜當日手感不好
李啟億:應該賦予他多投籃的空間,他幾乎第一時間持球,都沒有瞄籃的意識,只想著策應和系統戰
曾文鼎:發揮不夠,他在高位持球、策應,幾乎沒有侵略性,低位沒有擋切,外圍又被壓迫,使他屢屢受困

中華隊發揮的不夠好,我認為是打法太僵,太拘泥於系統戰,加上球員得失心重,壓力大,教練團也顯得太過保守,但伊朗的防守夠水準,夠聰明,也是主因。

EO是愈簡單愈好的處理球、傳球、空檔出手。

這一點,我認為伊朗拿捏的比我們好,戰術最終是簡單的好,太複雜,太講究系統,反而發揮不出中華隊的速度和特色


七、中華隊自從第二季SBL結束後的集訓到瓊斯杯、美國的移地訓練、韓國與大陸的以賽代訓等,讓三大主將不能參加「重要球賽」,以致亞洲杯又跌落到八名之外,請問:這是籃協或誰要負責?

整個環結,都有問題。

但,中華隊球員的努力、投入、拼戰,教練團的負責、認真、付出,都值得鼓勵和肯定、支持。賽後檢討,則是另一個層面的事。

我們在外圍看事,品球、談球都很容易,但必須更客觀、審慎、視野寬廣,不能本位、自我。

文爺所謂的運科,的確很深奧,但我個人認為還好啦,並不需要那麼學術、科學,南韓移訓的強度夠,但中華隊在個人能力的提升與訓練上,也要強化,只要能仔細的部署備戰計畫,去蕪存精、讓移訓免去勞頓,強度訓練比賽控制在10到15場,並視比賽,調整狀況,我相信也是足夠。

像今年的移訓,又冗長、又勞頓、又密集,沒有計畫和篩選,並確定主要、次要目標,實在是土法煉鋼,需要檢視與改進。

至於傷兵,我認為球員、籃協要有目標和計畫,並了解階段性任務,不該冒然,不是什麼比賽都要精英出擊,亞籃、亞運才是重點目標,這是要被建立的基本觀念和意識,也是選才、備戰、整編和調整的焦點。

台長: 最愛亞軒a阿幹
人氣(2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