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30 18:31:46| 人氣1,3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國小國中高中教育體制檢討--「憂質」教育2(電子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國小國中高中教育體制檢討--「憂質」教育1(電子系)

電子系 高欣宏、賴雅慧、劉瑞紋

三、 國內教育體制之衍伸問題
(一) 補習班的蓬勃發展
由於常態分班將學習速度不同的學生強行聚集於一堂,老師教書的時候,不得不叫「兔子等烏龜」,兼顧程度跟不上的學生,造成學校教學進度緩慢。「一綱多本」的教科書使得各校所用教科書俱不相同,學校老師很難教學生如何因應學力測驗。再加上「多元入學」以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作為主要錄取依據,不採計在校成績;想要進好學校的國中生,不得不求助於補習班,因為只有補習班才有能力綜合各校不同版本的教科書,才能教學生如何應付學力測驗。結果許多學生一到國三就開始到補習班「隨班附讀」;有些學校的學生在學測之前,甚至會「集體請假」,到補習班「朝七晚十」,全力衝刺。
根據臺北市政府的統計,民國89年底台北市立案之公私立短期補習班計有1,253家,較88年底增加6.19%;其中近八成是為學生升學而設的文理補習班。89年中小學生參加校外補習比率為55.14%,較88年提高0.64個百分點,其中以國中生之67.96%補習比率最高;平均每週補習5.93小時,亦較上年增加0.17小時。補習項目國小以『外語』為主,國中以上則以『功課』為主。教育改革促成了補習業的蓬勃發展。


(二) 學校教師的退休潮
補習班的蓬勃發展,象徵著學校教學功能的衰徵。可是,在多元入學方案的要求下,學校又必須要發展其他的功能。為了要讓學生具有多方面的才藝,老師不得不配合家長,替學生製造各種表現機會。有些國中為了使學業成績好的同學符合推甄條件,就想盡各種辦法,給學生「發獎狀」。有些學校從國二開始,就讓學生輪流擔任幹部,而且設置各科「小老師」,到了國三上學期,一班三十多位同學都有一學期以上的幹部紀錄。
學校的教學功能逐漸喪失,教改花招層出不窮,教師們在疲於奔命之餘,一方面痛心職業尊嚴喪失殆盡,一方面又擔心政府財政日益艱難,勢必要逐步縮減公教人員福利,於是紛紛申請辦理退休。目前台灣各縣市教師都湧現了前所未有的退休潮,去年全台灣教師退休人數已經達到創記錄的9000人,是1997年的二倍之多!


(三)廢除高職?
高職教育是我國技職體系的一環,其課程以基層的生產技能或管理方面的實務訓練為主,著重於培養學生一技之長,使其能迅速融入就業市場,並提供社會對基層技術人員的需求。長期以來,台灣國中生畢業之後,升學者約有五成進入高職或五專。
近年來,因為台灣產業轉型,高職訓練不符就業市場需求,高職畢業生就業市場萎縮,許多高職生只好選擇繼續升學。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單位應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則,編列適合技職體系的基礎學科教材,一方面建立技職教育體系的升學管道,一方面針對產業界的需求,加強就業導向的技術訓練課程,建立證照制度,以「重視學力」取代「學位至上」的價值觀。
然而,我們的教改領導者卻將高職教育稱為「黑手技術」,批評高職生的英文、數學、理化等學科基礎訓練十分脆弱,認為要解決高科技產業缺乏人才的問題,應「讓高職成為歷史名詞」,造成技職教育界一片嘩然。教改領導者才又連忙解釋:他並不主張全面廢除高職,也不代表他不重視高職教育,而是目前台灣的高中學校數目不夠,許多國中生畢業後無法進入普通高中,只好轉從高職體系升學,所以政府應該普設高中,縮減高職學校到百分之十左右,讓真正喜歡動手的人去學好技術。
在教改人士的主導之下,九十一學年度,職務學校已經從原先的兩百零三校,遞減為一百零七校,高職轉型試辦的綜合高中合計有一百四十三所,其中全校辦理的有三十六所。
大家都升學,結果是造成國內產業基層人力的嚴重不足。根據經建會提出的「新世紀人力發展方案」,從九十至九十三年,我國平均每年不足人力達三十一萬五千人,其中高級管理人力短缺五萬二千人,基層人力不足二十八萬七千人,中級人力則人力過剩二萬四千人。中級人力過剩是高等教育大幅擴充的結果;基層人力的嚴重不足,則不能不歸功於教改人士「廢除高職」的用心良苦!

四、 結論
(一)檢討十年教改、終結政策亂象
近十年來,教改集團每年推出的教改方案五花八門,讓許多基層的教師與學生在茫、盲與忙中度過,大家只看到教改方案一件接著一件的推出,但不是沒有事先的評估,就是沒有先行試辦,否則就是沒有對應的評鑑制度,以及檢討機制,作為改進的依據。不要再把「教改」神聖化,深入檢討十年教改的理念與實踐之落差,終結「教改」所造成的亂象!不要忙著再推出任何新的教改方案,先釐清問題,誠實面對問題,以免製造出更多問題!


(二)透明教育決策、尊重專業智慧
目前的教改措施,無論是課程、教材、教科書、或考試制度,大多是想到就做,決策倉促,不惜把學生當白老鼠,貿然實施。教育為百年大計,任何改革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決策過程中不但要有透明的資訊、廣泛的參與、各學科專業的尊重、不同意見的包容,更要有檢視平衡的機制,避免少數人的專斷。教育主管機構必須「謀定而後動」,不盲動,不躁進;任何新的教育措施必須經過細膩完整的規劃、試驗或評估,才能全面推行。施行期間,仍然要有評鑑制度,以及獨立的檢視平衡機制,以求不斷的修正改進。


(三)照顧弱勢學生、維護社會正義
許多證據顯示,近年來的多元入學、英語教學、甚至九年一貫的課程淺化所造成的補教業趁虛而入,已經加大了學習強勢與弱勢的差距,在當前經濟變遷的衝擊之下,台灣社會中的貧富差距正在迅速擴大,塑造出「台灣的兩個世界」。而「教改」正是促成這種現象的幫兇!我們認為:在國民教育中保障每一個人的受教權及保護弱勢群體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未來的教育調整,必須特別照顧弱勢學習者,在「因材施教」的原則下,採取積極措施,讓所有人都能獲得優質的教育機會,以促進社會的流動、維護社會正義、提昇國家競爭力。

(四)追求優質教育、提振學習樂趣
優質的人力是台灣最可貴的資源,是台灣賴以生存的核心力量,也是永續發展的唯一保障。十年教改,已經對台灣人才的素質造成了莫大的傷害,教師不能安心教書,學生無法全心學,造成體制外補教業的興盛。為了重建教育環境,我們必須徹底揚棄那些似是而非的民粹式口號,重習。體制內教育品質的弱化新肯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價值觀,以追求平等而優質的教育作為目標,逐步調整現行的教育體制。學習的樂趣,通常不會停留在熱鬧而又空泛的活動,而是來自於內在的充實與自我能力的提升。因此,教育機制的設計,應著重於提供不同程度的學習機會,照顧學習速度不同的學生,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能依個人學習能力,挑戰自我,向上提昇,重振學習樂趣。
優質教育的目標,在於讓每一個學生能夠發揮潛能,也讓努力教學的老師能夠獲得應有的尊重。教育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而不是那些自以為全知全能的教改人士。沒有尊嚴的老師,絕不可能締造出快樂的學習環境;沒有反省能力的社會,也注定要繼續往下沉淪。

**************************************************************

賴雅慧心得:
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中,很難明白的說明出,什麼是正確的,而什麼是錯誤的。在環境的變遷,每個人都想要把小孩的學歷提高,小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從小上補習班,在班上得到高名次,然後升上名高中大學甚至研究所。在大人規劃好的升學之路下成長,一步一步的走,卻不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在九年一貫的教育中,課程五花八門,從數學社會國文……各式各樣的科目,大人老師們總是要我們考高分,有這樣的好成績才會有好的前途。但是難道說書讀不好的沒有好成績的,就沒有好的前途了嗎?所以學習應該是快快樂樂的,在學習的路途中,尋找想要的是什麼,做好規劃,然後邁進吧!


劉瑞紋心得:
台灣的教育體制永遠是一個爭吵不休的話題,教育領導者一昧的教改、學者的力圖改革、政客的手段之ㄧ,而莘莘學子們更成為一隻隻白老鼠!
臺灣人民每個人都在這個有問題的體制下走了過來,我們被教育、被怎樣也無法完整的教育體制教育。無數求好心切的父母將學生送進補習班,有錢的補習、沒錢的只能仰賴自己,最後分數決定名次、學歷決定高低,也拉大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
我想最後當每個位置的人,不追求一時成效,而決策倉促、能尊重且包容不同意見、不再一昧將教育體制導向個人利益時,才會是台灣教育體制真能獲得改善的時候!

※ 資料參考來源
1.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2114302
2.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61501584
3.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81722169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1,3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