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8-06 15:38:09| 人氣4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櫻與鐵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到日本旅遊過的人們一定都知道,日本的鐵道路線非常的密集。的確,日本人的生活,已經與鐵道分不開了。

自從1872年鐵道系統引進日本後,這一百多年來鐵道在日本的發展十分的驚人,到目前為止日本的鐵道營業路線大約有四萬六千公里,每年運送的人數高達217億人次,可以說鐵道文化已經是日本文化的一環。有人說去日本如果沒搭過日本的電車,就不算去過日本!日本的鐵道車輛形式千奇百怪,不過鐵道會社每年還是不斷的推陳出新,而日本的鐵道路線更是多到讓人數不清,而且各自呈現不同的風貌。有大都市裡肩負著通勤任務的鐵道系統,每天輸送著數百萬人上下班;但是也有鄉間的小火車,馳騁在美麗的大地,訴說著過去光輝的歲月。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條在關東地區的鄉間鐵道。雖然知道這條鐵道的人並不多,不過它卻非常有特色,它就是WATARASE溪谷鐵道﹝漢字為渡良瀨﹞。

渡良瀨溪谷鐵道由群馬縣桐生市到槴木縣足尾町,總長約44.1公里,鐵道沿著渡良瀨溪谷興建,因此才叫做WATARASE溪谷鐵道。這條路線在國鐵時代稱為足尾線,最早建於1911年4月,當初除了是作為兩毛線的聯絡道之外,由於當時的日本正傾全力發展重工業,因此足尾地區的銅礦便具有相當的產業價值。在鼎盛時期,足尾地區的銅產量曾一度高達全日本年產量的百分之四十,當時的國鐵足尾線沿線不但住著許多開採銅礦的礦工,開採之後的銅礦更是足尾線貨物運輸的大宗。

不過正如同大多數的產業鐵道,當相關產業蕭條,或是資源開採殆盡之後,就是這些產業鐵道宣布死亡的那一天。而國鐵足尾線也是如此,在八十年代初期,足尾地區的銅礦開發殆盡之後,人口逐漸外流,乘車人數暴跌,貨運的部分也因此而面臨無貨可運的命運。不過,足尾線的命運卻在國鐵民營化之後有了新的契機。原來,雖然足尾線的貨運在1987年廢止,不過該路線則改為由地方與民間經營,由當地的群馬縣廳及地方自治體出資百分之四十,其餘百分之六十則由民間集資,成立渡良瀨溪谷鐵道會社,並且在1989年正式開業。

當然,在開業的初期免不了要面對龐大的鐵道維護費用以及沿線的居民不斷的外流而導致年年的虧損,不過當地的政府與民間並不氣餒,當地的居民除了在鐵道沿線廣植櫻花之外,並且結合當地的產業以及特色,全力的將渡良瀨溪谷鐵道由原本的產業鐵道轉型成為觀光鐵道。例如在足尾地區的藤間﹝目前開業的最終站﹞,由於當地常可看到野生的長鬃山羊馳騁在山林之間,因此該站便以山羊為主題而成為當地的意象。而神戶站則有著特殊的列車餐廳﹝名叫清流﹞,它是將報廢的車箱改裝成餐廳供客人用餐,另外也可以參觀附近的富弘美術館。而最有趣的則莫過於水沼站的溫泉中心以及假日才會行駛的慢推觀光列車了。水沼站將溫泉與鐵道結合,將整個水沼站的站房闢建成溫泉中心,裡面除了有大眾池與露天風呂之外,還有餐廳以及大廣間﹝還可以唱卡拉OK﹞。由於收費便宜﹝溫泉中心一日券+拉麵一份只要950日幣﹞,因此每天都吸引附近的居民到此一遊。

而假日才有的觀光列車也是渡良瀨溪谷鐵道的另一個大賣點,觀光列車在日文稱為Toroko列車,意思就是以露天或非封閉型的車箱來行駛,讓遊客能夠接近沿線的自然風光。這樣的列車在最近這幾年非常的流行,在全日本各地有越來越多這樣的觀光列車開始行駛,也得到非常大的迴響,或許台灣也可以考慮使用這樣的方式來經營地方鐵道,否則每次都只能坐冷氣車,卻無法一面吹自然風一面欣賞美麗的風景,感覺總是有點失望吧。

寫到這裡,不禁讓我想起台灣有許多的鐵道,縱使有著許多風景秀麗的鐵道,可是人們卻把鐵道當成了敵人,也因此有許多鐵道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洪流裡,在也無法追尋了。集集線與平溪線是個特例,但是特例能否變成常規呢?或許有賴大家的努力了。﹝圖為渡良瀨溪谷鐵道風光,水沼-本宿間,2001年4月13日攝﹞

台長: antony
人氣(4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