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31 10:52:13| 人氣2,2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練功時的細微體驗:梳理身體的肌膜,肌肉及內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年時把林兩傳老師的講義拿出來仔細體會,真的很感謝他花了那麼多時間把練習內精的心得跟治療傷科的經驗相結合。而且不吝的寫出。在多年後複習時,才慢慢體會他寫時的體會。相信他現在功力更是精進,非常懷念過去有那樣的機緣跟他練習,讓我對太極拳有深刻的認識。

後來聽我的學生前去看診,現在林老師的診更難排了!

其實我深深體悟到一位可以治人疾病的中醫師是可遇不可求的。

以下是林老師部分的文章,底線的部分是我的心得。大家參考。

太極功法時,則要求每個動作,都要清楚的看見、觀照到身體的每個細節,務必要每部份的伸屈肌都處在近乎等張力的狀態,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對於全身有一種透明澄澈的掌握感。

心得:因此練習老架時,不能用次數來計算,而是要用到位來衡量。我比較建議練習時必須要越練越慢,要能體會到身體內部呼吸、肌膜、肌肉的收縮來完成身架的變化。外型是身架推動而成的,所以外部肌肉一定是由內部氣勁推動出來的。因此老架只會愈練愈慢。

而能夠掌握這種感覺,是要有師父在旁邊,不斷提醒你,那裡沒有鬆,那裡用力了,才能逐漸打破原有身體的使用習慣。 這種聽身體活動動態的能力,是要花很多時間去練習,養成,固定的。因為我們大腦通常把這種本體覺受忽略了,現在要重新找出來,需要很多練習,拋棄固有習慣靜心感受,才能逐漸掌握,就道家術語來說,是練習一種“動中定”,有定才能從成千上萬的感覺訊息中,找出本體覺。而且大腦因為從不習慣去在自覺中分析應用本體覺,所以我覺得需要長時間的養成,正是要大腦能逐漸形成新的神經回路,形成新的神經運作方式。

心得:我很感謝每天都有教拳的機會,也就是透過每天的思考練習,所以每次作看似外型相同的動作,體會都有不同。這樣的連結,假如只是抱著每週動一次的心態,其實運動效果不如去跳有氧舞蹈。這樣的身心靈的感知連結,必須每天長期的閱讀、練習、思考才會有所體會。

 練習久了,逐漸會聽,才體認到身體一些以前從未知曉的連貫和運作方式。我們對身體的使用,都是以肌肉的主動性為對象,而太極功法是以筋膜的被動限制性為運作的主軸。筋膜是一種不可收縮性的保護、支持結構,如果肢體內的肌肉收縮不平均,則筋膜就會受到某種程度拉扯扭轉或繃緊,這種拉扯在一般人身上到處都是,但因為不太會造成生活困擾,所以大家都不在意,因此大腦對這種訊息都過濾不給回應。

但練太極功法依靠的就是這種筋膜張力。所有的動作,必須保持著肢體內部的筋膜張力均等,也意味著肌肉處在一樣的收縮狀態,而且這種張力由腳到身體到手部都一樣,形成一個綿延不斷的張力線。 太極功法這種特質的好處有幾個。第一是真正的能夠疏理身體內部的所有障礙,疏理肌肉、筋膜,所有的黏著或積聚會被清理。

心得:上述的感覺就是懂勁的階段了,懂勁不是會打很多套路,而是要了解如何透過丹田呼吸來引動身架的變動及姿勢的調整。瞭解這些透過呼吸帶動的內部肌肉的收縮、放鬆,自然可以達到梳理身體的效果。所以懂勁過程是不用練太多拳架的,因為式子感覺起來只有角度跟名稱的差異。練習效果與練拳速度及套路多寡成反比。我覺得2個小時練一個勢(就是好幾個式組合起來)差不多。

 

台長: 新北市太極經絡養生協會
人氣(2,2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人生 |
此分類下一篇:你運動對了嗎?轉載自林兩傳醫生的運動相關文章
此分類上一篇:老實練拳:丹田內轉所帶動的公轉自轉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