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05 09:13:22| 人氣8,40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導正幼小的孩子說謊與偷竊的問題

推薦 0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總歸一句,孩子從小就要多去瞭解孩子的身心理變化與需求及想法,況且又是隔代教養會更難,說真的這樣的孩子缺乏人的關愛.瞭解.同理心!!

另父母呢?孩子最重要的父母呢?如果真的父母無法給予孩子,那就真實的告訴孩子,不要讓孩子做更多的幻想!!!
------------------------------------------------------
應對孩子說謊全攻略

  在日常生活中,小兒『說謊』的情況十分常見。導致小兒『說謊』的原因通常有下列幾種:

  1、認知能力的發展未臻成熟

  孩子年齡小、個子小,他所觀察、體會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樣。因此,他說的話有時就會顯得很誇張,例如:『我家裡有一個像房子一樣大的球』。

  2、為了引起注意

  孩子有通過別人的注意來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經歷中,說謊比較能引起成人的關切,孩子就可能用這種方式來引起他人的注意。

  3、父母的教育不當

  幼兒模仿性很強,父母的不誠實行為,不僅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會在他們的心靈播下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種子。

  4、容易受別人的暗示

  家長不能用暗示性的提問口氣問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玻璃彈子吞進肚子裡去了』?這種暗示性的提問,很多孩子會回答『是的』。如果你耐心些問孩子『彈子哪裡去了』?孩子會指著桌子底下告訴你『彈子滾進桌底下去了』。

  5、為了達到某種願望而說謊

  有時,小孩子常會把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得到的。這是由於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發展尚不完善,因而產生了『幻想』,並非真在說謊。

  6、為了逃避某些事

  有時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願去幼兒園,就會說『我肚子疼』。

  7、因害怕訓斥、打罵

  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便要罵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罵怕打,便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這種掩飾得到父母或教師的寬恕,於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錯事時,便再說謊來求得寬恕了。

  任何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說謊,更不會鼓勵孩子的謊言。但是,怎麼做纔能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又不縱容孩子說謊呢?

  讓孩子不說謊的9條建議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樣,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謊話和借口。

  2、父母與孩子間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誠實的前提條件。讓孩子知道,即使他說了謊,你還是愛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3、一旦孩子說了謊,要與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用哪些更好的辦法代替說謊。

  4、不要用嚴厲的懲罰來威脅孩子,這個辦法往往會讓孩子說更多的謊,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發現。

  5、如果你發現孩子說了謊,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責或教訓他,最好是另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單獨與孩子談。

  6、大多數情況孩子是因為害怕受到懲罰而說謊,所以要讓孩子盡可能說出為什麼怕父母知道,這樣你纔能知道孩子說謊的原因。

  7、平時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對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實際,孩子做錯事,要作調查研究,鼓勵孩子建立正向的行為。

  8、如果孩子勇於承認自己做錯了事,請馬上用比較特別的語言表揚他。

  9、如果孩子還是一再地說謊,而你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話,最好是找兒童心理專家幫助你。

  各年齡段孩子說謊的特點

  ▲2-3歲幼兒的『說謊』特點

  『說謊』在3歲以下的幼兒中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現象。這時孩子基本上不可能分辨出自己是在說謊還是在說實話。孩子的那些無傷大雅的謊言可能源於活躍的想象力、健忘等原因。

  ▲3-4歲幼兒的說謊特點

  這時的孩子,說話時會不加思索地脫口而出,講不符合實際的假話。經研究,這些多半是為了實現某些願望所致。初次說假話,經教育後一般就不會再發生。但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引起孩子繼續說假話。

  ▲4-6歲幼兒的說謊特點

  這個時期的孩子因害怕受罰而試圖欺騙,謊話成了保護傘。父母與其發怒,還不如利用這個極恰當的機會跟孩子一起討論撒謊行為及由此引起的後果。這是幫助孩子分辨真實和想像的最佳時期,比較容易養成誠實的好習慣,並將影響他的一生。

  ▲6-12歲兒童的撒謊特點

  6-12歲是個『理智的年齡』,兒童在智力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他的最大發現是:大人們在覺察方面的缺陷,懂得了諾言的用途。他們一味地撒謊有時是為了好玩、吹牛、避免報復等,但更多地是為了應付進入少年時期的壓力:考試成功,做個好學生……只要達到父母的要求,不讓他們難受,與他們期待已久的形象相符,一切都在所不惜。父母這時可以告訴孩子誰也不會相信他的自吹自擂,學習成績是客觀事實。父母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找到他想掩蓋的創傷並設法醫治。

  小貼士:

  ▲分清孩子的想象和說謊

  想象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智慧,尤其是孩子想象力更是豐富,但有時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各種想象和說謊混為一談,而責怪孩子這是很不公平的。

  當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向你述說一個並非真實的故事,或者敘述一件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時,這並不是在說謊,而是孩子的想象。有時孩子的情緒還把他所想象的事物當做了現實,因為這時的孩子還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現實之間的界限。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千萬不要隨便責怪孩子,以免壓抑了孩子的想象力,並且還會妨礙孩子的心理發育。

如何處理孩子的偷竊行為

偷竊的原因

朋輩的影響:孩子會為了得到朋輩的認同和崇拜而去偷竊。
英雄感的驅使:孩子會透過偷竊來證明自己的膽色和能力。
刺激的尋求:孩子會因為喜歡刺激和冒險而去偷竊。
物質上的引誘:孩子會為了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要而偷竊。朋友有的,他們也想有。
情感上的缺乏:孩子感到被家長忽略,會利用偷竊來填補他們渴求的愛、關注和讚賞。
報復的心理:孩子可能利用偷竊來激怒家長,令他們難堪,以表達自己的不滿。
家長貪圖互助影響:有些家長自己也有偷竊或瞞騙的行為,令孩子「有樣學樣」。

處理方法:

家長如發現孩子有偷竊行為應:

1.盡量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避免過度震驚,憤怒或感到絕望。
2.不要把孩子的偷竊行為看作自己個人的失敗。
3.你可明確地表示對偷竊行為的不認同,但要避免將事件誇大,例如把孩子視為罪犯處理。
4.過份強烈的反應,會令孩子覺得他所犯的事是無法補救,這樣可能引致極度的內疚並會嚴重破壞你與孩子的關係。

在處理孩子偷竊行為時,家長可考慮採取以下列措施

1. 要求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最合理的懲罰為著令孩子立即歸還不屬於他的物品,並向物主道歉或作出相應的金錢賠償。
例如﹕
如果孩子在店鋪取了文具,家長應立刻陪同孩子到該店鋪親自退還那些文具給予孩子即時及適當的處分是重要的,因為這樣做孩子才會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上責任。
2. 明確指出偷竊行為的不是﹕
除了要求孩子作出補償外,家長應訓示孩子偷竊的嚴重性,讓他們知道偷竊行為是不正確和不被接納的。家長應指出偷竊行為帶來的不公平,向孩子解釋尊重他人財物的重要並讓孩子思索別人對偷竊者的觀感。
家長可用下列的問題,幫助孩子體會別人的感受:
「如果別人取去你心愛的物件,你會有甚麼感受?」
「如果你現在通知銀包的失主你找到他的銀包,你猜失主的心情會怎樣?」
3. 分析孩子偷竊的原因:
孩子一般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偷竊,作為家長,應根據所得的資料,分析孩子偷竊的原因。如能明瞭孩子偷竊的動機?家長便能更有效地防止他們再偷竊。
4. 有效的監察:
家長應提高警覺,不讓子女再有偷竊機會。
有需要的時候,家長亦可考慮查看子女的衫袋或房間,直至偷竊行為不再出現。研究告訴我們如果行騙、偷竊及說謊等行為被發現的機會高,他們犯事的次數便會相應減少。

別忘記﹕當孩子犯錯時,他是極需要你的關懷和支持。

台長: 鵝爸爸_大衛
人氣(8,404)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0~7歲育嬰寶庫 |
此分類上一篇:幼兒自然科學與數概念之數學遊戲~對對碰

芊&俊的媽
謝謝分享囉!
2011-01-10 23:17:41
兒子ㄨ2 的MaMa
謝謝分享~
2011-02-08 02:35: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