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5-17 22:17:48| 人氣1,7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英法之旅第五章: 巴黎人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先至聲明:這篇遊記應該只有兩張照片。巴黎鐵塔是第一張哈哈哈。
在巴黎的兩天半,我們走完了遊客基本會去的景點:鐵塔、賽納河、聖母院、羅浮宮、凡爾賽宮……當然,這些地方都很值得一去,但我巴黎印象最深刻的,是這裡的人。
話說在熱浪來襲那天,我們仨在羅浮宮前,看著在前面展開的香榭麗舍大道,莫名其妙地下了決心要把它走完。我們穿著略厚的衣服,汗流浹背,默默無語;而走在我們兩旁的,是早已換上短袖吊帶、因為久違的陽光而蜂擁出來曬日光浴的法國人。
他們有的聯群結隊,有的孤身一人,相同之處是他們總愛挑陽光最猛烈的地方坐下(甚至躺下),或看書或聊天。值得注意的是,那是一個平日下午,這種景象理應只出現在大學校園:走當的學生光明正大地躺在草地上在木椅上曬太陽,當然正常不過,但在堂堂香榭麗舍大道,這些不用上班的巴黎人到底在做甚麼?
之後在賽納河也有類似的情況,唔洗do的法國人在河道兩旁聊天,三五成群地嘻笑玩樂,好像毫不覺得大白天在街上無所事事,有甚麼大不了。
在香榭麗舍大道走了大約40分鐘(中間因為太忟憎而去買了一個Longchamp袋),我們實在受不了惡毒的太陽,於是躲進麥記暫避。這間麥記人頭湧湧,冷氣不足,長長隊伍盡頭的那個收銀員是位身型略胖的女士,只見她慢慢地聽order、慢慢地落單、慢慢地去拿包拿薯條,中間不忘和隔壁的同事聊天打鬧,完全無視那擺在眼前的十數名顧客……看到這裡我真是火都黎,以這種速度我大概要半小時才買到兩杯可樂,快餐都不快餐了。友人於是去研究自動販賣機。
研究成功後,我們拿著籌號去拿食物。櫃位有兩個,好像是一個負責0-999號,另一個負責1000-1999的籌號,兩個櫃位都有職員,但都沒有顧客。我們隨便跑到其中一個櫃位,那職員看了看我們的籌號,就用有點煩厭的語氣說:「隔壁。」這時候我因為太熱/太嬲/太累,又再度冒名火起。反正你也只是呆在這裡,到底去倒兩杯可樂有甚麼大不了,洗唔洗嬲成咁?
總之,我對巴黎人的印象就是「平日唔洗做,番工唔憂做」。他們沒有顧客之上的概念,也沒有受人錢財替人解決問題的想法。你可以說他們不專業、懶惰、頑固/不會變通、效率低、沒禮貌……友人海說這是歐洲人的特質,但我在倫敦和之前在布魯塞爾時,都沒有非常感覺到這點。回來後認真地想了一下,到底巴黎人為甚麼會這樣?再認真地想了一下:巴黎人可能會想,這些香港人,為甚麼會這樣?
失業了為甚麼急著要找下份工作?出太陽了為甚麼還躲在家裡打機?為甚麼要把所有事情用最短的時間做到最好最快最準?為甚麼要那麼靈活卻不按規矩做事?為甚麼把工作、事業,想得這麼大?
香港人在工作上的精叻醒快勁,可能是全世界都難以媲美的,而和巴黎人比較的話,反差則更大了。但像巴黎人一樣,是否就一無是處?像香港人一樣,人生是否就毫無缺陷了?這兩個城市的人,可能不知不覺就走向了兩個極端。
我喜歡巴黎多於倫敦,除了因為倫敦太像香港之外,也有可能是巴黎太不像香港了。這城市如生俱來的自由奔放,讓我既詫異又羡慕,想學卻學不了。
PS回港後終於把《巴黎人》看完,雖然內容挺有趣但描寫場景的部分太多而中文翻譯又譯得太差,所以不推薦哈
哈哈。

先至聲明:這篇遊記只有兩張照片。巴黎鐵塔是第一張。

在巴黎的兩天半,我們走完了遊客基本會去的景點:鐵塔、賽納河、聖母院、羅浮宮、凡爾賽宮……當然,這些地方都很值得一去,但我巴黎印象最深刻的,是這裡的人。

話說在熱浪來襲那天,我們仨在羅浮宮前,看著在前面展開的香榭麗舍大道,莫名其妙地下了決心要把它走完。我們穿著略厚的衣服,汗流浹背,默默無語;而走在我們兩旁的,是早已換上短袖吊帶、因為久違的陽光而蜂擁出來曬日光浴的法國人。

他們有的聯群結隊,有的孤身一人,相同之處是他們總愛挑陽光最猛烈的地方坐下(甚至躺下),或看書或聊天。值得注意的是,那是一個平日下午,這種景象理應只出現在大學校園:走堂的學生光明正大地躺在草地上或木椅上曬太陽,當然正常不過,但在堂堂香榭麗舍大道,這些不用上班的巴黎人到底在做甚麼?

之後在賽納河也有類似的情況,唔洗do的巴黎人在河道兩旁聊天,三五成群地嘻笑玩樂,好像毫不覺得大白天在街上無所事事,有甚麼大不了。

在香榭麗舍大道走了大約40分鐘(中間因為太忟憎而去買了一個Longchamp袋),我們實在受不了惡毒的太陽,於是躲進麥記暫避。這間麥記人頭湧湧,冷氣不足,長長隊伍盡頭的那個收銀員是位身型略胖的女士,只見她慢慢地聽order、慢慢地落單、慢慢地去拿包拿薯條,中間不忘和隔壁的同事聊天打鬧,完全無視那擺在眼前的十數名顧客……看到這裡我真是火都黎,以這種速度我大概要半小時才買到兩杯可樂,快餐都不快餐了。友人於是去研究自動販賣機。

研究成功後,我們拿著籌號去拿食物。櫃位有兩個,好像是一個負責0-999號,另一個負責1000-1999的籌號,兩個櫃位都有職員,但都沒有顧客。我們隨便跑到其中一個櫃位,那職員看了看我們的籌號,就用有點煩厭的語氣說:「隔壁。」這時候我因為太熱/太嬲/太累,又再度冒名火起。反正你也只是呆在這裡,到底去幫幫忙倒兩杯可樂有甚麼大不了,需要擺出那副嘴臉嗎?

總之,我對巴黎人的印象就是「平日唔洗做,番工唔憂做」。他們沒有顧客之上的概念,也沒有受人錢財替人解決問題的想法。你可以說他們不專業、懶惰、頑固/不會變通、效率低、沒禮貌……友人海說這是歐洲人的特質,但我在倫敦和之前在布魯塞爾時,都沒有非常感覺到這點。回來後認真地想了一下,到底巴黎人為甚麼會這樣?

然後,我嘗試換了個角度思考:巴黎人會不會想,這些香港人,為甚麼會這樣?

失業了為甚麼急著要找下份工作?出太陽了為甚麼還躲在家裡打機?為甚麼要把所有事情用最短的時間做到最好最快最準?為甚麼要那麼靈活卻不按規矩做事?為甚麼把工作、事業,想得這麼大?

香港人在工作上的精叻醒快勁,可能是全世界都難以媲美的,而和巴黎人比較的話,反差則更大了。但像巴黎人一樣,是否就一無是處?像香港人一樣,人生是否就完美無憾了?這兩個城市的人,可能不知不覺就走向了兩個極端。

我喜歡巴黎多於倫敦,除了因為倫敦太像香港之外,也有可能是巴黎太不像香港了。這城市如生俱來的自由奔放,讓我既詫異又羡慕,想學卻學不了。

PS回港後終於把《巴黎人》看完,雖然內容挺有趣但描寫場景的部分太多而中文翻譯又譯得太差,所以不推薦哈哈哈。最後送上一幅鐵塔上看巴黎夜景。希望今年多少能學得像巴黎人一樣,用輕鬆一點的心態生活。
 
 

台長: Iris
人氣(1,785)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