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09 00:24:51| 人氣1,3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柔道龍虎榜》薪火相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電影播至結尾打著「向黑澤明導演致敬」時,你會知道,其實《柔道龍虎榜》是杜琪峰的一部教育電影,向現在的觀眾「教導」什麼是黑澤明,什麼是「姿三四郎」,什麼是七十年代的日本電視劇;當結尾中,古天樂替代師傅盧海鵬的位置,與蔡一智派傳單宣傳柔道時,可以猜出這其實是杜琪峰的夫子自道:前人未完成的理想,就由他來繼承。

如果一直有留意杜琪峰的非商業電影(即《孤男寡女》、《瘦身男女》之類以外),都可以發現黑澤明對杜的影響極之深遠,如《鎗火》中五個男保鑣的情誼與《七俠四義》中保護農民的武士,《PTU》林雪和《野良犬》三船敏郎同樣面對失鎗事件,可以看得出杜琪峰一直都想把黑澤明電影中的情懷及經典帶出來。要事先聲明這絕對不是「抄」,杜氏電影與黑澤明電影的特色基於年代、國藉不同,已經相距甚遠,不變的就只是那一份「男性情義」,與「武俠」中相似的情懷。再加上杜琪峰曾經提及對七十年代的氛圍,對香港社會的衝勁活力有很大的認同,把這種精神情懷混合一起,就成了現在的《柔道龍虎榜》。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戲中有幹勁十足,就是熱愛跟人打柔道的Tony(郭富城);有對夢想堅持不懈,「台北唔紅就香港紅,香港唔紅就日本紅」的小夢(應采兒);甚至是對柔道承傳之堅持的師傅(盧海鵬)或者是熱愛唱《姿三四郎》的智障兒子阿正(蔡一智),一眾人都是為了單純的目標而努力奮鬥,沒有其他動機的滲入。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七十年代的那種對目標的「尊崇」,就如啷厲哥(張兆輝)也只有對司徒寶(古天樂)及「柔道」才顯出的崇拜眼神,又或者辣手阿岡(梁家輝)等了多年只為一個值得尊重的對手,其他人他只會用一招。這種「無政府主義」的世界觀及勇往直前的價值觀,的確流露出那個時代的影子。

杜琪峰也有將黑澤明電影的風格挪用於《柔道龍虎榜》中,其中一場司徒寶、小夢及Tony在酒廊唱歌時,三人要同時應付各方勢力的挑釁,鏡頭切換及場面調度與《七俠四義》中武士跟農民商議有著奇異相似的效果,也是能夠有條不紊地把各方的性格特徵、利益分配等,通過影機鏡頭不同方位的切換,及場面調度的張馳表現出來;而不少在街頭上打架的場面,更是結合了杜琪峰的個人風格,以《PTU》中為人津津樂道的打燈,與以不同的黑影切換,把整個街道化成柔道場館,眾人的打鬥彷如訓練場的練習,令人聯想到日本經典電視劇《柔道龍虎榜》的柔道學習,處理得有點荒謬但正面;而三位主角在街道上為了執回一個汽球,不斷想像辦法去「騎膊馬」,面容辛苦扭曲至終於拿到那個汽球,三人雖然不發一語,但那種同心為一個目標而奮鬥的共鳴感,就很有《前程錦繡》的感覺。

《柔道龍虎榜》絕對不是一般的商業娛樂片,甚至比杜琪峰之前的《大事件》更深奧難明,杜琪峰在戲中的多個場面以風格化處理,並且未有加上任何娛樂元素(如戀愛/仇殺),是一套主要表現出杜琪峰對黑澤明及那個時代的致敬和留戀,所以觀眾也很容易分為兩極:愛之深或茫然之至,甚至會打喊欠。口味當然是見仁見智,但要留意的是,當杜琪峰把七十年代的種種意識或精神都搬出來時,加上許冠傑等老牌歌手復出之旺場,年初《鬼馬狂想曲》許氏兄弟的「複製」,這一股「復」七十年代「古」繼之前「懷」六十年代呂奇陳寶珠的「舊」之風潮,終於形成,對這一批五、六字頭出生的人,意義比《柔道龍虎榜》這套戲或原日劇更大。


台長: 熊寶寶
人氣(1,3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