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校園霸凌的事件不斷傳出,在少子化的今天,教育被重視(師道被輕視 )的現代,這件事的被突出並不意外。但是校園霸凌幾乎是自有學校起便難以杜絕的事,它一方面引人思考的除了人為的教育與規訓之外,也是作為人性論思辨、教育者的一則則血例。
從每個人的經驗出發,試想:求學時代,您有沒有曾經被霸凌?或,您有沒有霸凌過別人呢?
我的經驗是,兩者都有。而且早在國小時期便有。年紀小,不知道那是霸凌或被霸凌,也不知道那樣的事情會對自己或別人產生人格上的影響。
對於女人,特別為人母後,會格外對此敏感,深知每個孩子、少年的成長的珍貴與可貴,因為愛而及人的天性,我們若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被欺凌,就也不能放任自己教出欺凌他人的孩子。對孩子,給他愛,教他愛人,是多重要的事情!然而,這不僅是父母、家長的責任,也希望老師與所有大人也能如此付出。教育的重要,來自於我們必須教育幼少,也必須同時是自己的再教育。我主張,在大學普遍化的今天,事實上,應該每個大學生都應該上教育論的相關課程。但是對每個忙碌的、離校已遠的大人、社會人來說,他們又從什麼管道可「正確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呢?恐怕每日放送負面新聞的媒體應該要檢討。
教育這件事太複雜了,我今天要談的是電影。
因為霸凌而想起自己去年看過的電影,一是得獎無數的瑞典吸血鬼電影「血色入侵」(2008),以及好萊塢改編版的「噬血童話」;一是早已聽聞但直到去年底才由電影台看到的1976年老片「魔女嘉莉」。下文先介紹這部改編自美國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第一部小說的電影「魔女嘉莉」(Carrie)。
(當然囉,版主還是佛心來著,會上天下海找到電影線上看讓大家分享,大家要趁熱觀賞。否則很快的電影連結的網站會被抗議(?)而拿下電影,像魔女嘉莉這種老片,就是連租都租不到哩~~)
這部距今已經三十多年的電影,小時候就聽過,一直無緣得見。(幸虧有賴電影台)
這禎海報如今看來也令人覺得不舒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yEVHQsJSQ 2013年版的「魔女嘉莉」電影預告來囉!
電影《魔女嘉莉》(Carrie)改編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正式發行的第一本小說,由於書中劇情涉及高中校園的同儕排擠、欺侮,甚至暴力情節,1974年出版後,曾被美國大多數校園列為禁書;在重視兒童教育與兒童福利的芬蘭,這部限制級電影甚至遭到禁演的命運。
這是小說封面與電影海報的集錦照片。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無數,魔女嘉莉是他的第一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所以意義格外不同。這是結合現實與幻想的故事。
(以下文章可能有雷,如果不想被影響,可拉到文末先連結線上看電影,然後再回來讀文。)
《魔女嘉莉》描述擁有超能力的高中少女嘉莉,被思想偏執、信仰狂熱的單親媽媽獨力撫養長大,由於缺乏適當的家庭教育,加上母親舉止怪異,嘉莉不但被學校同學與街坊鄰居視為怪胎,還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排擠與嘲笑。
話說,史蒂芬金的小說或電影常有一種反對宗教狂熱的傾向。
例如在2008年的電影「史蒂芬金之迷霧驚魂」中(可連過去看),Marcia Gay Harden飾演的Carmody太太在恐懼之下,突然化身為宗教的拯救者,拼命搧動鎮民相信莫名的死亡橫禍來自於上帝對傲慢人類的譴責,要無助的鎮民歸順於主(歸順於她),冒主之名,荒謬的甚至要把其他不信她的鎮民丟出去給怪物獻祭......
這常讓我們格外清楚一件事情,信教不是壞事,但是問題常出在自稱為主的代理人的身上,多少這類神棍假神知名以行他自己私利私欲之實呀。
嘉莉嘗試叛逆,違背母親後,嘉莉母打算弒女。虔誠信教的她始終不知道上帝賜給她一個具有超能力的孩子,片中她的笑容看來詭異瘋狂。
片中嘉莉被欺侮,學校體育課完後的淋浴,她發現自己竟然流血了(原來嘉莉始終不知道月經這件事,她的母親要她以意志力壓抑自己的成長),她跑出去求救卻遭到女同學的訕笑,一群女同學向她丟擲衛生棉,不斷嘲諷她。
這種意圖暴露女性身體的羞辱,不也常出現在國高中女生的團體中嗎?她們用言語霸凌,惡作劇,甚至糾眾霸凌她們討厭的女孩,剝光她、嘲笑她,讓受害者感到羞恥,以消她們(霸凌者)的妒忌或怨恨(當今網路盛行,她們還將霸凌的影片上傳,意欲使受害者被看殺得徹底,唉~人性的醜惡)......事實上,欺侮他人的人,自己才真正是個懦弱者,大家或可察覺到,那些霸凌他人的人,哪一個不是糾眾以壯身勢,以多欺寡的呢?
看出來的嗎?右邊正是約翰屈伏塔,飾演惡作劇的男同學比利。當年他僅有21-22歲(還演高中生,其實他是本片最年輕的演員,這也是他的第一部電影)。
左邊則是片中飾演惡女克莉絲的演員,後來嫁給本片導演。
本片光影的運用相當傑出。燈光由下往上特別容易營造陰氣森森之感。
片中善良的女同學蘇(Sue)說服自己的男友(上圖右捲髮男),當嘉莉的高中畢業舞會男伴。嘉莉當晚當選舞會皇后,她不知道是同學作弊的,以為自己獲得同儕的接納,在柔和的音樂聲中沐浴在她此生最幸福的時刻......
這才是本片驚悚的開始......當頭淋下一盆又髒又臭的豬血,她從天堂掉到地獄,看到台下一片嘲笑的恥辱......過度的刺激使她變成復仇女神。
蔣勳在「潛藏的暴力本性」(收錄於「孤獨六講」一書,聯合文學出版)一文中說:「屬於潛意識裡的恐怖性和暴力性的念頭,會讓人處於一種亢奮的狀態」,這讓我聯想到「看殺」的心理,魯迅之棄醫從文也是因為他在日本仙台那著名的看著中國人被砍頭的影片,一群愚昧無知的觀眾在旁興奮鼓譟的「看殺」場景,使他決定回國,拿起筆從文化要喚醒中國人!
霸凌者常會夥同一群人壯聲勢,有的人在旁鼓譟叫好,這種「看眾」的心態,透露著人的潛意識中都有一股暴力的傾向,透過「觀看」,看他人受苦,自己置身在安全的狀態中,看與己無關的毀滅過程,竟會帶來亢奮......這到底對不對?蔣勳在上文當中用深入淺出的舉例認為,暴力潛意識或暴力美學,這是一種生物本能,受規訓與道德教育後,野蠻和暴力會被譴責,知識份子不敢探討暴力本質,但不表示我們對暴力美學不曾有過嚮往。如果放開這界限,當我們受到不幸的對待時,恐怕也很想要飽他個幾拳、踹他個幾腳吧?蔣勳說「如果暴力是一種野蠻,我們的矛盾即在於人一旦沒有了野蠻和暴力,以為那就是完美的人性了,實情卻恰恰相反,人反而開始失去生存的力量。文明和原始、進步和野蠻可能同時並存嗎?如何保有暴力,而把暴力轉化成美學,我相信是暴力孤獨者一個重要的過程。」(p154)
「暴力往往不是一個單純的動作,暴力本質呈現的是人性複雜的思考」(蔣勳)
嘉莉變成復仇女神後,不管善惡她全部毀滅(圖中倒臥的男主角就是無辜者之一)。嘉莉的受害到復仇,其顯而可見的便是她長期受到欺凌,自卑,加上她不斷壓抑自己的自尊與憤怒,到最後爆發,從小綿羊變成最危險的人。「壓抑」才是最危險的。但如果任由欲望隨意發洩,那是放猛虎出閘,教育、法律、規範,其本質都是對人性惡的、暴力一面的禁止與規訓。
該如何做才能防止暴力呢?老實說,我也不知道。這些都關於人性,一千人有一千種不同的性格,它是個太複雜的問題。
我們很清楚的知道對別人的打罵、嘲諷、冷漠等都是暴力的形式,但是,有時候,母親對孩子的愛也是暴力!(過度的愛、保護、管束也是暴力......唉,如何拿捏呢,我也不知道,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希望教養出暴力的孩子。)如同嘉莉的母親與她的關係。
人性惡需要去探討,我剛畢業出來授課時曾在短短的課堂上播映特殊暴力美學的電影給學生看(但礙於時間與學識無能做更深入的探討,如今回想也不知道對不對),但是我想知道總比蒙蔽好,刺激總比安逸好,就算結果是壞也總比不切實際好,也許就是留下一個問號與印象,等待多年後會忽然恍然大悟,因為我自己就是一路帶著問號走過來的,至今很多事也仍在搖擺、懸而未決。透過人生更多的經歷,才會去檢討與修正很多自以為是的東西。
(剛剛文章寫了一大堆,結果全部掉圖掉文,pchome是怎麼了?已經無力也無時間再打...結束於這張圖,真是不舒服......)
其他關於本片的部落格好文列於下:
【相關好文閱讀】
承先啟後的《魔女嘉莉》(上文部分引用於此)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52&eid=v152106
魔女嘉莉Carrie (1976) @ Art Talking :: 痞客邦PIXNET
http://danlkaelb.pixnet.net/blog/post/25380964
【金氏八卦站】史蒂芬金首部電影《魔女嘉莉》誕生兩位影帝與影后(by金蒂芬)
http://blog.ylib.com/StephenKing/Archives/2007/04/09/2533
校園欺凌,又稱校園暴力,藉英語「bullying」音譯為霸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不一定在校園內發生,放學後同學間的欺負行為也算在內。
主要表現是欺負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複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有時一人欺負集體。
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加上大部分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惡性循環。另外也有可能受限於體制的關係(如校規),致受害者無法反抗。
主動型欺凌者
• 霸道和衝動,傾向使用暴力欺壓他人,並且自認為老大。
• 比較自我中心,對受害同學缺少同理心。
• 想要得到部分朋輩的認同。
• 行為上比起其他同學突出。
• 自私,不為他人設想。
被動型欺凌者
• 看見欺凌者的暴力行為得逞,於是協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則藉此保護自己,免受欺凌。
• 看見欺凌者欺凌同學後,則嘲笑受害者。
容易成為受害者的類型
• 性格內向、害羞、怕事。
• 在同學間不受重視,只有很少朋友,在學校中十分孤單。
• 缺乏與朋輩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反感或厭煩,或是認知與知識層級不同者。
• 個人衛生欠佳者,如經常無故挖鼻孔等。
• 有身體障礙者、有智力障礙者。
• 沉默、表達能力不佳者。
• 性格或行為上有異於同儕(指同學)。
• 其貌不揚者。
• 行為上有得罪到同學引起公憤,例如:打小報告。
欺負因素
惡作劇和心靈上的欺侮。
各種欺負行為
• 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粗言穢語、喝罵。
• 對受害者的重複的物理攻擊,身體或物件。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髮及對人射橡皮筋等。
• 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生活與人權與前途和受教權、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 欺凌者明顯地比受害者強,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護自己的情況下發生。
• 傳播關於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閒話。
• 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
• 讓受害者遭遇麻煩。
• 誣告受害者違反校規、欠交功課等,使受害者招致處分。
• 當班上有同學做錯事,老師尚未找到真凶時,欺凌者便假定是受害者做的。
• 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傾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國籍、家人或其他。
• 在受害者演講時不尊重受害者,只顧做自己的事,甚至與附和者輕聲談話。
• 在評分時故意給予受害者較低的分數或等級。
• 進行自由分組活動時,不願意或拒絕與受害者一組;若與受害者一組,其他組員通常會表示不滿。
• 受害者獲獎或成績較佳時便被欺凌者喝倒彩,甚至認為受害者是靠作弊取得的。
• 分派系結黨:孤立、杯葛或排擠受害者,甚至演變成一人對抗派系(其凌者與其他被同化者),或是派系對一人,進而造成大規模衝突,這將會留下永久的負向影響;或對受害者上綱上線,即看到受害者做了小問題後眾欺凌者就作出批鬥。
• 欺凌者當看見其他同學違反校規時便置諸不理,但看見受害者違反校規時卻即時向老師舉報,使受害者感到欺凌者有雙重標準之嫌(香港俗稱大細超)。
• 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
• 畫侮辱畫。
• 網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網誌或論壇上發表具有人身攻擊成份的言論。
校園欺凌中的各角色
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態,牽涉的學生可分為幾種:
• 欺凌者(英文:Bully)發動欺凌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其中。
• 受害者/被欺凌者(英文:Victim/Bullied)受到欺凌。
• 協助者(英文:Assistant)跟隨欺凌者,直接參與欺凌行動。
• 附和者(英文:Reinforcer)支持欺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嬉笑或吶喊助威。
• 保護者(英文:Defender)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嘗試制止欺凌行為。(但這樣的人通常為數不多)。
• 局外人(英文:Outsider)置身事外。(也有些是害怕幫助受害者會讓自己受到欺負而假裝局外人的身份。但通常如果受害者轉學或是住院..等無法到校上課時,欺凌者便可能從局外人裡挑選下一個目標)。
受害者影響
一、身心影響
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 恐懼
• 消沉抑鬰
• 創傷後遺症
• 憂慮
• 胃痛
• 吸毒
• 醺酒
• 自殘
• 自殺
• 自己也成為欺凌者
• 可能是校園槍擊案的原因之一
• 民變
• 反社會行為
• 起義
• 學生運動
二、其他影響
• 常常缺席
• 集體退學
• 對老師不恭敬
• 訴訟
• 革命
• 破壞社會穩定
• 增加罪案率
• 破壞同學和諧關係
受害者平反的方法與管道
• 告訴師長
• 學生運動
反映校園欺凌之作品
小說
• 《風葬的教室》 《告白》 《萊辛頓的靈魂》〈沉默〉 《事發的19分鐘》
• 《惡意》 《殺人之門》 《血色童話》 《巧克力戰爭》 《教室裡的惡魔》
• 《瀕死之綠》
動漫畫
• Life~人生 我們沒問題(日) 狄得夫 捍衛聖域 死後文 光速蒙面俠21
• 流星花園 星星公主(鬼頭莫宏) 麻辣教師GTO 哆啦A夢系列
• 奇天烈大百科系列 靈異教師神眉
電子遊戲
• 惡霸魯尼
電影
• 青春電幻物語(日) 少年十五十六時(港) 告白(日)
電視劇
• 人間.失格 危險心靈 孩子們的戰爭
• 3年B班金八老師(第二、四、五季) 我們的教科書(十四歲的教科書)
• 改造野豬妹 女王的教室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0%A1%E5%9C%92%E6%AC%BA%E5%87%8C [維基百科--「校園霸凌」詞條]
【好康分享—魔女嘉莉電影線上看】(如果不完整可在該網站重新打入關鍵自搜尋)
(別忘了給愛的鼓勵或推薦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