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6 16:59:02| 人氣409|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50元買最後尊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什麼教育在台灣這麼不受重視?因為大家都有意見,大家都想要用自己的方法來教育下一代,但沒有想到的是,其實原來的教育體制和方法,可能是數十年來執行者的累積與改良之後的產物,其中一項是公費出國深造(台長只是舉例說明),也許用公費把人送出國的作法會被批浪費錢,但換來的是政府刻意培植在某專業領袖術業專攻之士用以執行國家重大政策,早期孫運璿先生是最好的例子之一,但現在不僅把這部份的經費刪去,且用愚民政策鎖國,造成台灣逐漸在世界汰舊換新潮流中失去原有競爭優勢,台長不禁想問,鎖國能再鎖多久呢?也許再過不久,台灣這個名詞也許從世界版圖中永遠消失。


本文摘自2007四月份遠見雜誌─洪蘭專欄
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餃子店的老闆常用舊報紙包冷凍水餃,我在煮餃子時,便順便看一下報紙,不浪費時間。

有一天看到一個讀者投書〈生命最後的尊嚴〉,原來一位男士失業,一家四口用100元過一天,這位讀者去他家時,偶然在他的撲滿裡看到一個50元的硬幣,就拿起來搖一下,男主人靦腆地說:「那是生命最後的尊嚴。」

當時,他並沒有聽懂這句話的意思,以為表示家裡還有點儲蓄,後來在電視上看到這位男士帶著孩子燒炭自殺了。

他去他家,看到那個撲滿空了,桌上有張發票:炭,50元。他才瞭解那天「生命最後的尊嚴」是什麼意思。

這真是悲慘,令人不勝唏噓,就像上戰場的勇士留最後一顆子彈給自己一樣,讓自己能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

翻過報紙,另一面是財大氣粗的大老闆擁著兩位美女,說他們公司尾牙花7億,頓時覺得這版面很刺眼,急忙跳過去,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再翻過去,看到今年花燈要花1.3億,政府要薄海歡騰、普天同慶。這時只覺得很憤慨了,人民已經在用最後的50元來維持他的尊嚴了,政府卻還拿著人民的血汗錢在做繁華的假象,像這樣的新聞,實在是看不下去。

政府的錢應該用在為老百姓謀福利上,最基本的福利就是人人有飯吃。飯都沒得吃,點什麼花燈呢?燈應該點在老百姓的心中,不管這個世界多黑暗,只要老百姓心中是亮的,這個國家一定有前途,假如表面上歌舞昇平,老百姓心中泣血,這假象又能維持多久呢?

務實的教育政策才能點亮心燈

從神經學上,我們知道要改正一個行為,不是說NO就可以使這個行為不發生,還必須找出要的行為,用要的行為去取代不要的行為。今天政府只是宣揚不要自殺是沒有用的,必須替人民找出一條生路,他們才會不自殺。

目前政府有兩件事必須要做,一是整頓治安,許多人被地下錢莊逼得走投無路,或一生積蓄被騙光而選擇自殺,政府應大力掃除詐騙和討債集團,先把前門的狼跟後門的虎去除,然後從務實的教育做起,給人民一技之長。

現在世界的潮流是非技術性的產業外移,移到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工資低廉的地方,剩下來的是技術性的產業,國家的經費應該投資到提升國民的技能上,以維持國家的競爭力。

但我們的教育沒有趕的上時代的需求,政府常說財政困難,要削減教育經費,關掉偏遠小學,但是卻有錢辦花燈來討好選民,專做煙花一現即逝的「燒錢」事,我們應該把這些錢用到基礎教育上,使國家強起來。

「富在山中有遠親」,當國家富強時,不論叫什麼名字都有人上門來做生意。莎士比亞不是說:「名字是什麼,玫瑰換成別的名字一樣地香?」

把納稅人的錢用到教育上,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冰島、芬蘭、愛爾蘭都是我們的榜樣,國家強了,人民有飯吃了,燒炭自然就絕跡了。希望在這新的一年,政府能以蒼生為重,用務實的行動,點亮老百姓心中的燈。

台長: 亞斯蘭空軍第一狙擊手
人氣(409) | 回應(1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生活小品 |
此分類下一篇:買園丁鞋穿的時候要注意!
此分類上一篇:祝各位看倌您新年快樂~

愛流浪的貓
哀~
看完這篇文章,也就知道為什麼現在那麼多水蜜桃阿嬤了!
這樣的事充斥在台灣的各個角落裡!
用50元來買生命最後的尊嚴.
我想我能懂為什麼一堆人被債務逼急了而自殺了!!
2007-06-26 18:13:34
小琳
我們所見略同!我家那一位唸大三的兒子常說:放煙火是在燒錢,富豪吃一口白松露是在吃房子,穿的衣服是在穿車子。
他常歎道「真是民不聊生」啊!
我也常常為那一些因為卡債、經濟不佳而燒炭自殺的人致意
他們的犧牲而喚起一些人在為許多窮人請命!他們是窮人的先鋒。
2007-06-27 01:26:44
亞斯蘭空軍第一狙擊手
其實卡債不見得是外人的錯,
欠錢者自己也得負上一些責任,

正確適當的教育可以避免很多悲據的發生,
但居上位者都不重視且帶頭作亂了,
社會風氣會改善才有鬼哩!

不過現在比古早時代好多了,
至少我們在這裡罵政府不會被抓去關,
不是嗎?
2007-06-27 11:47:03
日雙匕
打那麼多有什麼用?政府那群王八蛋{當然也是有好人,努力做事情的}也看不到阿......口矣 ps:貪污可以,但至少要做事情。
2007-06-27 19:27:03
h a n g
我哭了 ..
最後的尊嚴
可以笑著說 ..
2007-06-27 23:53:10
隨時變化中的~河馬
我想...這些高官...一直譁眾取寵...
要贏的的票房...
如果有人肯帶頭開始節省...少了煙火..其實一點都不會怎樣
不是嗎...少了花燈..又會怎樣呢....
不懂不懂
2007-06-28 03:49:51
亞斯蘭空軍第一狙擊手
日雙匕大大說的好呀!
我們寫再多也沒有什麼鳥用,
只能發洩一下不滿@@
政府真的做事太差勁了!
2007-06-28 08:52:25
hsieh
原來一位男士失業,一家四口用100元過一天,這位讀者去他家時,偶然在他的撲滿裡看到一個50元的硬幣,就拿起來搖一下,男主人靦腆地說:「那是生命最後的尊嚴。」

當時,他並沒有聽懂這句話的意思,以為表示家裡還有點儲蓄,後來在電視上看到這位男士帶著孩子燒炭自殺了。

他去他家,看到那個撲滿空了,桌上有張發票:炭,50元。他才瞭解那天「生命最後的尊嚴」是什麼意思。
→感覺像「南海血書」.
2007-07-04 13:10:41
台長
南海血書是什麼台長沒看過呢!
還等您大大介紹一下吧!
2007-07-06 08:17:21
悠悠
台灣人的毛病是越重視教育,小孩越痛苦,社會越亂,轉貼文章分享

丹麥 最快樂的國家 文●劉佩修、賀先蕙 (選自我的信箱)

沒有成績單的「第一名」
這是一個沒有窮人、近乎完美的國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大同世界」竟在這雪地國度裡實現……
有錢不穿LV、不想讓人知道開雙B轎車,這樣的居民竟然快樂得成為世界之最。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懷特(Adrian White)去年七月發布的「世界快樂地圖」報告(World Map of Happiness),丹麥在全球一百七十八個國家中,列名快樂國家的榜首。
全世界最快樂的人,丹麥人!
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丹麥地處北歐,氣候嚴寒,即使國土最南端,也在中國黑龍江以北。每年一月,日照僅僅五至六個小時,人們每天必須在零度以下的氣溫,摸黑出門,摸黑回家。
就是這麼奇怪,天寒地凍、欠缺天然資源的小國,卻創造出全球獨見的富裕快樂國,進而被《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世界上近乎完美的國家」。這是所有國家的夢想,丹麥做到了。為什麼?我們遠赴千里,探詢丹麥兼顧快樂與競爭力的秘訣。
這裡,生病無懼。一位台灣母親為腦麻女兒移居丹麥
蘇珊娜(Susanne Shih)與寶莎.豪斯克夫(Birthe Halskov)的故事,正是如此。
有一對罹患腦性麻痺雙胞胎女兒的蘇珊娜,生長於台灣,卻選擇當丹麥人。多年前,在台灣醫生建議丹麥的福利制度較好的情況下,她離鄉背井移民到北國養孩子。儘管當時她與丹麥籍丈夫協議離婚,她還是如此決定。到丹麥後,她並不孤單,整個國家的社會福利體系支持她。她的孩子能免費寄放在福利機構,而且有三人輪班陪伴,若是要上學,政府還會出資請專人陪讀。他們不讓孩子拖垮父母。不僅如此,丹麥政府還出資六成供蘇珊娜買車,付錢讓她學開車、拿駕照,保養費、保險費也是政府負擔。
離開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我們轉到第二大城歐胡斯(Arhus)附近的一個古老小鎮。瀕臨海灣的小鎮矗立著一棟十六世紀的市政廳,車子開在古老的石磚地上,發出窟隆、窟隆的聲音。
傍晚時刻,我們來到寶莎的家。七十歲、坐在輪椅上的她,在參加一場會議時突然中風,與死神拔河了兩個星期才甦醒。寶莎轉了兩次醫院、兩個月後才出院,期間一切的醫療費用、輪椅、家門口輪椅進出的金屬斜坡、浴室改裝,都是政府支付。
政府派的護士每天會到家裡六次照顧寶莎。醫療體系的良好照料,讓生病的她沒有喪失意志。寶莎的左腳腳踝剛剛裝好護套,希望這是擺脫輪椅的第一步。她與先生庫特計畫明年度到台灣和中國旅行。他們家牆上掛著一幅巨幅地圖,庫特一一指出他們拜訪過的國家,足跡幾乎遍及全球,包括甘比亞、美國、巴里島、澳洲等地。丹麥人喜歡說,從生到死,政府都照顧好了。
丹麥的失業救濟制度,也讓人們得以有尊嚴的尋找下一份他們喜歡的工作。
丹麥人一旦失業,最高可領取原薪資八成的失業救濟金。若半年內找不到適當工作,則可接受職業訓練,學費由政府全額支付。在安全網之上,丹麥人民得以無慮的發展自我。二十出頭、擔任秘書工作的卡蜜拉(Camilla)自信的說:「在丹麥,人們可以選擇任何自己喜歡做的工作,而且絕對不會失敗。因為,社會福利制度會接住我們,丹麥的制度是世界上最棒的制度!」
在這國度,富人與弱勢的被尊重度,無二。因為,他們主張「人人平等」,這是他們核心的價值。
根據二○○六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丹麥貧富差距為世界第二低,僅次於亞塞拜然。在已開發國家是全球最低。
丹麥基本上沒有窮人,一如《國家地理雜誌》所述:「因為每個丹麥人,都出生在同樣的起跑點上。」這具體落實在丹麥上述的社會福利與教育兩方面。
這裡,求學無憂。老人想學上網,政府到府安裝教學
在教育方面,「高品質、實用性佳、免費或是低價的學制,幫助我們達到平等的目標。」丹麥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本特.本特森(Bendt Bendtsen)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
貫徹平等精神,丹麥各級學校不選模範生,十二歲以下沒有成績單,老師與家長鼓勵孩子發展天賦,不鼓勵比較。
公立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學費全免,不但如此,讀書還可以領錢。十八歲以上學生可領生活津貼,金額多少視學生是否居住家裡而定。如果不是住在家裡,一個月約可領新台幣二萬四千元。
早在一八一四年,丹麥便規定七年國民義務教育,領先法、英、美。十九世紀初,丹麥人民之父葛隆維倡導設立民眾高等學校,主張教育的精神是要創造「自由而平等之人」,不但廢除入學與畢業考試,也開放大門,讓全民皆可入學,學校的董事則由學生選舉產生。
一個國家的質感,不在於人民平均學歷,而在於人民對學習的熱情。
「終身學習」在這個國家不是口號。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丹麥平均每人借書率為世界第二高,而丹麥每百人寬頻使用率是OECD國家中第一。隨時讀書、學習對丹麥人而言,就像血液裡的DNA。哥本哈根機場執行長尼爾斯(Niels Boserup)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學習,是丹麥人快樂的秘密之一。」
可以終身學習,是因為學習沒有學費的障礙。在丹麥,即使讀私立學校,政府也補助七五%經費,因此在丹麥,進私立學校不是象徵貴族,而是去學習特殊才能如藝術、體育。
如果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想學上網,可向政府申請到府教學,如果想裝設電腦,政府不但予以補助,更會盯著電腦公司到府安裝,直到老人能使用為止。「原則上,我們擁有這麼多的(學習)機會,是『非常自然』的。」國會議員彥斯.隆德(Jens Christian Lund)說:「我們需要去上課,在這方面,你永不嫌老。」
這裡,壯有所用。職業不分貴賤,沒人後悔「入錯行」
「台灣人重學歷不重知識,丹麥人重知識不重學歷。」前台灣駐丹麥代表許智偉說:「丹麥是真正的職業無貴賤,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學習機會,從中自我實現。」
丹麥副總理為農校出身,部長不乏高中畢業者,但透過終身學習,他們同樣可以治國。
職業教育與學徒制,更是丹麥落實平等教育觀,讓人快樂做自己的另一個例子。
丹麥人相信不論士農工商,職業無貴賤之分。根據丹麥政府統計,丹麥學生受過義務教育後,有五成的繼續升學者選讀職校,副總理本特強調:「每人都有權利得到因材施教的教育,不僅是那些有天賦的人。」
與台灣大不同的是,丹麥的小學與中學,經常安排孩子參觀各種行業,讓他們有機會了解職業特性,選擇自己的最愛。
當農夫也好,當工匠也妥,這就是丹麥的價值體系。走訪皇家哥本哈根瓷器(Royal Copenhagen)工廠,一百一十位工匠及二十四位與職業學校合作的學徒,拿著彩筆,聚精會神的塗上釉彩。這裡每件器皿釉彩,都由一位工匠獨立完成,完成後在器皿底座上簽字。該公司畫師平均工齡二十四年。皇家哥本哈根瓷器藝術指導索倫.尼爾森(Sren Nielsen)說:「很多來這裡的人厭倦讀書,但他們有很棒的藝術天分,這是最重要的。」索倫在該公司工作了四十五年,他的兒子則是一位傳統木製櫃師傅,他為兒子的工作感到驕傲:「只要不只是用腦做事情,也用心做事情,我都一定支持他。」
因為職業平等,孩子也有機會了解各行各業,使得這裡因為「入錯行」而不快樂的人大大減少。
2007-07-06 10:06:45
版主回應
感謝悠悠大大分享,
基本上和台長的觀念很像喔!

台長也是放棄高薪工作跑來花蓮,
生活過的去就可以了,
不是嗎?
2007-07-06 11:14:51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