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雄,玄—天、地、人
本體界(理)本父始體
現象界(有形有象的存在事物、無形無象的存在事物)未子終用
王充,談氣、性、命之間的關係。氣,「偶然」的組成、組合與分散,造就了自然。並未特別針對某一目的去談論,若談目的,理只剩下原則、法則、秩序,而無存在的價值。
讀書份子的批判。清議→清論→清談,對時政→政策→時人的批判。政之良莠,與人之清濁有關。劉韶《人物誌》,在此時代環境下產生。品鑑人倫的標準,由氣性來論→才性(創造性)的高低→能通任性。
鍾會,四本論。《世說新語》論「才」與「性」
1.才性同。具修行之能,才有道具之賢。
2.才性異。(1)才行不同。(2)要有才之能,才能成功。
3.才性合。人之清濁、氣性不同。性與才不同。德行→秉性。
4.才性離。人之氣,由不同的氣所組成。而基本上,才性是互為分離的,能否合為一體。
才:人的氣性、操行、能力、才德,充份發展心中之所能。
性:人的品質、風格、氣質、道德品質、品性。
行具→賢人。道修→能人。要考慮其人的氣、性。
時政→時人→評人標準(具體是事物、抽象是理)
不單只是評人,更應有更高的目的、理想來評人。但更高的目的、理想是什麼?
「道可道,非常道」但仍試著去言說。
「聖人」窮神知化,窮理知理。
如何知道聖人之「意」,象、言。
《帛書繫辭傳》聖人體無,聖賢大賢體有。
一.正始玄學—貴無(200~249)
無—本→一
有—末→多
二.竹林七賢(249)
超越自然,擺脫名教的教條式思想,束縛人的思想。
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對傳統的音樂美學提出想法。鄭聲、淫樂。音樂的情緒作用,是人所去賦與的。因人會有所感,而音樂只是音符、音調的起伏。
三.西晉,元康玄學
王戎、張華,重新建立一套維護秩序的思想。禮法的建立,裴頠的崇有論。
永康八王之亂的發生,又帶動社會的動亂變遷。還是有理想的,只因時代的不許,轉而思考社會制度,該建立在何基礎上。永嘉,郭象注莊,強調「獨化」與「玄冥」的觀念。
獨化,適性自如,盡自己的才能.....達到逍遙。與莊子之說,有異。
玄冥,想宇宙本體的境界。
大鵬鳥與小學鳩,是才性的限定,而非以精神的高低來論。
四.東晉玄學
二晉之際,多放達之人極盡放達之能事。
張湛,列子注。
范縝,神滅論
佛學取代玄學—雙遮、雙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