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17 22:35:01| 人氣7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media literacy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媒體識讀

在台灣的媒體素養與文化品味表現的問題,是社區與社會的問題。健康的媒體文化或是媒體素養,應從社區著手。營造一個健康的文化社區,是每一個住在其間的居民和機構共同的責任。
媒體教育在教學生如何從自身的媒體行為反思,瞭解媒體與個人,社區與教育在教學生如何從自身的媒體行為反思,瞭解媒體與個人,社區與整體社會文化的關係。媒體教育的積極目的在於創造社區品味,實踐與體現傳播公民的主體性。
媒體的內容往往不是反映真實,也無法客觀的轉述,事實上媒體是經過選擇、建構的過程而產生的。
媒體再提供資訊時有五項重要的本質:
媒體的資訊並不全然真實地反應世界的真相與全貌。
媒體訊息都經過複雜的篩選、包裝、選擇與組合。
訊息的呈現,可能受到影響包括媒體記者與編輯者、媒體部門與組織負責人,甚或政府、政黨或財團的影響。
媒體的傳播科技特質,塑造了媒體的表現形式或內涵。
閱聽人(接收資訊的觀眾或是讀者)是媒體工業運作下所產生的市場商品,作為廣告商欲觸及的目標對象。
在媒體資訊形成過程中有太多被操縱的可能;因此,現代教育的當務之急就是培養每一個人成為耳聰目明的觀眾或讀者,對媒體有深入了解,使我們不再消極地接收媒體資訊,更可積極『解毒』與『解讀』媒體,成為具有媒體素養的閱聽人。
媒體素養教育有四大重點:
了解媒體組織
誰主宰了媒體節目的菜單?電視、廣播或報紙上的節目與資訊是誰的看法?是寫稿的記者?節目製作人?還是媒體公司的老闆?要了解這些問題,必須了解媒介訊息事實上是重重人為包裝、修飾以及裁剪過後的產品。我們藉以了解社會形貌的資訊往往參雜了許多的政治與商業的力量。
了解媒體的符號特質
新聞報紙或雜誌的「標題」對我們的閱讀產生什麼影響?媒體所呈現的訊息是「事實」的描述還是記者個人的「意見」?不同的媒體會使用不同的「語言」,往往會使我們對同一件事產生不同的看法。SNG對我們解讀新聞事件有什麼影響?網路科技是否改變了我們對訊息真假判斷的習慣?不同的媒介(電視、廣播、電視、報紙、網路、漫畫等)以及節目型態(新聞報導、戲劇、紀錄、綜藝等)都會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社會真實,也會運用不同的方法去組織資料(例如新聞與綜藝節目對同一件社會事件的呈現方式便有很大的差異),對閱聽人都有不同的影響。
洞察閱聽人的意涵
閱聽人是媒體業者永遠第一的顧客,還是閱聽人是媒體組織利用所謂的「收聽率」、「收視率」與「發行量」,把閱聽人賣給廣告商的「商品」?收視率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些數字如此重要?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紙、雜誌為什麼一天到晚要說自己是「收視第一」或「最大報」?想想,孩子們為什麼要去麥當勞,為什麼要穿levis牛仔褲?為什麼夢想著要去迪士尼遊樂園?名牌、偶像、流行是如何透過媒介的推銷影響我們的消費而創造出來的?‧思考媒介對真實的再現:
人在媒體當中如何被呈現?是否具有某些刻板印象?我們印象中的媳婦、老人、原住民等角色是如何被媒體呈現的?這些模樣又是否有〝樣板〞?我們心中的這些刻板印象又從何而來?媒體已經把我們一輩子沒去過、沒看到、沒經驗過的「人」與「類」都塑造了一個樣板。
教育與媒體已經成為影響人類生活的兩大社會動力,媒體素養的重要性已無庸置疑,而且應該納入學校教育的一環。我們認為父母與教師應教導學生如何正確地解讀媒介訊息,使學生具備批判思考的能力,並時時省思、質疑,以更多元的思考與判斷的角度,省思媒體與自己的關係。
媒體教育鼓勵每個人從不具道德批判的學習經驗中,澄清某些我們不知而行的價值,更瞭解自己的媒體行為如何影響自己的資訊擷取、應用與判斷。我們的確需要一套教需學生如何近用、使用與應用資訊的媒體教育,使學生成為資訊時代耳聰目明的公民

媒體素養教育使命
1 形塑健康媒體的社區和文化環境;
2 培養使用媒體、思辨媒體、近用媒體的行動轉化與實踐;
3 瞭解媒體資訊對民主社會健全發展的影響和重要性;
4 建構民主社會的公民傳播權;
5 培育學生與公民獨立學習和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媒體素養教育目標
1.瞭解媒體訊息內容:
1-1 瞭解不同媒體的表徵系統(媒體語言與成規)。
1-2 瞭解媒體類型與敘事如何產製意義。
1-3 瞭解並能應用媒體製作技巧與技術。
1-4 瞭解科技與媒體訊息內容的聯動關係。
2.思辨媒體再現:
2-1 辨識媒介內容中年齡、性別、種族、職業、階級、性傾向等各種面向的刻板印象和權力階級間的關係。
2-2 比較媒介內涵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人物、事件等媒介與社會真實的關係。
2-3 解讀媒介再現所潛藏的價值意涵與意識型態。
3.反思閱聽人的意義
3-1 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
3-2 瞭解個人與媒體訊息內容的意義協商本質。
3-3 瞭解媒體訊息內容的商業意涵中「閱聽人」的概念。
3-4 認識廣告工業的主要概念:收聽/收視率、廣告的社會與文化意涵。
4. 分析媒體組織
4-1 瞭解媒體組織的守門過程如何影響文本產製。
4-2 檢視媒體組織的所有權如何影響訊息內容選擇與組合。
4-3 瞭解公共媒體與商業媒體的區別。
4-4 檢視資訊私有化的影響。
5. 影響和近用媒體
5-1 瞭解媒體公民權的意義。
5-2 實踐媒體近用。
5-3 區辨被動媒體消費者與主動媒體閱聽人。
5-4 主張個人肖像權、隱私權
5-5 主張公共資訊開放。
媒體教育的行動策略
策略:融合統整è 協同支援 è 互補發展 è 全民系統
1、統整融合策略
(1)融入九年一貫跨領域與議題的主題統整、教學。
(2)高中(職)、大學進行教學整合並開設選修與通識課程。
2、支援策略
(1)各級學校和社區媒體教師的專業培育、智能發展之長期系統化的師資支援。
(2)教師媒體素養養教學與教法之研習與進修。
3、全民策略
(1)保障公民媒體素養教育受教權。
(2)推動媒體素養教育為全民生活文化素養的重要指標。
(3)結合終身學習網絡,建立健康媒體社區的環境意識
4、互補策略
(1建立媒體專業和社會良好互動關係,使媒體專業人員覺知自己是媒體工作者,也是媒體教育者,責成媒體專業對媒體教育支援的承諾。
(2鼓勵媒體與民間團體、各級學校、社區為媒體素養教育的伙伴關係。
5、評鑑策略
建立媒體素養教育評估研究與評鑑體系。從前置的調查研究、政策的施行、教育成效的評估皆須建立一評鑑、評估機制與系統加以追蹤。

媒體素養教育的願景
媒體教育終極目標,在透過媒體素養教育的機制強化全民對媒體的釋放與賦權,建立「健康媒體社區」(Healthy Media Community)。「釋放」指的是個人在心智上能夠穿透媒體所建構的迷障,不被媒體左右;更能進行社會參與,使用媒體表達對公共事務的關心,促進公民民主素養。「賦權」指的是個人有自主能力去分辨、選擇、評估媒體及其內容,進而透過理性的思考與對話,去影響、督促媒體改善內容,乃至培養公民產製創意的、良性的、教育的訊息,共同建構社區品味(community standard),從而提高社會的文化品質。媒體素養教育是一種「優質公民」的教育,目的是要造就民主社會中,對無所不在的資訊具有主體意志、獨立思考的公民。
「健康的媒體社區」奠基於全民的媒體素養的建立與提升,推動媒體素養教育的理念與行動意涵。

Q1、媒體教育就是教學生如何使用媒體?
答:媒體教育不只是教學習者使用媒體,還要善用媒體,並且產製媒體。媒體素養教育是一種「優質公民」的教育,目的是要造就民主社會中,對無所不在的資訊具有主體意志、獨立思考的公民
以達成『健康媒體社區』,提高社會文化品質與健全公民社會的發展。

Q2、媒體教育就是教學生或一般民眾如何批判媒體?
答:媒體教育的內涵是1、瞭解媒體的符徵與科技;2、思辨媒體再現;3、反思閱聽人的意義;4、分析媒體組織;5、影響和近用媒體。
這種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兩種能力:釋放(liberating)與賦權(empowerment) 。釋放(liberating)是指個人在心智上能夠穿透媒體所建構的迷障,不被媒體左右;更能進行社會參與,使用媒體表達對公共事務的關心,促進公民民主素養。
賦權(empowerment)則指個人有自主能力去分辨、選擇、評估媒體及其內容,進而透過理性的思考與對話,去影響、督促媒體改善內容,乃至培養公民產製創意的、良性的、教育的訊息,共同建構社區品味(community standard),從而提高社會的文化品質。 *「媒體」一詞,泛指包括電視、電影、報紙、廣播、雜誌、電玩等傳統大眾傳播媒體,也包含新興的網際網路、手機通訊等電信媒體,以及戶外媒體等。
Q3、媒體教育是學校裡的事情,與一般人無關,大人不需要媒體教育?
答:現代大眾媒體影響民主社會極深,身為現代公民就必須瞭解媒體、並且近用媒體(access to media),才能彰顯媒體服務社會公共事務的角色。公民的傳播權乃是基本人權的一部份。具體而言,公民有六種基本的傳播權利:知的權利、傳布消息的權利、討論時政的權利、保護個人隱私的權利、個人積極地接近與使用媒體的社會權利,以及接受媒體素養教育的權利。所謂的「媒體素養教育」,有別於過去培養媒體從業人員的媒體專業教育,教育對象的主體的全體公民,教育目標的主軸在於培養全民具備思辨與產製資訊,能成為形塑國家與社區文化品味的媒體公民。
Q4、媒體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又多了一門課或是增加新的議題?
答:不, 媒體教育將融入九年一貫學習領域和議題,而不另外單獨開課。
各國的媒體教育已經論證多年,逐漸發展出在中小學實施融入課程的「媒體教育」(media education)、高中階段獨立開設的「媒體研究」(media studies)、「媒體批評」(media criticism)的正式課程。
Q5、教師缺乏傳播專業訓練無法擔任媒體素養的教學?
答:不,媒體素養教育不是傳統領域知識,而是一個以媒體議題作為切入點的教學取徑。
Q6、教師只要有媒體相關知識或是媒體專業經驗就可以擔任媒體的教學?
答:教師最重要培養對媒體議題的敏感度,與融入教學的思考策略;另外教學方法上強調學生主動的省思與認知,尊重學習者的個別經驗理解與詮釋,從平等對話的論證過程,產生價值澄清;媒體教育的目的上不在於追尋真實與客觀的解讀標準,教師不需要去建立一套標準化的知識體系,掌握多元資訊的觀點與評估資訊的態度。
Q7、媒體教育何時融入課程,融入什麼樣的課程?
答:主要在把握機會教育(teachable moment ),教師在傳播事件的關鍵時刻,將媒體素養觀念傳達給學習者 。
Q8、許多人說媒體內容與表現這麼差是因為政府(新聞局)不管,媒體不知自律,只要政府把媒體管好,媒體不知自律,只要政府把媒體管好,媒體有社會責任,媒體表現就會好,學生不需要媒體教育,媒體從業人員才是真正需要媒體教育的人,媒體組織只要自律就好,與媒體教育沒有什麼關係?
答:我們主張媒體專業組織與媒體教育者是夥伴關係,媒體專業是媒體素養教育裡的教育接受者,也是教育工作者,因此媒體與教育是一種合作關係,而非對立關係。
台灣的媒體素養概念的覺醒,的確根源於過去10年來媒體的「大鳴大放」,及商業競爭下所產生的亂象所致。不過,值得註記的是,我們已經從抱怨亂象或是媒體批評、媒體觀察的單向性活動,邁向更紮根、更全面的媒體教育與媒體素養的推動。
我們認為,在台灣的媒體素養與文化品味表現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個人的問題,亦非媒體單方面的問題,而是社區與社會的問題。因為,人活在社會、社區之中,因此我們期望健康的媒體文化或是媒體素養,應從社區著手。所以,營造一個健康的文化社區,是每一個住在其間的居民和機構共同的責任。
總括而言,媒體教育在教學生如何從自身的媒體行為反思,瞭解媒體與個人,社區與Q1、媒體教育就是教學生如何使用媒體?
答:媒體教育不只是教學習者使用媒體,還要善用媒體,並且產製媒體。媒體素養教育是一種「優質公民」的教育,目的是要造就民主社會中,對無所不在的資訊具有主體意志、獨立思考的公民 ,以達成『健康媒體社區』,提高社會文化品質與健全公民社會的發展。
Q2、媒體教育就是教學生或一般民眾如何批判媒體?
答:媒體教育的內涵是1、瞭解媒體的符徵與科技;2、思辨媒體再現;3、反思閱聽人的意義;4、分析媒體組織;5、影響和近用媒體。
這種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兩種能力:釋放(liberating)與賦權(empowerment)。釋放(liberating)是指個人在心智上能夠穿透媒體所建構的迷障,不被媒體左右;更能進行社會參與,使用媒體表達對公共事務的關心,促進公民民主素養。
賦權(empowerment)則指個人有自主能力去分辨、選擇、評估媒體及其內容,進而透過理性的思考與對話,去影響、督促媒體改善內容,乃至培養公民產製創意的、良性的、教育的訊息,共同建構社區品味(community
standard),從而提高社會的文化品質。
*「媒體」一詞,泛指包括電視、電影、報紙、廣播、雜誌、電玩等傳統大眾傳播媒體,也包含新興的網際網路、手機通訊等電信媒體,以及戶外媒體等。
Q3、媒體教育是學校裡的事情,與一般人無關,大人不需要媒體教育?
答:現代大眾媒體影響民主社會極深,身為現代公民就必須瞭解媒體、並且近用媒體(access to media),才能彰顯媒體服務社會公共事務的角色。公民的傳播權乃是基本人權的一部份。具體而言,公民有六種基本的傳播權利:知的權利、傳布消息的權利、討論時政的權利、保護個人隱私的權利、個人積極地接近與使用媒體的社會權利,以及接受媒體素養教育的權利。所謂的「媒體素養教育」,有別於過去培養媒體從業人員的媒體專業教育,教育對象的主體的全體公民,教育目標的主軸在於培養全民具備思辨與產製資訊,能成為形塑國家與社區文化品味的媒體公民。
Q4、媒體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又多了一門課或是增加新的議題?
答:不, 媒體教育將融入九年一貫學習領域和議題,而不另外單獨開課。
各國的媒體教育已經論證多年,逐漸發展出在中小學實施融入課程的「媒體教育」(media education)、高中階段獨立開設的「媒體研究」(media studies)、「媒體批評」(media
criticism)的正式課程。
Q5、教師缺乏傳播專業訓練無法擔任媒體素養的教學?
答:不,媒體素養教育不是傳統領域知識,而是一個以媒體議題作為切入點的教學取徑。
Q6、教師只要有媒體相關知識或是媒體專業經驗就可以擔任媒體的教學?
答:教師最重要培養對媒體議題的敏感度,與融入教學的思考策略;另外教學方法上強調學生主動的省思與認知,尊重學習者的個別經驗理解與詮釋,從平等對話的論證過程,產生價值澄清;媒體教育的目的上不在於追尋真實與客觀的解讀標準,教師不需要去建立一套標準化的知識體系,掌握多元資訊的觀點與評估資訊的態度。
Q7、媒體教育何時融入課程,融入什麼樣的課程?
答:主要在把握機會教育(teachable moment ),教師在傳播事件的關鍵時刻,將媒體素養觀念傳達給學習者 。
Q8、許多人說媒體內容與表現這麼差是因為政府(新聞局)不管,媒體不知自律,只要政府把媒體管好,媒體不知自律,只要政府把媒體管好,媒體有社會責任,媒體表現就會好,學生不需要媒體教育,媒體從業人員才是真正需要媒體教育的人,媒體組織只要自律就好,與媒體教育沒有什麼關係?
答:我們主張媒體專業組織與媒體教育者是夥伴關係,媒體專業是媒體素養教育裡的教育接受者,也是教育工作者,因此媒體與教育是一種合作關係,而非對立關係。

台長: 李天保
人氣(7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