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24 08:34:46| 人氣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雅樂 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紅燈籠高高掛》金佳




  ○歌第四
  §敍事
  《尚書》曰:詩言志,歌永言。(永,長也,長言之。)蔡邕《月令章句》曰:歌者,樂之聲也。《毛詩序》曰:情動于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山海經》曰:帝俊八子,是始爲歌。《爾雅》曰:聲比於琴瑟曰歌,徒歌曰謠,亦謂之Ф。(謂無絲竹之類,獨歌之。)《韓詩章句》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梁元帝《纂要》曰:齊歌曰謳,吳歌曰俞槠,楚歌曰豔,淫歌曰哇。又有清歌、高歌、安歌、緩歌、長歌、浩歌、雅歌、酣歌、怨歌、勞歌。(《韓詩》曰:饑者歌食,勞者歌事。)振旅而歌曰凱歌,堂上奏樂而歌曰登歌,亦曰升歌。古之善歌者有咸黑、(帝嚳歌者。見《呂氏春秋》。)秦青、薛談、(秦青弟子。)韓娥、齊人。(三人見《列子》。)王豹、(處於淇而河西善謳。)綿駒、(處高唐而齊右善歌。)瓠梁,(見《淮南子》。)魯人虞公、(見《劉向別錄》。)李延年。(見《漢書》。)古歌曲有陽陵、白露、朝日、魚麗、白水、白雲、江南、陽春、淮南、駕辨、淥水、陽阿、采菱、下里巴人、(並見《襄陽耆舊傳》及梁元帝《纂要》。)八闋、(葛天氏之歌。見《呂氏春秋》。)唐歌、(帝嚳之歌。)南風、卿雲、(並虞舜歌。)晨露。(湯歌。並見《呂氏春秋》。)漢歌曲有大風、(高祖所作。)芝房、白麟、朱雁、交門、天馬、房中、(已上並郊居歌。)盛唐、樅陽、(武帝歌。)瓠子、(武帝觀決河所作。並見《漢書》。)玄雲、步雲。(西王母歌。見《武帝內傳》。)古樂府有燕歌行、豔歌行、長歌行、(魏武帝作。)朝歌行、怨歌行、前緩聲歌行、棹歌行、鞠歌行、放歌行、短歌行、蔡歌行、陳歌行,又古今樂錄。晉末已後,歌曲有淫豫歌、楊叛兒歌、(南齊有楊摅母爲師入宮,童婦呼爲楊婆兒。婆轉爲叛。)扶風歌、(晉劉琨作。)百年歌、(晉王道中、陸機並作。)白日歌、(宋沈攸之所作。亦曰落日歌。其歌曰:白日落西山。)九曲歌、(宋何承天作。)采葛婦歌、(古越人作。)桃葉歌、(晉王獻之作。)同聲歌、(漢張衡作。)碧玉歌、(晉孫綽作。)四時歌、(出於子夜。)子夜歌、(古有女名子夜,造此歌。)上聲歌、(亦名促柱。哀悲之古曲;)白鸫歌、(起于吳,孫皓時作。)襄陽白銅哓歌、前溪歌、(晉車騎將軍沈玩所作。)歡聞歌、(晉穆帝初,歌畢輒呼歡聞,因以爲名。)丁督護歌、(宋高祖女夫徐逵之爲魯執所殺,高祖使督護丁曁於收殯之。逵之妻呼涕至ト下,自問斂送之事。每問,輒歎息曰丁督護,其聲哀切。後人因其聲廣爲曲焉。)團扇歌、(晉中書令王瑉好捉白團扇,其侍人謝芳歌之,因以爲名。)懊惱歌。(晉石崇爲綠珠作。)
  §事對
  【發德 詠功】《禮記》曰:奠酬而工升歌,發德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貴人聲也。張載《な舞賦》曰:蓋以歌以詠,所以象德;足之蹈之,所以盡情。
  【白麟 赤鳳】《漢書》曰:武帝幸雍祠五腟,獲白鱗作歌。《西京雜記》曰:賈佩蘭說在宮時,常以管弦歌舞相娛,競爲妖服,以趣良時。十月五日,共入靈女廟,吹笛擊築,歌上雲之曲。既而相連臂蹋地爲節,歌赤鳳皇來。
  【八闋 九序】《呂氏春秋》曰:昔葛天氏之樂,二人操牛尾,捉足以歌八闋。一曰載人,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集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作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高誘注曰:樂之八篇名也。《尚書》曰: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顇。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序,九序惟歌。
  【永言 厚志】《尚書》曰:詩言志,歌永言,律和聲。《五經通義》曰:歌之言歡也,以厚志意,故發聲而歌長言。
  【含徵 吐角】魏文帝詩曰:比坐高ト下,延賓作名倡;弦歌隨風厲,吐羽含徵商。習鑿齒《襄陽耆舊傳》曰:昔有善歌者,歌陽陵白露,朝日魚麗。含商吐角,絕節赴曲。
  【靈芝 寶鼎】班固《漢頌論功歌》曰:因露寢兮産靈芝,象三德兮瑞應圖;延壽命兮光北都,配上帝兮象太微,參日月兮揚光輝。《漢書》曰:武帝得寶鼎於後土祠旁,又馬生渥窪水中,作寶鼎天馬之歌。
  【齊右 郢中】上見《孟子》。宋玉《對問》曰: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有遺行歟?何士庶不譽之甚也。”玉對曰:“客有歌於郢中者,曰下里巴人,屬而和者數十人;爲陽春白雪,國中和者不過數人。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遺聲 遊響】《列子》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放娥之遺聲。魏文帝詩曰:弦歌奏新詩,遊響拂丹梁;繁音赴促節,慷慨時激揚。
  【振木 湧泉】《列子》曰:秦青折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紀義《宣城記》曰:臨城縣南二十裏有蓋山,登百許步有舒姑泉。俗傳雲,有舒氏女,未適人,與其父析薪于此。女坐泉處,糸牽挽不動,遽告家。比還,唯見清泉湛然。母雲:“女好音樂,乃作弦歌,泉湧流。”
  【浩唱 曼聲】《楚詞》曰:陽桴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唱;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列子》曰:昔韓娥曼聲,長歌一曲,老幼喜缲。
  【出塞 升隴】《西京雜記》曰:高帝令戚夫人歌出塞望歸之曲,侍婢數百皆爲之。後宮齊唱,聲入雲霄。《秦州記》曰:隴西郡隴山,其上懸岩吐溜於中嶺泉氵亭,因名萬石泉。泉溢,漫散而下,溝澮皆注。故北人升此而歌曰:“隴頭流水,流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零雙落。”
  【傳穀 遏雲】盛弘之《荊州記》曰:臨賀馬乘縣有老姥,善歌,餘音傳穀數日。張華《博物志》曰:薛談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而辭歸。青餞於郊,乃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乃謝求反。
  【落日 流風】釋智匠《古今樂錄》曰:白日落西山歌者,沈攸之發荊州下,未敗之前,思歸京師所作歌。張協《霖雨詩》:啾啾絲竹作,伶人奏奇秘;悲歌浩流風,實響回秋氣。
  【石城 金闕】釋智匠《古今樂錄》曰:莫愁樂者,亦因石城樂而有此歌。石城西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且石城樂和中有忘愁聲,因有此歌。韋昭《洞曆記》曰:紂無道,比幹知極諫必死,作秣馬金闕歌。
  【送易水 望秦川】《燕丹子》曰:荊軻起爲壽,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辛氏三秦記》曰:隴渭西關,其阪九回,上有水四注下。俗歌雲:“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
  【發皓齒 動朱唇】傅毅《舞賦》曰:ツ般鼓則騰清眸,吐哇聲則發皓齒。曹植《七啓》曰:動朱唇,發清音。
  【棗下纂纂 花上盈盈】潘嶽《笙賦》曰:輟張文之哀彈,臨廣陵之名散;詠桃園之夭夭,歌棗下之纂纂。劉敬叔《異苑》曰:臨川聶包,死數年,忽詣南豐相沈道襲作歌,其歌笑甚有倫次。每歌輒作:“花上盈盈正閑行,當歸不聞死複生。”
  §賦
  【楊師道《聽歌管賦》】爾乃辟飛閣之臨空,望雕梁之架虹;奏東城之妙曲,命南荊之結風。莊華豔於朝日,長袖曳于芳叢;度參差以儀鳳,響<風愰>々之驚鴻。伊小臣之庸瑣,預恩私之嘉宴;聞仙管於帝台,聽鈞天于蘭殿。悵崦嵫之易晚,惜宮羽之難遍;撫長笛而多慚,覽洞簫而興怨。徒隸齒于群龍,信庸音其已薦。
  【謝偃《聽歌賦》】于時日下梧宮,陰清竹殿;群雲始落,光風初扇。餘霞未斂,殘虹猶見;玉輦既陳,蘭肴乃薦。登飛閣以騁目,臨曲池而遊ツ,於是征趙女,命齊倡,動瓊锶,出蘭房。橫寶釵而曜首,睹鉛花而飾妝;低翠蛾而斂色,睇橫波而流光。聲欲抽而含態,氣未理而騰芳;作綿連以爛熳,時頓挫而抑揚。始折宮而合徵,終分角而和商;掩余姿於雕扇,散輕塵于畫梁。若夫振幽蘭,飛激楚,俯仰豔逸,顧ツ容與,故其繁會也。類春禽振響而流變,其微引也。若秋蟬輕吟而曳緒,似將絕而更連。疑欲止而複舉,短不可續,長不可去。延促合度,舒縱有所,聽之者慮蕩而憂忘,聞之者意悅而情抒。歌未終,君王乃喟然歎曰:夫樂者,所以通神明,節情欲,和天地,調風俗。觀往哲之遺風,鑒前賢之輕躅,莫不治亂斯在,興亡攸屬。是故聖人以爲深誡,君子以之自勖。
  §詩
  【梁孝元帝《詠歌詩》】汗輕紅粉濕,坐久翠眉愁;傳聲入鍾磬,餘轉雜箜篌。
  【梁劉孝綽《和詠歌人偏得日照詩》】獨明花裏翠,偏光粉上津;屢將歌罷扇,回拂影中塵。
  【北齊劉逖《清歌發詩》】扇中通慢臉,曲裏奏陽春;久應迷座客,何啻起梁塵。
  【陳周弘正《詠歌人偏得日照詩》】斜光入丹扇,的的最分明;欲持照凋拱,仍作繞梁聲。
  【隋庾信《聽歌詩》】協律新教罷,河陽始學歸;但令聞一曲,餘聲三曰飛。

台長: 舞影
人氣(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