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08 15:15:17 | 人氣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性泉源(第一篇)在此做結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身養性存至善
         
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
修緣 行功立德是成佛之緣
         
功圓果滿是成佛之果
緣妙無窮宏聖道

       
現今的修行者,太過於注重外在表現,而忽略心靈的培養,故難以修入根;要知道表面上的修行,外表好像進步了,其實心性與智慧是每況愈下,甚至偏離了正道。
      
修行教人要捨棄名利之心,反而自己又起了名利之心,教人要遠離塵緣物慾,自己反而看不開、放不下;如此的修為,不能正己又如何化人呢?不能以身作則,如何渡化眾生呢?
      
雖然學道過程會有高有低,但最忌的是,因一時情緒起伏,頓失目標,而流入塵世之中「猶如恆河的流沙一般,流失在蒼茫之中。」

 

       幾十年來的修行,為何心性沒有提昇?智慧也未成長?甚至言行舉止與一般世人無異?就是我們平常道理聽太多,沒有融入生活當中,聽道理而不去悟道理,進而行道理。如此反而障住了我們的修行,還自以為在修心性法門。
       「修行切忌,聽了幾年的佛法、看了幾十本的經書,就以為大徹大悟。」而事實上一位聖賢仙佛,他大徹大悟的過程以及如何真修實煉,經典那有記載!只記載徹悟當下而已;所以沒有經過環境歷練以及人事磨練,好比溫室花朵,那能成長呢?
         聖人云:「潛伏深潭,不爭一時,待機而躍,化龍登天。」
◎放棄修行的堅持,就像一般普通的魚,只有隨波逐流,失去了鯉躍化龍的願力。
◎平時連一個大水溝都跨不過去,臨終生死大海跨得過去嗎?
◎懂得修行者能堅持到最後五分鐘,不改其心、不變其志、一心向道,才是最後成功者。
◎一路走來,我們修行忍辱負重、排除萬難,為的是這場末後昇降大考,是向下沉淪或化龍登天?端看我們修行是否堅持到底。
                                                                                                                      歲次丁亥
                                                                                                                                     修緣古月      謹誌
淺談修行
        學道之人往往不悟修行之真義,以為念經、坐禪、行善、布施、聽聞佛法、渡化眾生,即是修行。而事實上這些都是外相、有為法。
        禪宗云:「修行要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是根本,性是根本源頭,若無為心性不清淨、不圓滿,智慧如何通達無礙,眾生如何明理?
        要知道佛法講修行,「修」就是要修正自己的心,「行」就是行為可為眾生之模範。故修行─要六根清靜一塵不染,悟諸法皆空的道理,才能流露菩薩的歡喜心;要以菩薩慈悲胸懷,去善待眾生,力行菩薩道,讓眾生人人明理而修行。
惠能大師曾云:「汝親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又云:「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具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意指:修行者要往內觀自己的心,是清淨自在或雜草叢生?不要往外看相,那是不切實際,當你悟入心性,就沒有層次差別了。
◎自性本具足萬法,只緣無明障蔽,善用智慧破除無明,才能明明德。
◎法只是順應眾生之根器而設,無大小乘之分,而真正悟入大乘頓法:「直指入心,見性成佛」,亦很單純,只要「突破心的障礙」,知道內心存有什麼。
         記得佛陀在金剛經─法會因由分開始時:示現「收衣缽」的暗示─意指平常要收好包袱。這包袱是人心的束縛,亦是千變萬化的妄念。
                 多心─單純的道─被它搞得千瘡百孔。
修行常犯
                 多慾─堅強的道志─被它弄得顛三倒四。
◎修行不該計較的不要計較,不該煩惱的不要煩惱。
      計較─是我們的生死大事

      煩惱─是普渡眾生的聖業。
楞嚴經云:「雖友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意指:研究道學,探討佛法,無非要明修行真諦。故要:「窮理修身以正德,真知真行使良心再啟發。」
◎雖名修行「能而不知識不能,知而不能是不知。」
念經、念佛,不如經意、不知佛意,不如不唸。
知修行妙處,而不去行,等於不知。
故研究道學要真知真行:
充其知─喚醒我們的良知───────性。
明其能─明白我們的本性良能─────身。
現其心─顯露出我們的道心──────心。
◎禪宗心法:只有一句話「放下。」放下聽起來非常簡單,但就是做不到;所以「在悟境上能做到,才是上乘放下。」
凡夫的放下:
放下憂愁、煩惱、習性、稟性、固執、偏見、世情看不開(但凡夫想要放下還未必做得到)。
悟道者的放下:根本不必放下,不思、不想即無心,那有什麼放下呢?

台長: 金芸龍(吉祥芸龍)
人氣(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好書本(善書) |
此分類下一篇:心性泉源(第二篇)放下我執 斷除法障 在此做結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