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22 08:04:18| 人氣5,5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為何要練馬弓馬步足:足纒絲勁的實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練習陳氏太極拳最重要的莫過於馬弓馬步的練習了(不管是資深或初學).練習方式分成幾種
-定步練習(務必馬步落穩三秒再擰)
-前進後退步練習(務必配合數息)
-定步帶手練習(由腿要帶手)
-定步推手練習(含胸,拔背,沉肩,墜肘)
 
因為這是基本功的菁華,一旦開始帶入拳架時便必須式式馬弓馬.
 
進一步練習就是腰走下弧,扣腳,落胯,手的部份就帶上纏絲.
凡事練習過推手及奪槍,必定會感受到足纏絲的內勁會很快的破壞對手的重心.
如此大家便會體會到陳氏太極拳所謂的式式可用,招招養生的說法不假!
 
為了讓大家了解馬弓馬的足後跟擰勁的運行,茲將勁路的走法分述如下:
 
大部分人練習時都以為只是收收腳跟,有想到就作,沒想到就算了,不知道這功法雖然難練,但是對全身的健康有莫大的幫助,以下為摘自於陳氏太極拳圖說的說明,加上一些個人的淺見:

腳趾腳掌摳住地,湧泉要虛,不虛則腳趾不着地,用不上力,是為前後實,中間空虛。

腳勁由腳底湧泉(腎經)、腳大拇指(隱白、大都:脾經)上行,外腳踝向裏纏(三陰交),斜形而上,過足三里(胃經)到血海(脾經)至大腿根(脾經、衝門)。

左腿內勁渓亦然(這是重點,因為動作時多是顧右不顧左,當左腳行外纏向右時,右腳若無內纏則會向外翻),兩腿勁同時往上纏至會陰中間中弦而止。

蓋二勁對頭是其結穴,此處為腿勁歸宿。腰勁稍往下降(指落胯回正),降至腿跟,撐開勁自圓,腰中要虛,一則上下皆靈(指下盤穩如泰山,以腰為軸,上半身輕柔如楊柳)。

此為陳氏太極拳最經典的足後跟擰勁的操作方式,步驟雖然繁複但是若可逐步鍛鍊,對腿腰、落胯、下半身及上半身的協調順逆協調,將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練習時必須土法煉鋼的用弓馬弓的方式逐式以擰腿方式練習,由高架慢慢練到低架。練習時會覺得大腿內側非常酸,瓶頸在於胯的筋絡沒拉開導致無法下落及活動不靈活,因此必須輔助練習劈腿及開叉的拉筋練習。

關於實證,練習足後跟擰勁的效果如下

-初期時大腿內側很酸,(注意膝蓋不能移動,假如會痛就是做錯了)

-大腿的經絡會慢慢的與小腿的經絡連結

-內胯肌肉及經絡的甦醒,此時只要擰個5分鐘,全身發熱,汗會從背脊的督脈發出來.

-連結小腿,大腿,內胯,任督經絡到中府,進行手的纏絲練習.開始會體會到內勁由湧泉上提到少沖,中沖,少商感覺.

-然後開始練習丹田貼命門,由腰胯將足跟纏絲勁帶到手指.

此時推手時可以明顯的分辨出,勁氣是到了腳底、腰、胯、背、膀、手指。

或許沒練過的人會覺得很神奇,可以有搭過手的人就會覺得就是如此。

大家好好練習吧!加油!

 


台長: 新北市太極經絡養生協會
人氣(5,5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太極經絡 |
此分類下一篇:斜形及摟膝抝步: 練習到十四條經絡的套路
此分類上一篇:陳式太極拳圖解心得報告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