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7 21:14:00| 人氣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情與中國文化 第五組討論紀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情與中國文化 第五組討論紀錄

段旨: 對比中西方對物、自然的看法:中國對物有情,會覺得萬物和自然都有生命,並會欣賞自然和萬物。西方對萬物、自然則有征服的態度。但仍有少數西方哲學家存有中國哲學的思想。作者認為討論情的形上學應借鏡懷海德的《歷程與實在》一書|而討論情的認識論可借助懷海德的攝受和中國人的感通的概念來獲得最佳的闡釋。另外,作者又認為「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一句是哲學對情的總結。

問題 11 : 就中西文化對自然的態度之異同而言,本組認為其具體表現為雙方對物之看法。在中國文化方面,其特點為對物有情,重「concern」的關心和顧念態度並以此對待自然,重視與大自然相融發展。這種感激天覆地載之情,對天地的崇敬更是一種結合了道德和宗教的意識視自然為生命的有機體;在西方文化方面,其特點為視自然作死物,重「wonder」的探究和好奇態度來征服自然、改變自然、重視實用。

對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的形成原因,本組亦有對此加以探討。中國崇敬自然的文化源於其傳統是以農立國,靠泥土耕種來獲取糧食,因而感激自然。而且其泛神論的宗教觀念亦促成崇敬自然的文化。相反,的宗教自農業和工業革命後,慾望、理性和好奇愈來愈強,為了滿足心理和物質而產生了征服的自然文化。

就兩種態度對中西文化的影響而言,中國崇敬自然的態度使人們懂得欣賞大自然,彼此便發展出一套獨特藝術(如山水田園詩、山水畫等)。而且,崇敬自然還使中國人重視與自然的和諧,使對大自然的破壞和生態系統得以平衡。但這種態度亦同時形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影響,就是令人們失去了物質改善的要求和能力,使科技停滯不前。另一方面,西方征服自然的態度使他們敢於解構和研究自然,由此更發展出極重要的科學產生和發展,為人類帶來更佳的物質文明、改善了生活。但這種態度亦有其弊處,就是使人們過份追求物質,忽略了精神享受。更重要的是,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使人類最終可能得不償失。

問題12 : 就情的感通而言,情是藉心來溝通的,即是以心靈的感應去溝通的,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意思,並不單用語言概念溝通。而且更可以在生人與死人、生人與死人(單方面)、今人與古人、人與自然等方面。至於對組員們的體會,現簡述如下:

包浩生同學認為情的感通是一點通,因為不以說話來溝通是難以完全明暸對方的所思所想。

姚蕾莉同學認為情的感通是難以「心有靈犀」的,因為即使是雙生兒亦有著很多分別不能知道對方所想。(她本人為雙生兒)

陳婉雯和李芷恩同學則認為「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句話,認為人與人之間若有一定的了解時,的而且確很多東西是不用直言的。

丘懷龍同學認為當雙方的感情深厚時常會嘗試以別人的立場來估計對方所想,如加上對對方的了解充足時便可能在大體上估計到對方的所思所想,達至「心有靈犀一點通」之境。但即使雙方感情如何深厚,由於各人的思想始終有所不同,故能完全明暸對方的可能性不大。

台長: j O e Y
人氣(8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