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23 22:01:08| 人氣3,7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棋王》看天機與人謀、利與義、過去與未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名:棋王
作者:張系國
出版社:洪範書店
版次: 初版 (第五十三印)

前言
本報告將介紹《棋王》一書的主要內容,並依據書本內容對天人關係作出探討,然後評論當時台灣社會知識份子的價值取向,最後再作出個人感想。

主旨
《棋王》這本書主要描述主角程凌機緣巧合下遇到能預知未來的神童,程凌一方面利用神童求財,一方面又為神童未來着想。在這些矛盾之中,他重新反省自己,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及價值取向。小說也間接反映了當時的人的人生觀以及社會風氣。

專題分析
《棋王》這故事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神童。他有着能預知未來,洞悉天機的能力。他本來主要把這個能力用來下棋,後來遇到程凌他們發掘了他的神力,便開始要他預測其他的事,例如股票行情、人類未來等。神童預知未來的能力帶出了一個人類甚感興趣的問題──究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還是「人定勝天」?

成事在天
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指在事情開始時,上天已決定了結局,過程中的一切都不會改變結果,因此結局不在人力可控制的範圍內,亦即宿命論。宿命論者認為我們的人生只是在上演一部早就寫好的劇本,我們的所作所為都只是在實現歷史的一部分而已。

a.神童的預知能力──天機的確存在
宇宙萬物各有其自由意志,每件事發展都有千萬種可能性,並隨時間過去而成等比級數增加。簡單如一顆種子能否順利長成一棵大樹,也要看其生長過程中的天時、地利甚至人和。神童竟能事先預知一切,例如他能夠每次猜拳都嬴;知道會有火災發生,想要看消防隊救火;他的週記寫的是下一週發生的事等等。神童並非剛巧猜中,這些情況也不是單單以邏輯推敲可以預計得到,可見「天機」仍是存在的,只是能參造化,覷天巧如神童者便少之又少了。


b.歷史決定論
  「成事在天」的觀念和書中程凌的弟弟解釋的歷史決定論有些相似,「成事在天」的觀念則可用於個人行為上,而歷史決定論指的是大趨勢。中國的《推背圖》,西方的聖經密碼都是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個體的自由行動不會影響總合顯示的大方向,因此它們才能預言未來。

人定勝天
人定勝天的意思不是指人能戰勝自然。這與中國人天人合一或與大自然融洽相處的想法相違。天的意思是指天命,天機,而並非客觀自然。人定勝天是說人的精神、意念、行為在達到「定」的境界時,便能夠具備改變自己命運的能力。古人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就是這個意思。像天然災害如地震,人能夠建一些防震的建築物來減低人命傷亡,卻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

神童以自己的能力戰勝劉教授
在神童世界中的棋賽,本來神童預知了劉教授的棋步,只要他靠自己的能力,該三盤棋是必勝的。但是他最後卻選擇以自己的能力應戰,說:「我不需要未卜先知,我自己會下。」
神因預測未來而昏歇強調了將來之不可預測,所以人要憑藉自己的努力,忘記想預知將來的奢想。正當眾人看見神童在與劉教授下棋之時未依預先編好的棋譜下棋而憂心忡忡,神童卻憑自己實力戰勝了。這証明了世事無常,成敗還是得靠自己。

總結
人為了未來而努力,並小心作出每個選擇,這便是人類不惜犠牲一切所求的自由。我認為與其認同「成事在天」,不如相信「人定勝天」。雖然未來的確有一部分已被決定,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該消極地聽天由命, 而應盡自己的努力去創造未來。就像現在的算命,命數也會因人行善積德或作惡多端而改變。這是神童的最終體悟,故事的最終意義。人能改變歷史,所以我們要有挑戰未來和冒險的精神。

評論
《棋王》這故事的背景是七十年代的台北。當時台灣的社會逐漸開放,從故事開始,計程車司機向程凌他們一直強調他們是「讀過書的人」、大家對劉教授的尊敬,可見當時知識份子亦依勢崛起。故事中劉教授的電子工廠,大上大落的股匯市場,電視台千奇百怪的節目等,都把台灣當時的景象呈現眼前,也成功地表現出當時知識份子的價值取向,令文章中溢出了當時浮現的社會狂熱。

拜金主義
七十年代的台北經濟正迅速發展,社會建設發展健全,並由農業轉形至工商業,生活漸趨富裕,人人經濟掛帥,爭相抓緊眼前的機會求財。這引起了當時一股拜金的風氣。
知識份子為了求財,不惜投機取巧,以求不勞而獲。他們唯利是圖,把錢放在生命中很高的位置。對他們而言,正如程凌所說,錢就是自由。當得悉有人能預知未來時,周培建議開補習班預測聯考考題,張士嘉策劃預測股票動向,當馮為民提議求解人類前途時,立刻被眾人認為太浪費時間而遭否決。搖錢比歷史追溯、尋求人的存在價值更有意義。他們完完全全地喪失了人應有的價值觀念。
程凌多次提及賺錢是自由的觀念,卻沒有想到為了錢,他失去了更大的自由。一直醉心繒畫的他為所謂正當工作放棄了對藝術的堅持。就像中世紀的歐洲,奴隸為了自由,為地主工作賺錢,結果犠牲的卻是一輩子的自由。

人情涼薄
知識份子之間人情涼薄,與前面提及他們以錢為首有密切關係。正因他們財迷心竅,利字當頭,只要事情與利益拉上關係,他們就會倍花心思去辦。只要錢一出現,中國人十分重視的「情」就會容易受到歪曲。正因如此,才會出現了利用與人的感情來求財,為了錢而和別人拉攏關係,拼命巴結朋友的情況出現。
程凌和張士嘉交好,只因他認為張士嘉有工作能力,和他繼續合作會有甜頭,拉得大客戶,讓他吃用不盡;張士嘉在節目做完,神童嬴棋後完全忘了劉教授的存在,和之前對之前倨後恭的態度簡直判若兩人;甚至是是對人的關心,也只限於在有利益的情況下:神童在失蹤時,大家緊張得不得了;尋獲後,他們發現神童喪失神力,於是搖錢樹倒財奴散,前後反應成了一個強烈對比。社會人情涼薄、唯利是圖的現象,在此表露無遺。
談到人情,不得不提的是書中劉教授帶出的一位老人的故事。一位家財萬貫的富豪,竟為了真情而要住進破舊醫院,隠暪自己的身份。作者預見了在紙醉金迷下的一個無情社會,以這故事警惕讀者,不要為物慾金錢而失去更重要的精神支柱──「情」,就像迷失於肉慾,整天畫裸女的高悅白一樣。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乍看當時知識份子似乎道德淪亡,難道那時的人都沒有善性嗎?並非如此。雖然當時大興拜金主義,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漸漸疏遠,但他們還是保留了良心和是非對錯的觀念,不會為求財而作出傷天害理的事來,他們極其量只是動腦筋,抄捷徑求財,但一直要求自己的行為光明正大。這從他們在利用神童的神力時,從來沒有想到要用那些力量作犯法的事可看出。
活在迷失時代的他們深信錢是幸福的象徵,因而窮一生精力求財。正如張系國先生所認為,這不是罪惡,而是人性的弱點,因文化的沉淪,時勢所逼而身不由己。

讀後感想──昨日的社會是今日的鏡子
小說的背景是一個經濟帶頭的社會,再看看今天的社會,故事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小說中指出的人的劣根性,在現今社會舉目可見。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角色的化身,在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他們的影子。

貪圖物質生活
角色與現今青年最明顯的共通點便是對物質生活的崇拜。由於香港是一個現代都市,有着很高的生活水平,我們可以看見許多青少年擁有不同的名牌貨品。青年們的娛樂不再限於普通體育活動,他們喜歡看電影、逛街等活動。從假日,甚至星期一至五在鬧市看見的學生就足以證明。現今青年對較易降服於物慾的誘惑,性觀念開放,因此常見婚前性行為,甚至未婚懷孕的新聞。這些對青年身心的健全發展有着負面的影響。

展望未來
書中社會與現今香港的社會十分相似。如果我們能深入研究小說中人物的缺點的話,可以幫助我們作出自我反省。現代社會給了青年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新一代在創作力方面是比前人更優秀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使得他們有更好的未來。敢於創新可使社會進步得更快。
為了改善風氣,我們應教育新一代把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作一個優先次序的安排,避免他們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方向。最好的方法是家長立好榜樣,他們對青少年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父母不可放縱孩子,過份的溺愛只會害了他們。

台長: Jenny
人氣(3,7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