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30 17:13:52| 人氣3,2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外教育--從「放牛班春天」談我的受教育經過(視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視傳系 吳柔旻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41903186
放牛班的春天》, 是法國一部有關收養院的故事,在看完整部電影後我非常的佩服那老師的無私、無悔,當他離開輔育院時,載滿祝福與感謝的紙飛機飛滿天而窗口揮動著無數小手和老師再見...我每聽到男孩--莫翰克的「天籟美聲」就感動地不停掉淚。

其中,我最感動的是,一群被認為應該拋棄的孩童,從新拾起了希望,從唱歌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在此部電影中,這所收養院的名言便是『犯錯,受罰』。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或許是因為我也身為小孩,我認為犯錯被打不一定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該如何改過?反倒是如果耐心的給我們時間,教導我們如何去用另一種方法反省自己的錯誤,去改正錯誤,去了解正確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不久前,教育部長也承認,台灣是個體罰的國家,就連他自己十八歲出來當老師的時候,也是這樣教育小孩的。不禁想問,不打不成器適用於每個人嗎?或許許多家長會這麼認為,並深切的感到同意。但我覺得,打出來的小孩,並不會是最好的,馬修老師的作法,令我十分贊同,小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而在片中他不但不使用體罰,並且使小孩得到了教訓,也得到了一種被原諒的幸福,所以我認為,這部片子將會給許多為人師表的一些感想或啟示。

「放牛班的春天」描寫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一群父母親死於戰亂或無暇照顧的學生。院長看不起走投無路的他,如果他不服從,隨時都會被開除,可是院長的鐵腕手段又大大違背他的生命理念;古靈精怪的院童看到頭上無毛的他,花招百出地修理他,經常氣到血沖腦門的馬修,有一天意外發覺院童有音樂細胞,於是開始組織合唱團,經由嚴冬到盛夏的音樂改造工程,他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本片兼具了天籟美聲和無邪童趣的煽情美學,稜角鮮明的角色塑造是本片最成功的所在。男主角馬修是編導刻意打造的現代師表,但卻圓融天成,不見雕琢痕跡。外表上,他一點都不討喜,童山濯濯,身裁矮胖,領帶經常斜歪,活像個社會邊緣人;情緒上,他也不是聖人,面對頑劣情境經常暴跳,也會關院童禁閉,甚至還會暗戀院童母親……正因為他有這麼多的缺點和不足,他對音樂的追求,他對孩童的合唱訓練,反而更能讓人感受到一股掙脫汙泥,昂揚迎向藍天的奮起力量。 同樣地編劇功力在配角刻畫上更是鮮明,道貌岸然的院長如果只有急功近利的嘴臉,難免給人老套的刻板印像,但是呢,他也會射紙飛機,也會踢足球,不時讓人窺見他壓抑的本性;甜美的男高音院童可以自己讀譜學唱,也知道音樂是他的天賦,可是他不能容忍老師暗戀母親,天賦與尊嚴的矛盾拔河,讓角色多了好幾層轉折的心靈世界;至於超級頑劣的流氓少年,一把火燒掉輔育院的行徑,更是「恨的教育」下最讓人悚然心驚的啟示錄;還有那位老是倚著鐵窗,巴望爸爸來探視他的小男生,終能盼到爸爸的劇情大翻轉,更是編劇學上最高明的伏筆。每個角色都有生命,都不只是旁襯的綠葉,就已經是很不容易,編導一路不露痕跡地穿針引線,最後收網總結時才拉出最大的驚歎號,更是高明!

我的心得

鐵的紀律---
台灣也如片中校長一樣,過去好幾年教育中皆採體罰”犯錯˙處罰”
馬修老師面對這些貼上標籤的壞孩子們,選擇相信,啟發出他們的潛能,即使有良馬也需要伯樂,當我們貼上標籤給孩子時,是否抹煞了他們的才能?讓馬修老師帶你回去那段時光,鐵欄杆內有一群頑皮但是真切的孩子,生活中馬修老師給的點點滴滴都將穿過孩子未來,變成一道最美的河流.

馬修老師-過氣的音樂家-小小的代課老師,沒有輝煌過去和崇高的教育理論,但是卻可以發現孩子的需要,小小的原諒,拓展他看見你所要教導他的事物,音樂的契機,使馬修老師聽見一群天使的歌聲,很多時候,再多管教都比不上再給孩子們一次機會,年少輕狂的歲月裡,多點耐心給他,比上15天的禁閉獲得更多,面對黑漆漆的牆,孩子又能體會到什麼??得到什麼?

馬修老師試著融入孩子的思考,進入孩子世界裡生活,他也會生氣,會罵學生,他不是完美的好老師,但是一隻隻飛出圍牆外的紙飛機,不間斷的歌聲,用力伸出圍牆數十隻小手揮舞著再見,馬修老師掉下眼淚了,他以為他可以再給這些孩子多一點東西,他撿起紙飛機用力記起每位孩子歪七扭八的字,記起那年春天,他曾經和一群天使一起生活過.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3,2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